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人奇书:一代传奇中医大师和他的奇书

 林涛乱翻书 2020-02-15

今天读闲书,看到了一个中医大师的传奇故事,还了解到一本医学奇书的来由。忍不住也在这里讲给大家听听。

张锡纯,民国时的中医大师,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中医院的创办人。大家如果想了解中医历史发展的情况,是绕不过这个人物的。医史文献权威专家余瀛鳌老先生曾经说过:19世纪上半期,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影响能和张锡纯比,从他以后,中医领域也再没有出现过有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张锡纯曾经写过一本在中医领域极为权威的医书《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本书在现今的中医名家中影响很大。曾有人做过一个针对中医名家的采访调查,其中有一项是这样问的:请你们列出十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物或书籍。其中有70%的人在第一的位置上填上了张锡纯的名字或是他的这本《医学衷中参西录》。

著名的中医诊断学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罗大伦曾经在《这就是中医》一书中专门讲了关张锡纯与他的这本书的故事。其中提到,张锡纯对山药的使用有特别神奇的地方。

33岁那一年,张锡纯虽然医术已经大有长进,但一直没有功名在身,他就跑到天津,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可没想到,到了天津因为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一下子就病倒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是泄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闹肚子。刚开始他以为是腹中不和,就用甘草煎汤,调服赤石脂的粉末。结果却没什么效果。张锡纯就琢磨,还有什么办法能固涩大肠止泻呢?

这时候他就想到了山药。

这个山药属于药食同源之品,在菜市场里很容易买到。它色白入肺,味甘补脾,汁液黏滑益肾,可以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止喘,强志育神。张锡纯对山药情有独钟,他曾用它治疗了很多种疾病。这在他的医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想到这,张锡纯就将山药和大米混在一起熬成粥一起吃,一碗粥下肚,肠胃也暖和了,肚子也不叫了,这个腹泻也止住了。

张锡纯就一直用这个方子治疗一切羸弱虚损之症,包括阴虚劳损,或喘或嗽,大便滑泻,小便不利,都有奇效。

根据书中记载,当时有个妇女,生完孩子十几天就不停咳嗽,出汗,气喘不停。家里人见了急得团团转,心想刚生完孩子本来身体就弱,这样下去,岂不是落下病根了吗?

家里人先是找了一个医生,这个医生也是个半斤八两,一看刚生完孩子就以为是体虚造成的,开了黄芪,熟地,白芍等补气之药,结果服下之后,汗反倒是越出越多。

这时候有人想到了张锡纯,家人一听,赶紧把他请了过来。张锡纯一看这种情况,知道这女人现在很危险,治不好就容易这么过去了。于是赶紧让人买了山药,每天用六两,大约三百克,熬成水慢慢送服,喝完了继续添水熬,总之这一天喝的水都得是山药熬出来的水才行。

当时所有的人都是半信半疑,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心想着“死马当做活马医吧”。结果是“三日后诸病亦愈”。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妙手回春。

张锡纯还干过一件可以在中医史,甚至是中国历史上留名的事,就是他曾和朋友们在沈阳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医院刚开不久,张锡纯就治愈了几则重症者,很快医院名声大躁,在东北三省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有人评价:中医之有院,实自此始。

后来,沈阳同善堂办中西医学校,还把张锡纯请去当教师。讲授的课程就是药物本草,用的教材即是《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本书。

那么张锡纯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呢?在他写给另一位鼎鼎有名的中医名家冉雪峰的信中他说,他把自己的学生都带到医院,让他们仔细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他已经把《黄帝内经》《伤寒论》的精髓都融入到这本书当中,平时他就让学生自己研究书中的方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自己就指导几句。他还把学生带到立达医院,让他们亲眼看他是如何诊病开方的。这样三年,这些弟子基本都会治病了。

作为一名老师,张锡纯培养了很多的名医,弟子更是遍布天下。

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府倡导中西医结合,张锡纯的学术思想被重视挖掘,无论是西医学生想学习中医的,还是学中医的想了解西医,《医学衷中参西录》都是他们必读的教材。

说到这本书就得再多说一句。其实《医学衷中参西录》最初刊行是出版商收集编辑了张锡纯发表在报利杂志以及与病者询病问药往来信函开始的,后来社会反响越来越大,成了畅销书,故再三补充删减。这也造成了书的版本过多,鱼龙混杂的情况。

直到张先生故去后,其后人弟子整理遗稿,书慢慢才最终定型下来。大家如果购买此书,一定要挑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起码,比其他版本要靠谱得多。

注:我这不是书的广告。没人给钱。

对了,经考证,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主角原型其实就是张锡纯。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