分享

如果可以一键定制孩子的完美人生,你干嘛不按

 林涛乱翻书 2020-02-15

最近一期的《奇葩说》辩题是:如果可以一键定制孩子的完美人生,你会按下那个键吗?

我会坚定不移地选择,按!

当辩论还没有开始之前,场上的选择呈现出极大的悬殊。80%的人选择不按,只有20%的人选择按。这样一个局面毫无意外,谁会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是被定制的呢,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拥有独特的人生呢?

在所有父母的世界观里,孩子的完美人生应该是独立,有个性,有自己的生活。这符合父母们对孩子未来模糊而美好的想象。可是“独立,有个性”这两个抽象的词该如何解释?恐怕所有的父母又会一脸茫然,是啊,到底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样才算活出了自我呢?可怜的父母们没有答案,他们只是知道,教育的流水线上自己是曾经的受害者,现如今的生活无论是粗茶淡饭还是锦衣玉食,心里无不是充满遗憾与悲叹。

当时光如流水,每天早上对镜凝视,看着白发如镜子上的霜又增加了一层,无聊的叹息不自然地的发出,无不是因为心里的那个声音又冒了出来:我这辈子,活的太没意思了。

如果这时候有个小天使从镜子里钻出来,问一句:你的人生到底怎么个没意思法啊。多数人的回答无外乎说,我每天的生活都在重复,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头疼的孩子教育,老人的养老,单调的工作,无感的爱情。还能有点别的吗?

抱歉,没有。

这时候,天使也会为你难过的。

我们的人生无论过的如何,几乎可以断言的是,在生命即将终结的那一刻,没人敢对着世界说,我的这一生了无遗憾,完美收官了。没有,如果有,他一定是在说谎。

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不满意与遗憾,所以,当面对一个因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幼小生命时,我们所有的期待与憧憬其实都是一个出发点:别过成我现在的样子。

至于该活成什么样呢?不知道,起码要独立,有个性,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没人知道,这个期待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

这难道不是一种定制吗?就像我们定制一套衣服。推开服装店的门,当听见“有什么能帮到您的时”。多数的人回答无非是,漂亮,大方,高贵,典雅,与众不同,可以衬托自己不一样的美。

于是,服装店的老板拿出一个又一个样式,你几乎要看花了眼,最终在无数的比较权衡后,艰难地做出了最后的选择。没错,你必须要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你的“完美定制”。

也许我们都错误地理解了什么是完美,什么是定制。

完美与定制无论是听上去多么不切实际与不真实,但他终究要落实在某个人的身上。当一个人的观念里有了“完美的定制”时,他就可能会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完美定制,因为他只要符合自己对完美的定义与要求就可以了。他是在为自己定制,不是为别人定制。

在而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定制意味着刻板,完美代表着强迫。当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了我们对定制一种完美时所能想象到的各种美好结局时,无不是充满了怀疑与否定。这让我们不敢去拥有完美,不敢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定制。

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人,又为自己的生活留下了充满遗憾的机会。

可是我们就算可以无可厚非,不顾一切地为自己定制,那我们怎么敢为孩子定制呢,哪怕那是真的完美的。

我们不敢。可现实里有多少人在做啊。人们就是这样口是心非。

前两天的一篇报道里,北京理工大学附中一个学生因为考试分数低,父亲没收了他的手机,而因为几次没有要回来,他选择了从11楼的家里跳了下去。而两天后,无法承受如此打击的母亲,也选择了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间悲剧又多了似曾相识的一幕。

不要逼孩子,不要好成绩。当这样的评论铺天盖地之时,也有人反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如何脆弱不堪,他又哪来的勇气纵身一跳?

在前不久看到的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精神科主治医生徐凯文的一个演讲时,似乎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答案。

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学生做试卷,有句流行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你知道吗?我做心理咨询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把同学这样的价值观扭回来,你周围的同学是你的敌人吗,他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啊!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不断暗示孩子自杀,为了好的成绩可以不惜生命。

整个国家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小学自杀率却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孩子已经等不及进大学,他们在中小学就开始有自杀行为了。

我们来看看有些学校应对的措施是什么?某所著名的超级中学,所有的走廊和窗户都装了铁栅栏,我在精神病院里面工作,精神病院才是这个样子,我的博士论文在监狱里做的,监狱才是这样子,但是我们居然有本事把学校变成了监狱和精神病院,只要守住这些孩子,让他们考上大学,然后让他成为我的来访者。

当我们的孩子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与价值,当强烈的孤独感与无意义感充斥在他们的大脑中,那些个自杀就变成了逃离,他们想尽快地逃离,逃离这个可怕而无意义的世界。

当社会的价值观越来越扭曲,当父母的心理越来越焦虑,当孩子的心理越来越空心。这样的社会将变得多么可怕,这是一个三败惧伤的时代病而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中。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可以一键定制孩子的完美未来的按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按下呢?难道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如此恐惧的时代里,经历生与死的风浪与考验,过他们想过的生活吗?我希望他能逃离这个时代,我不希望他在这个世界里活出的自己样子,这个世界里的每个人都面月狰狞。如果不能逃离,他只要在这个世界里温柔和善,我就满足了。

而我之所以仍坚持要按下这个按钮,只是因为我相信,定制不是坏事。在《摔跤吧,爸爸》里,爸爸将两个女儿的人生进行了定制,他成功了。女儿的梦想与父亲的梦想合二为一,完美呈现了。

我们只要是明白,定制本身是没有错的。当结果呈现出希望的样子,是否为定制所得,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那么完美呢?我们是不是太纠结于完美的词面意义了。追求完美的人生何其苦,这个道理没错,但是追求完美同样没错。我们明明都知道没有完美,这是一个伪辩题,可是为什么我们还在幻想着真的完美了的样子呢?

因为,追求完美的过程太美妙了。我们一键按下的,就是孩子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们定制的,就是孩子去追求完善的精神与态度。

如果这个按钮不是指向完美,没有人会愿意按的。这期辩题也毫无讨论价值。

有一句教育名言曾被多次引用,我也时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当孩子出了问题,一定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人的问题。

当我们不敢,不能,不愿按下那个定制完美的按钮时,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自己还没有做好一个家长,还不相信自己是个合格的父母,我们没做到最好的自己,我们何以有勇气按下决定孩子人生的按钮呢?

不要给孩子定制的人生,不要所谓的完美,所以我不按,多么有爱有责任心的理由啊。其实,这一切都是借口,你只是没有准备好罢了。因为你觉得,你不够格!

所以,重点根本不在于是不是定制,是不是完美。

如果你的人生足够精彩到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按不按下那个按钮根本不重要。你是孩子一生的航标与参照。你的三观正,生活态度积极,人格健全,你的孩子自然会去追求自己的完美生活的。

如此,你可以毫无压力与犹豫地按下那个按钮。

一个故事里,一家人围着6岁的子问他的理想,

孩子说,他想当医生,

姥姥说医生好,社会地位高,

奶奶说,待遇也不错,

爷爷说除了工资还有其他收入呢,

姥爷说更重要的是以后找对象差不了,

孩子的爸爸听后,

满意地问孩子为什么想当医生。

孩子说:不是说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吗?

千万别做这样的家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