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肆读计划第二周:《掌控》读书笔记精华分享(下)

 林涛乱翻书 2020-02-15


如若:3.6#一句话笔记#就如奇普·希斯和丹·希斯的书《开关》中所写的,在一个变化的情况中,“缺乏认知度是最大的障碍”。如果您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您就会获得最大的成功机会,您的改进之旅也会因此少了很多艰难险阻。一旦您对“您是谁”这个问题有了十足的把握,您立刻就会找到您内心真正的需求。这样,您就会把目光锁定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去追求那种会使您获得最大满足感的改进。您会变得更加有活力、更有干劲,也会表现得更好。俗话说的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跟智都没做到,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更谈不上了解别人,人活一世,真有点惭愧,不过通过看这本书,让我有幸思考这个关于“真我的问题”,不过现在思考还不晚,今天晚上我就什么都不干了,先好好想想,苏格拉底的“我是谁?”

Jojo:3.6#一句话笔记#第二章结束38%,“了解我”的四种方法:九型人格,感恩日记,提炼正能量精华(冥想),真实的反馈。(这四种方法可说是内外兼修——通过九型人格给自己先做个科学测验,中间两种是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小火慢炖地吸收正能量,最后一条像是照镜子,通过别人的眼光了解自己。我觉得这几条不仅可以用于自我了解,团队建设方面也能有所借鉴。比如以前领导规定过一段时间,每天有人负责在部门微信群里发“鸡汤”,出发点是好的,但时间长了这个规定和传统就game over 了,因为跟大家的实际工作没啥关系嘛,看一眼就关了,还不如在早晚会上互相以同事身上的实际例子为案例更有效呢。于是,今天的分享不动声色地”跑题”到了另一个话题:如何发现别人的优点。就此打住,晚安。)

静:3.6#一句话笔记#读到现在依然是对之前积累的同类型知识和方法做一个梳理和重温。没有太多的新鲜感补充进来。依然很容易被作者热情洋溢的行文方式带跑偏。举例子的一句话让我想了一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在坐牢。让我想起了“城外都是土馒头,城中都是馒头馅”

悦读:3.6#一句话笔记#奇普·希斯和丹·希斯的书《开关》中所写的,在一个变化的情况中,“缺乏认知度是最大的障碍”。如果您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您就会获得最大的成功机会,您的改进之旅也会因此少了很多艰难险阻。一旦您对“您是谁”这个问题有了十足的把握,您立刻就会找到您内心真正的需求。这样,您就会把目光锁定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去追求那种会使您获得最大满足感的改进。您会变得更加有活力、更有干劲,也会表现得更好。

D:3.6#一句话笔记 感恩日记那一部分让我想到了现在常看到的年计划、年总结,这都是对自己的大梳理,能清晰地看到这一年中自己经历过的事,相处过的人,成长过的心路。看到逢年过节的群发短信变成了群发微信的时候着实让我哭笑不得。收到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好意不知该出于礼貌的回复呢,还是傲娇一点直接无视。又想到我师父每年三十会给自己重要的朋友诚心诚意地编辑一条短信,或长或短,回忆这一整年的生活。还能看清楚自己人际关系的变化与为人处世的转变,挺有意义。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感恩日记呢?

冥想那一段,让我想到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关于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的视频。设计者希望这个建筑简单到让人觉得有走进去的感觉,甚至有些神秘感。设计的来源是怀斯的一幅画,一个老人坐在一个礁石上面,远处是海浪,画里面总有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图书馆面朝着大海,阶梯式的设计能让每一个人都不被挡住而面朝大海,就像是一个剧场。屋顶上有阵列式的小光筒,每到固定时刻会有瞬间的小光斑穿透到这个空间中去,就像一次呼吸一样的感觉,有情绪有气氛。与阅读空间有一个相邻的冥想空间,为个人提供一个思考和发呆的角落。在那里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暗的状态,也是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光线会从窄缝射入,光与暗的交叠,像舞蹈一样的剧情。此外还有活动室,东西边的光源是冷暖交替的。设计者希望实现的一种生活状态就是人可以在海边,有一个空间感受自己和海的一种存在关系,然后你手里有一本书。我想,这其实也是与自己的一次对话。面对大海,面对书本,面对光与暗更深层次地与自己内心的对话。面对自我,接受自我。

林涛:3.6#一句话笔记# 不能否定的一个事实是,我们都是从看到过、经历过的有限经验里去寻找内心的意旨,在经历过的事情里寻找自己最喜欢的。那么,我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了吗?如果你的答应是否定的,那就继续寻找,其中工作是一个不错的有效途径。乔布斯说“你的工作占据了你生活很大一部分,让自己唯一满意的方法就是找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如果你还不确定是否找到,那就应该努力去经历更多的事,更多的人,把自己从陈规旧习中摆脱出来。这让我想到了弗兰克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中讲到,将生命过的更有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付出感情;经历苦难。是不是可以将三者统一于工作之中?得到生命意义的理想状态?我想这个实在是太难了。但如果选择其一,你一定不会主动选择经历苦难,但是你会付出感情吗?恐怕条件也会很苛刻吧。也许唯有工作,是你愿意且主动用来追求生命意义的途径。所以,努力工作吧,哪怕顿顿都吃泡面,也可以把红烧牛肉,换成老坛酸菜。这是苦中作乐,也是感情的升华啊。

姚深深:3.6#《掌控》一句话笔记#看了书,会自然的引起对现生活状态的分析,必会有共鸣,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面对生存的压力,弄得焦头烂额,辞职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世界这么大,想着立马改变现有糟糕的状态,殊不知还没来得及看看世界,自己又陷入另一种更为压抑的状态中。年轻,冲动是本性,书中引导我们用一种新方法分析自己。先从已有固定思维中走出,从理性到感性,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答案也只有在你的内心深处,最懂“我是谁”的人还是你自己,清洗已固定的思维方式。通过认清“我是谁”找到积极的生活目标,困难肯定不少,但激情不减,便不觉得艰难。生活方能进入自己的状态。

Sisley 贤儿:3.6 掌控打卡17%#一句话笔记#读的很慢,但今天的确有收获。我时常通过自己的想法、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我的人生故事等等,通过这些去判断我是谁,有时候线牵的过多,反而更加杂乱。作者认为人生故事、外貌、思维、情感都不能代替我们自己,要努力使自己不再跌入身份识别的陷阱,我想我曾经给自己挖过很多次这种陷阱,实在是……脑海中想法也不能代替自己,你只是感知到了这些想法而已,况且科学研究显示大脑作出决定7秒后我们才能感知到,我终于不用纠结我脑海中为什么时常出现那些古怪想法了,不需要过于依赖和辨别意识流。那么既然这些都不是,真实的自己去哪里找呢?躲在表象之后的意识和觉悟才代表真实的自己,我想还是用“价值观”简单的定义这句话比较好,你所信奉的价值观代表着真实的你,我这样理解可以吗?

秋:2016.3.6#一句话笔记#《掌控》书中说恐惧是我们人出于保护自己与生俱来的本能。恐惧未知的未来,恐惧尝试新东西,恐惧一个人出行,恐惧辞职换到我们喜欢工作上的后果等等。对于曾经冲动一人跑去西藏的我,说一个人出行前没有恐惧,那是假的,但是最终爱的力量帮助我克服了恐惧。喜欢那个不问成功失败,勇敢去尝试的自己。Anyway ,做了再说(^_-)很喜欢Rose的歌词——It's the heart afraid of breaking ,that never learn to dance.It's the dream afraid of waking ,that never take the chance . It's the soul afraid of dying,that never learn to live.How can I say I'm live?

姚深深:雨果说的真爱的第一个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胆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胆。没有什么比这更简单,两者在互相接近时,便拥有了对方的特质。@秋 晚安。

静心:3.6#一句话笔记#了解自我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书中提到:“伟大的自我认识的第一步是弄清楚您不是谁。要知道,您的人生故事、您的外貌、您的思维和情感都不能代表您,您要努力使自己不再跌入常见的身份识别陷阱。”按照作者的辩证观点,在了解自我之前,应先“清零自己”,即去掉一切附在自己身上的“标签”,如人生故事、过去经历、外貌、思维和情感“身外之物”,回归本我。为此他介绍了四种解放自己的方式:1.“清理鱼缸中的大便”,忘记自己的故事,重新认识自己。2.“人不可貌相”,学会忽视肤色、相貌和一切身外之物,因为这些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我们。3.“想法不能代表自己”,去除自己对往事的臆想,扭转记忆偏差,将本尊和思维、情感分离开来。作者认为,躲在表象之后的意识和觉悟才能代表真实的自己,所以他在第二章着重介绍了几种认知自我的工具方法:1.SEE法:“优势-唤起-兴奋”;2.性格诊断:九型人格和MBTI性格测试;3.反省:花些时间去深入反思自己的高峰和低谷,以明白真正自己看重什么;4.尝试:怀着开放的心态尝试体验新事物,说“是的,然后……”;5.写感恩日记:回忆、总结、思考;6.冥想:注重脑补活动,专注于做某一件事,以提炼正能量精华。6.真实的反馈:从他人处获取有效的评价意见,提高自我认识。

自我认知的关键在于付诸行动,目前接触的有三种:MBTI、日记和反馈。讲讲MBTI吧。个人觉得,MBTI是个良好的认知工具,分为四个维度八种人格:(1)我们与世界相互作用方式:E外向(extraversion)和I内向(introversion);(2)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S感觉(sensing)和N直觉(intuition);(3)我们的决策方式:T思考(thinking)和F情感(feeling);(4)我们的做事方式:J判断(judging)和P直觉(perceiving)。第一次接触是在大前年,参加校园招聘,专门做过MBTI测试。当时的测试结果是ENTJ(外向+直觉+思考+判断),今晚看完书后又做了一遍,结果却是INFJ(内向+直觉+情感+判断)。为何两次结果相差如此之远?我想,第一次的结果反馈的是“理想的自己”,而第二次才是“真实的自己”。面试情境下我希望呈现出自己乐观开朗、热情活跃、理性思考的一面,这不仅是我的专业匹配,也是我的“野心”,所以“刻意”隐藏了自己内向、敏感、感性的一面。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学习能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和了解。

田琦:3.7 一句话笔记 掌控开篇用一个人物的小故事来引发思考,很明显这个人长期与真正的自己隔离了,他的工作生活,包括他自己,他甚至于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其实,找到内心真正的自己很重要,每日的独处,和对工作的原则性也很重要,一件事情我们首先要从自己为出发点,要心甘情愿,开开心心的完成,与其纠结痛苦,不如停下来安抚一下自己,拥抱自己。很重要。开篇感悟,有点粗浅

静静静:3.7#一句话笔记# 今天才知道我们的神经是可重塑的!老话说脑子越用越活,当信息碰撞足够激烈,有望不断突破禁锢实现重组,改变自己从勤用脑开始。立规矩是不可或缺的路径,让身体和头脑形成习惯,变成骑象的人。

如若:3.7#一句话笔记#我们认为我们的故事展现了我们真实自我的本质,而实际上它们只是一些主观臆断,一遍遍地在我们脑海里回放。这可真够纠结的,我们的故事都是我们根据过去的人生进行的演绎和编造,如果我们能够清除掉这些故事的话,那些主观臆断自然也随之而去了。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过去解脱出来了,而且我们就可以意识到,我们并非这些故事的主人公,而不过就是个主要讲故事的人罢了。我们的过去其实毫无意义——不过就是一种已经发生过的客观事实罢了。我们要先释放自己,然后才能够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而且我们要立足于当前的情境。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发生的事是客观的,就摆在那里,只不过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处在同样环境里的几个人他们也是各不相同的

Da:

3月7日#一句话感言#任何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自我和外部世界,都必须去处理内在自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无论内向者还是外向者都需要在外部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一方面,我们需要建构自我,通过和外部世界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来建构自我;同时我们需要去适应外部世界、改变外部世界,并得到外部世界的认同,获得价值感,平衡感。#摘抄

YOKI:

3月7日#一句话笔记#我们的记忆因主观意识的掺杂而变形,这种变形也会导致这些记忆里的故事组成的我们其实并不是真实的我们。我们更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定期清理我们的“鱼缸”,将消极的垃圾清理出去,更好地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书中通过九型人格测试和MBTI测试帮助我们更多地认识自己,甚至是重新认识自己。(看这个部分手边得备纸笔)我并不是我所认识的我,我在拨开迷雾中慢慢看见我!

Jojo:3.7—52%今天读了“微调和大修”这一章,于是也想写一写自己的经历。由于往事历历在目,写的可能过于繁琐,今天先发一段。

去年8月,我决定“大修”(1)

去年春天,刚刚紧张冲刺完一个大额的销售任务没多久,我就得知一个消息:我所在的部门有可能被集团撤销掉,我们几个同事走留不明。

工作这么多年,除了08年金融危机感受过一次职业的不安全感,这是第二次。虽然主管领导跟我表达了会尽力争取留住我的意思,但是未来不确定的感觉很不好。

正巧,我的书友“黑姐”有天推荐了本英文书《My Year with Eleanor》,这本书的中文译名很怪,叫《不要和鲨鱼接吻,但要和勇敢一起睡觉》,第一页就吸引住了我:女主角正在海滩度假,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她失业了。这个情况跟我何其相似!虽然那时我还没有失业。接下来,女主开始挑战各种让自己恐惧的事情:潜入海底、高空滑翔等等。

书还没读完,我们就集体旅游去了。部门同事都知道,这次旅游回来,部门就要撤销了,有的人就要离开了。因此,大家玩的都很尽兴(起码我是),沙漠飞车、骑骆驼、滑沙,怎么嗨怎么玩,不想留遗憾。

行程有一天,是在黄河的九曲转弯处游玩,前一天听说在黄河上可以玩蹦极,我就想试试,我也想挑战下自己。

真做了决定,拿着票根,发现要先乘坐“飞黄腾达”(滑着铁索)到对岸,然后才能蹦极。这个太吓人了,就一根带子绑着手和腿,然后手抓着一个铁拉手,铁拉手挂在一条横贯黄河的铁索上,其他什么安全设施都没了,就这么从黄河上空滑过去!还没等工作人员给我“上套”,我就已经后悔了,因为面前的黄河看上去实在是太宽了,就一根绳子绑着我,安全吗?我会不会掉下去?等到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一把把我推下去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是,妈呀,这简直是光速啊,因为前方的景物瞬间变成一柄柄利剑嗖嗖嗖地向我飞来。我只好死死地挤住眼睛,直到撞上一个厚厚的垫子。因为没有经验,不知道快到的时候怎么减速,我这个人肉沙包结结实实地撞到了布沙包,脑袋差点就撞蒙了。

然而蹦极还没有开始。除了要称体重,填写一张自愿表,还要等待前面的人一个个跳下去。爬上最高的架子,我觉得自己手脚都是抖的,也能感觉自己脸色很不好。我对同事说,我不想玩了,我害怕了。同事说,好,那你等我们跳下去后一起离开。

秋:2016.3.7#一句话笔记#《掌控》我总算看完了!长嘘一口气!看这本书真是要一鼓作气,不然再而衰,三而竭-_-#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从一开始的探索自我到最后的探究如何提升领导力去了,真心看到后面有点看不下去。这是个人感觉呀,不喜勿喷^_^但是我倒是很喜欢书中讲到的特蕾莎修女和甘地的故事,让我知晓原来女神男神也是从凡人修炼过来的呀,女神也有过职场受挫的苦恼,男神也曾有过沟通障碍……哈哈,这是不是说明我们每一个凡人都有修炼成女神男神的机会呢(^O^)书中提到了心理学上一个很出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通俗一点就是,即使是凤姐,只要她深信自己是女神,她最后就一定会逆袭成一名女神!!!今天一开始本来是想先把余下的《掌控》看完的,最后还是跑题了,看起了D.推荐的《死亡如此多情》,一共九个章节,可看完了前三个章节的约十五个故事,我的真我就歇菜罢工看不下去了,说来说去,简言之,就八个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能不能成为女神不是很打紧,只祈祷我的家人朋友和我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其他的钱财balabala就随缘吧。。。借用仓的一句名言收尾——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小房子:3.7#一句话笔记#“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相矛盾的社会中。我们追求幸福,可是这追求却导致我们满怀怨怼、不快乐,甚至产生精神疾病……”好像确实是这样的,有太多人把只把金钱、房、车作为人生的主要幸福去追求,劳精伤神,得到了财富之后才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幸福,多数人就变得迷茫,这都是为了什么?好吧,这个问题别人解答不了,只能问自己。

“九个尖角分别代表九种不同的基本性格”。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学过的一点西方数字心理学,也有1-9号性格,传到中国后叫“生命密码”。曾经通过这个,我不能说我完全找到自我,这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的,倒我更加了解自己,更加理性的与自己相处。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聊帮你一解)

不论是九型人格还是别的什么,都只是一个趋势。结果如何都是可以改变的,积极与消极、好与坏正反两面,都是选择使然。

姚深深:3.7《掌控》#一句话笔记#探索自己的过程需要花一些时间,或者这个过程很漫长,性格分析,高峰低谷,“是的,然后……”,→_→感恩日记,“真实的反馈”………没有往下继续,慢慢来。

最近看到别人带耳环很美,突然萌生打个耳洞的想法。朋友陪我去医院,路上摸摸耳朵,感觉耳朵还是挺厚的,打个洞怎么会不疼呢?也很可能发炎的吧。办卡,挂号,等待,在医院等待总是很恐怖,有点犹豫。终于到我了,医生简单问几句,然后说100块,还不能用医保卡。这个价格吓到我了,然后打消这个念头。(这个过程,我觉得是个尝试的过程,虽然最后也没有打,但是感觉想起这个过程还是挺好玩的)

看了《疯狂动物城》,就像里面的主题曲《try everything》尝试一切,也是探索自我的一种方式。动画的夸张手法,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平生活在动物城,而朱迪,是一只想当警察的兔子

Wendy:3.7#一句话笔记#我不是谁,剔除我不是的部分就能得出我是谁的结论。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观点,人生就是先加后减的一个过程,出生时的一无所知,不断的学习,加上了梦想和各种欲望,某一天突然觉悟发现自己拥有的太多,已经无法掌控了,于是开始做减法,舍弃一些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最后获得最合适的自己

光与静默:3.7#一句话笔记# 九型人格、感恩日记、冥想、真实反馈……一开始接触这本书还以为要谈个人知识和时间管理,很快目录和随之而来的故事和讲解告诉我这是充满灵修色彩的书,但凡涉及心理成长的书籍总会引起我的兴趣。和《当下的力量》不同,《掌控》的指导性较强(像汇聚各种经典招式的笔记本),一路上作者苦口婆心的架势和那些测验题目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同样给我印象颇深的是内特写下来的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智慧、家庭,创造力和沟通能力。这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的价值观吧?想起@Sisley 贤儿 笔记里说的价值观更能代表“真我”,果真如此么?后面读到“微调OR大修”这一章节,“微调”这类心理策略很值得推广,四两拨千斤可能产生的作用总是被低估,比如处理好负面情绪才有可能做到“想出的办法比困难多”吧?这里允许我分享下一位咨询师小小的成功经验「这个思考的过程不妨用书写的方式记录下来。最近几年我一直在用这个方法。我发现一个人思考时心里会千头万绪,写下来则会变得很清晰,更容易取舍。后来,在一个访谈节目中,看到一个企业家也用这个办法。他说遇到让人火冒三丈的事情时他会坐在办公室里,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念头一股脑地写下来,写完了就发现情绪平静了,办法也出来了。就算没有突发事件,我们每天也会不经意地积累很多负面情绪,因此处理情绪的工作需要天天进行。这并不是勉为其难的“作业”,而是疼惜自己的最佳方式。几年前,我在一本心理学书籍上看到这样的话:人的信念非常重要,有的时候,一个非常细小的念头,都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我就琢磨,怎样避免小念头制造大麻烦的这种情况发生呢?于是我开始每天晚上回头梳理一天的感受,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马上去寻找源头,因为是当天发生的事情,一般都能找到根源。这是一个很好玩的过程。梳理之后发现,许多时候,心里不痛快的感觉,往往就是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自己一个很琐碎的甚至是“没经过大脑”的念头引起的。在咨询过程中也常常有类似的情况。」这应该是比天天打卡做读书笔记更时不我待的“任务”吧?为了“了解我,活出真我,引导我”?

静:3.7#一句话笔记#越到后面越发激情洋溢。我觉得本书的方法适合有一定自控力,判断力和强烈的自我改变欲望的人。而对于一个在生活中面临困境,沮丧,情绪低迷的人来说,方法不能代替意愿。今天看了大群里提到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无疑是悲剧的,我一直在想用作者的方法能否阻止这样一个在下坡路上越滑越快的人。想了很久还是感觉无能为力。书中提到了特蕾莎修女和圣雄甘地的事迹来举例说明,可惜两位伟大的人生平都描写的过于简单。也许多了解他们的事迹,本身就可以获得更大的能量。

林涛:3.8#一句话笔记#。读了一半,说实话书中的很多观点与方法都似曾相识,不过我能感受到作者循循善诱的耐心。从我不是谁?我是谁?我可以成为谁,到“微调OR大修,我到底想要什么?”。前四章里,作者一直在耐心地帮助读者寻找内心真实的自我,通过测试,通过事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帮助我们确立“内心真正想达到的愿景”。同时,在微调与大修部分,对容易出现的怀疑,比如“我的目标太宏伟吗?”“是不是太晚了?”“难道必须放弃对金钱的追求吗?”等等问题,也一一进行了分析与化解。如果说这是一本鸡汤,但起码作者熬的很用心,比起国内一些“青年作家”的打价值观的擦边球的文章要有营养的多,也更有可操作性。

想到一点,我们总觉得“被洗脑”是一件破坏力很强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被洗脑了不正说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不够牢固,不够坚定,需要微调或大修吗?被洗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三观”没有得到升级。最后想到的一点是,怎么才能自己来控制所有行为背后那只无形的手呢?

静心:3.7#一句话笔记#开始之前,我先分享自己前几天玩的一个素质拓展游戏。我们一行36人被随机打乱分成4组,每组9人。按照身高先后顺序排列,教官指派队伍里身高最高者为队长。随后,他拿出4副扑克牌,每副扑克牌有13张,分别为A~K。现在开始玩游戏了。教官首先指挥各队队长将13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摆在队伍正前方,排成金字塔形状,即1-4-4-4顺序。随后他开始讲游戏规则,由队长最先上去摸牌,摸到“A”则将这张扑克牌正面朝上,摸到其他数字的牌则盖回背面。每队每次只能有一人上去摸牌。当他上去摸牌时,其他人背面而坐,不能偷看他摸的牌,但是可以私下里通过传递纸条交流讨论。最终的目的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将A~K摸开。

游戏开始前,每小组有10分钟的讨论时间。我们利用这10分钟准备了纸和笔,按照扑克牌摆放的位置画在纸上。然后我们小组内部进行头脑风暴,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确定了实施计划:由队长担任记录者,按照小组位置的先后顺序,一二三四分别上去摸牌,先金字塔尖,接下来第二行第一张牌,逐一摸下去,摸完后将你看到的数字告诉队长做记录。按照我们预期的想法,9个人,13张牌,只要一个半轮回我们就可以将所有13个数字的位置掌握清楚,接下来只要一一上前将指定的数字按照顺序依次摸出来即可完成任务。

但游戏正式开始后,我们发现过程比想象更糟糕。首先队长A上去摸牌,摸到一张“4”,将其盖回去后回到原位记录,组员B随之上去摸牌,摸到一张“8”,他回原位后将结果告诉了队长A,然后拍了拍组员C的肩膀,组员C立即上前摸了张牌,竟然是“A”,他习惯性地想把这张牌盖回去,若不是教官在一旁提醒,组员C还不知道自己“中了头奖”呢。组员C将结果告诉队长A后笑呵呵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一时兴奋就忘记提醒组员D了。组员D发了好一阵子的呆,还是在其他组员的提醒下才上去摸牌。加上9个人第一轮只能摸9张牌,第二轮开始后大家摸牌的次序完全打乱,有几张牌被好几个组员重复摸到,而有个别两三张牌则一直没不知道其对应的数字。种种这些情况,无形之中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最终我们小组以4分37秒的成绩位列第二,没有蹲蛙跳。

“惩罚游戏”做完后,我们开始第二场游戏。同样的规则,只是图形变成了圆形。教官故意将我们摆得工整方正的圆形打乱,变成了不规则圆形。本次挑战的时间是3分钟完成任务。这样无疑增加了我们的难度。10分钟讨论时间里,我们总结了上场游戏出现的一些问题,再次强调了队长的“领导”作用,建议大家摸牌前先去问下队长的意见,队长给予他指示摸哪张牌。除此之外,我们在一些细节方面做了优化。比如,我们将13张扑克牌摆成“横”状,并跟组员传达,每个人上去摸牌后,如果不是我们想要的那张牌,盖回去转回“竖”状。这样其他人就能很明显地看出那张牌已经看过了那张牌还没看。再来,我们进行了工作上的“分工”,队长A和前4名组员负责从顶端那张牌顺时针数前7张,后4名组员负责从顶端逆时针数的6张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仍然是残酷的。每次轮到哪位组员摸牌,他都是急哄哄地上去,把“请示队长”的指令忘到爪哇国去了,所以出现了多次“重复摸牌”的现象。最终我们小组以2分49秒的成绩位列第一,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但是大家并不是特别开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终小组总结时,各组一一整理了本组出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获益良多。通过本次游戏,我最大的收获是提高自我和他人性格的认知。从一开始,教官就有意识地营造了一个时间紧迫、高度紧张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众人展现的是各自比较“真实的自我”,其言语举止,无一不是其“下意识”的反应。而下意识,则是我们的思维定式,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也应证了书中的一句话:“过去的经历塑造了今日的我”,对此我是赞同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相继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因此我们学会了“伪装”自己,将主观想展现的一面展现在众人眼前,却忽视了背后想隐藏的另一面,即所谓“扮猪吃老虎”。这是我们认知的“盲区”,我今天利用笔记这种方式记录下来,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与印象。

唐楹:3.7#一句话笔记# 爱因斯坦曾说:“直觉是大脑的神奇礼物,而理智是大脑的忠实仆人。可是我们的社会风气是,崇拜仆人,而忽视礼物。”那么,这个问题“我脑袋很想看书,身体却想睡觉,我该听谁的?” 怎么回答?建议听身体的。想看书的只是脑袋中某个固执的念头而已,而身体才是本真的感受器官,要认识到念头的虚妄和身体的真实。有时候遇到一个人,脑袋很兴奋,身体却感觉不舒服,那么,这个人和你的关系最后一定会出情况,因为身体其实比脑袋更有智慧。

Jojo:去年8月,我决定“大修”(2)这个时候我心里是真的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这么高,往下看一眼都头晕,黄河水又这么混,万一出什么意外了怎么办?另一个说:人家都敢跳,你不跳?你不就是为了练自己的胆子才上来的吗?

就这么斗争来斗争去,同事们纷纷跳了下去。

终于轮到我了,我决定是死是活都要跳。

走向端头的那段路觉得脚步好沉重,呼吸好艰难。工作人员给我绑各种设施,然后教我跳下去后怎么给上面的人信号,怎么扣吊扣,我完全没记住,就央求人家再讲一遍,说了第二遍之后,我又说,我实在是没听懂,能不能说慢点,工作人员脸上闪过一丝无可奈何,可能是看出来我一是紧张极了一是想拖延时间。

第三遍注意事项讲过后再没有理由了,只好走到跳台上。

下面就是滚滚黄河水,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想说,妈呀,我不跳了行不行,工作人员的声音在耳后响起:准备好了吗,我说一二三,你就跳。

(后来看录像,他喊到三,我没跳,他推了我一下,我本能地反抗了一下站住了,工作人员立刻毫不犹豫地用更大力给我推了下去)

世界变得天旋地转,完全没有着力点,也什么都抓不到,快速的下坠让我觉得自己死定了,这是真真正正地恐惧啊,我还没来得及咒骂自己脑残干嘛想玩这个游戏,就被自己超高分贝的喊叫声给惊到了。(事后听河对岸的同事讲当时好像听到了一声凄厉的喊叫)

坠落到一个低点后,腰上的绑带又拉着我回弹,我决定自暴自弃了,反正也根本没办法,就让命运随意处置我吧。

回弹了几次后,终于平静下来了。经历了短暂的失忆,我才意识到是不是游戏该结束了。

上面的人叫我,示意我注意丢下来的绳索,然后让我把吊扣扣上去,好拉我上去。

YOKI: @jojo 跳的那段,看的我都紧张,

YOKI:3.8#一句话笔记#看到C-V描述的问题的时候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几个问自己的问题只有描述的符合C3po法则才能弄清楚选择微调还是大修。所有的都要跟着书中指导的方法操作起来才更有感触。我读的还是粗了些,得慢些才能融入其中。

Da:

3.8#一句话体会#今天是第五天,我的书已经在昨天晚上就看完了。这是我看书速度最快的一次,一个原因是群里的规定,害 怕自己完不成任务被踢出群去。另一个原因是书中的九型人格的内容以前自己曾经看过相关的书籍和听过相关的讲座。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群,看到群里的规定,每周读完一本书一年读完52本书觉得非常好。我想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压力,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和提高阅读量,改变平时自己的阅读计划被工作还有生活中的琐事给冲突了的状况。我是一个需要适度外界压力的人,有压力似乎更有动力,能够做的更好和更有成效,我愿意接受一定的压力和迎接挑战。这一周从群的分享里收获很多。

悦读:3.8#一句话体会#九型人格测试和“迈尔斯-布里格斯分类法”(MBTI)都是自我判断的工具。这四种二分法及它们所代表的是:I—内向;E—外向;S—遥感;N—直觉;T—思考;F—感觉;J—判断;P—感知。

3.8#一句话体会#冥想它能够减轻压力、缓解焦虑、降低恐惧感,还能使人快乐,增强自我意识。冥想还能够使血压稳定,保护心脏,缓解呼吸急促和增强免疫系统哩。试试冥想吧。它对您的身体健康大有好处,且能够让您一窥自己内心,了解真实自我——这是最令人惊喜的。

3.8#一句话体会#要将核心价值观看做是寻找内心意旨的基石。

3.8#一句话体会#仅有核心价值观或者仅知道自己的内心意愿是无济于事的。您必须按照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去活——您的C-V描述就等于给了您一份这样做的蓝图。当您要落笔写C-V描述时,您一定要记牢C3PO法则:

◆ 清晰。

◆ 引人注目。

◆ 简洁。

◆ 符合现实情况。

◆ 有对他人的影响力。

3.8#一句话体会#目标 如果我们将“愿景描述”和现实情况结合在一起,我们就会立即找到自己改进和成长的方向,并且朝着实现目标前进。因此,寻找方向是我们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我们从“探索内心意愿”向“实际改进规划”的转变——我们从“自我发现”进入到了“实际行动”,从“了解我”进入到了“活出真我”。

Da:冥想看似简单,可刚开始时很难集中意念,脑子里会出现很多杂乱的画面,更谈不上关注内心,但坚持下去慢慢的就会体会到其中之妙,一定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

悦读:冥想就是让自己的脑袋放空

小房子:

3.8#一句话笔记#把“是的,然后”这句口头禅引入您的日常生活。是的,把这句“是的,然后”加入生活后,会激发自己更愿意延伸思维,然后可以去点燃创意的导火线。或者也像作者那样通过它给了自己更多的机会和肯定。

用于自我发现时特别有效外,也是寻找个人目标、提升幸福感的有力方法有日记和冥想。这些貌似我一直都有在做。冥想,结合作者再结合我自己的想法,就是:静。我一般会选择在晚上。不是每天,是一段时间。有点像清理心灵、头脑里的垃圾这种感觉。

#开始跑题#而且在晚上冥想之后会有好多灵感,通常想得比较多,也能留下点什么。

分享点好久之前写的一个小碎片,不要嫌弃,欢迎吐槽

白天的心事很重

重得沉在了黑夜

被梦收留  

那些 不敢说的

那些 不愿想的

一一 被展现

缠绵绕人

潺潺梦魇

抛泪到现实

盈盈两鬓间

缠绵扰人

潺潺梦魇

我思故我在

他念终于心

静心:

3.8#一句话笔记#掌握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的工具和方法,并时刻强调了行动力的重要性。确定想法是第一步,执行是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全书已看毕,初步制定行动计划,1.坚持早睡早起,2.戒掉拖延症,3.每天坚持锻炼至少30分钟,4.每天做一件挑战自我的小事。今晚从第一项开始,大家晚安。

如若:

3.8#一句话笔记#记日记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即让它成为您的时时变化着的心态、感受、核心观点的忠实记录者——否则,这些东西会很快被您忘掉。一段时间以后,这份记录就可以展示出您的一些见解或在某些情况下您的不同感受,隐藏着这些见解和感受背后的心理活动可是相当有趣哟。还有,当然啦,这些心理活动就是您在自我发现过程中所要找到的本质。

看到这些话想起我写日记的一些经历,2011年到2014年是我人生中婚姻受到挫折的几年,对自己的否定,对未来的迷茫,让我无法自拔,后来不断地看书,听讲座,自己又不断地自我调节,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写日记,在这四年里都写在了我QQ空间里的私密日志里,伤心,难过,成长,收获,统统都在这里,倾诉可以缓解伤痛,但是如果伤痛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倾诉就会带给别人负能量,所以,都倾诉到了日记里,如今我也找到了我要的幸福,很感谢有日记陪伴我。

Sisley 贤儿:

3.8 #一句话笔记#1、“我们的自我意识是一直存在、不间断的,但是有一个干扰它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常常陷入陈规旧习无法自拔。除了罕见的几次机会,可以幸运地按照内心意愿做事外,我们总是被世俗的陈规旧习框住,或者至少是,自己就把自己给限制住了。这样,日复一日,我们的生活经验就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只好从日常所面对的极有限的活动、问题和机会中获得对生活的了解,并奉为真理。是的,然后…这种心态刚好能够缓解这种消极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走出我们熟悉的框框吧。”很感恩今天看到的这部分。如果当初没有抱着这个心态,就不会参与一赞一书的活动,更就不会参加这个读书分享的群,也就没有每天的分享没有那些精神上的火花。这还让我想起一件事,前些日子因为在看《非暴力沟通》,无意间被校长看到,于是等我看我她借走了,几天后邀请我给全校老师做一个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分享,我满心不想啊,那么多人,还得中英文,我觉得我要跳坑了。。。但是这段话,我更愿意去尝试,也许像书中那个举例子的老师一样呢。有“是的,然后”这个心态,每一次的尝试仿佛都会有新生。一直认为,人从不应该给自己设限,在常规循环的生活里,更要有一颗勇者的心,去探索,在从没接触的领域里,更可以说是探险!在有限的生命里,去体验,去丰富,去多活几辈子。这些,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自己,你比想象的更自由。

2、“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问题都是从有限的角度去寻找内心意旨。我们只能从看到过、经历过的东西里寻找自己喜欢的,但是我们究竟真正喜欢什么?史蒂夫乔布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创新性的商人、企业家,曾经探讨过是的,然后这种心态对人们事业的影响。他说你的工作占了你生活的很大一部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唯一办法,就是做一份你真正觉得好的工作"什么工作能让您觉得好呢?当然是您真正喜欢的工作。如果您还没找到它,别停下来,继续寻找啊!当您找到它们时,您就会知道自己心里想要的那些东西究竟是什么了。”庆幸自己在寻找的路上,等到“对,就干这个了”的时候,希望自己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3、“写日记可不是费尽心机地打造优雅的回忆录,而是要重视并注意反映您的真实的核心自我通过写日记,您应该弄清楚了对您而言什么是有意义的幸福时刻。”这句话拯救了这阵子一写日记就犯梗的我,感恩日记的提议太棒了。于是刚刚写日记就用上了,第一条就记下今天在下楼吃面的时候,吃到一半,马来西亚黄头发小哥特意送来了一碗面汤,好感恩。透过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时刻,去深掘我们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真是山人自有妙计。

走之底:3.8#一句话笔记#《掌控: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全书读完。感受最深的不是那些反复强调的方法论,也不是那些热切表白的成功学,而是:

1.负面情绪也可以变成正能量

第一章里,在罗本岛上的头几年,曼德拉都处于体力和心理压力最大的状态中,对那些剥夺了他自由的人和机构都充满了怨恨。……最后,他意识到:“在罗本岛的监狱里,如果一直心怀仇恨,就如同 借酒消愁,希望被酒精麻痹后能够在意淫中消灭敌人一样。”于是,曼德拉开始放下与过去有关的愤怒和戾气,对他所面对的新的机遇张开了怀抱。

第三章里,特蕾莎修女在校长和嬷嬷的位置上只坐了不到10年的光景,后来她的前任回来了,并且取代了她。这一变动给特蕾莎修女的打击很大,导致她陷入了严重的抑郁之中。……此时,特蕾莎修女 的生活出现了一道深深的大裂痕,她需要另辟蹊径,去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意义。

第七章里,甘地幼时曾是一个胆小的家伙,是一个控制欲强的醋坛子丈夫,但是成年后,他成了一位相信爱的力量、以奉献为追求个人幸福和世人福祉的人。……他的一生证明了,战胜恐惧和为他人服 务可以激发出一个人的所有正能量,让他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怨恨、抑郁、恐惧……这样的负面情绪每个人都会出现,真正的勇士不是试图否定这样的情绪,而是肯定这种感受的存在,并以积极的行为方式化解它,在明明可以抱怨的时候偏偏放下怨恨;在有抑郁 发生的时候并不沉溺其中;在恐惧到来的时候坚持往前再走一步,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们高于常人。具体转换的时候还是要用到书中讲到的一些方法,比如“不用把改进的重点放在如何避免错误、修改 错误,而是着重关注怎样才能做对”。当然知易行难。但不管怎样,知道负面情绪中蕴涵力量,学会与自己的感受共处就意味着无限可能。

秋:@走之底 [强][强][强]你的笔记让我想起了阿德勒提出过的自卑情结,他认为自卑感是人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自卑一方面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它能使人发奋图强,迎头赶上。他举例说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的很多领导人物是矮个子的[呲牙]

林涛:理论上讲,只要还有目标没实现人就会有自卑感,无论贫富贵贱,所以我们无处不在自卑之中

Jojo:@林涛-群主 原来是这样[发呆]还以为有的人都不自卑呢

静:都会的,区别是有些人自卑的时间稍微少一点,。有些人比较多。而且某些时候看起来越自大的人,自卑心理反倒更强烈一些

林涛:我说的也是阿得德勒的观点,他的观点影响力很大,也说明了确实如此。

静:之前看过一个霍金斯能量等级分布图,自卑情绪相当于羞耻,恐惧,内疚的结合体。是一种杀伤力很大的负面情绪

Da:自卑是一种情绪,是人都会有,只是不同的人产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人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会因此有负面的行为,有的人则会转为积极的行为。为何会有不一样的行为,应该与一个人过往的生活经历有关。

静:人的情感一般都是复杂模式,很少有单一情绪的,绝大部分时候都十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自卑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正面情绪出现,。比如欲望,求知,等等。当正能量的情绪作用大于负能量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积极的行为和意欲。如果负面作用大于正面,就是消极行为主导

光与静默:“自卑感绝非不正常,它是人类改善环境的动因。”(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我在想这本书是不是也可以加入肆读活动书单,比《掌控》耐读……

静心:

3.9#一句话笔记#比尔·乔治说:“做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很不容易。首先,您要了解自己,因为对您而言最难领导的人就是您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很难成为专业的领导者的,而想要真正地领导他人,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并“领导”自己。只有做到以身作则,我们才能在团队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才有能力去了解他人,并帮助他人了解他们自己。所以,团队建设其实就是一个多方(上级与下级、平级之间)互动、沟通与改进的过程,了解是改进的前提。孔子就是一个特别强调内外兼修的人,真正做到了内修于心外修于行,倡导“学而优则仕”,发挥众弟子所长,如子贡“君子不器”,子路“好勇”,颜回“好学”,子贱“君子”,公冶长“可妻”,雍“仁而不佞”,是个高情商的领导者,是天生的领导者。他用他的一生向我们阐述了詹姆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领导学研究报告中总结的五项“培养信任的最基本行为模式”,分别为:1.了解下属,2.坚持信仰,3.热情沟通,4.以身作则,5.战胜自己。

Da:3.9#一句话笔记#作者开篇明义,说明掌控的意义:活出真我,从此不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真我是谁?真我就一定更充实、更快乐、更完美、更充 满正能量、更和谐?不按照别人生活就一定更能够表现自我、体现自我,更遵从自己的内心?

人兼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大于社会属性的人会更加真实更加遵从自我内心,但现实中却往往与环境格格不入,这样的真我不可取。工作和生活要快乐幸福,就一定要与环境和谐共存,充满正能量,让周围人因你情绪平和心情舒畅,那么此时人表现出的社会属性一定大于自然属性。作者书中定义的真我应该本身是这种充满正能量的我,通过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写感恩日记、早睡早起、每天运动、多陪伴家人、设立一个个小目标微调或大调的房法,让自己比现在的状态变得更积极充实快乐正能量,周围的人因自己的影响也越来越好,这样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更和谐,这样的“真我”值得去追寻.

悦读:3.9#一天一句话#向自己提出尖锐的问题,强迫自己看清现实,这需要巨大的勇气。您得勇敢、自信,这样您才能够去面对自己最诚实的想法,才敢于去揭露您对生活不满的根源。有了勇气,您就可以坦率地承认自己心怀不满和表现不佳的根源是什么,而不用觉得害怕和绝望。对于我们自己,以及那些跟我们学习的人而言,这种勇气来源于一个基本信念,即“改变是可能的”。——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是多么困难!

秋:2016.3.9#一句话笔记#《掌控》掌控前两天已看完,但是我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比较欠缺=_=摘取书中的一个小片段,说到内特发现自己好多衣服都穿不下了,他对此毫不意外,因为他连饭后遛狗的习惯都丢了……想到之前遇到一个老总在饭桌上和我们讲道“一个人连自己的体重都管理不了,如何能管理好一个公司!?”对此深表赞同呀,尤其是昨晚去逛商场各种受打击,夏天要来了,你们懂的……掌控先从掌控自己的体重开始,Go,所以今晚打球去了^_^

走之底:3.10#一句话笔记#坚持和坚定的区别在于一个心存勉强,一个内心不移,当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需要后,就不会有坚持的想法了,因为学习(包括阅读)本身带来的喜悦远远超过我们克服惰性所经历的努力和辛苦。在读《掌控》一书时,我多有坚持读完的想法,因为明白书中说的固然对,奈何鄙人做不到,这样读下来,我的收获流于肤浅,仅能以开卷有益聊以自勉。对比捧起一本书再难放下,挑灯读完东方既白兴奋不已的经历,发现自己离认清自我做出改变还很遥远。虽然打卡结束但思考还要继续。也期待自己少些坚持的想法,出自内心坚定学习的信念。

Sisiey 贤儿:3.10 #一句话笔记之掌控#1、与内心的恐惧直面交锋。其实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即使发生,那么已经失无所失的时候,反而是一种自由,它打破了别人甚至自己的期待,有时候我们的束缚即是来源于此。

2、微调。每天的生活就像一个球面,它由无数小事组成,微调就是在修补球面上的裂缝,让其更完整。工作上,我要让自己更有责任心,更专业,不放过一个细节,最近确实有懈怠,微调来的正是时候;读书上,希望自己的笔记做的更有质量,哪怕是经过沉思的一句话,也比一大段文字来的带劲,这是今天悟到的,深刻思考比勤奋更重要,不去求读的多快,我承认自己对书本很贪婪,永远觉得下一本会更新鲜更好,要去求有多少东西经过过滤被吸收;人际沟通上,多一点倾听,多一点微笑和帮助,即使体力和脑力上会因为帮助别人多出不属于自己的困扰,可这只会能让心境平和,没有什么比一颗纠缠的心更痛苦了;跑步上,不求一天十公里,但求坚持不放弃,最近因为时间分配不过来,身累心也累。刚刚冥想时什么都没做,却突然想通了,只要每天有所思,哪怕没有笔记没有分享,这也是好的,不必把打卡分享看作是任务,它只是媒介而已,我们通过这个媒介在成长。自己的成长,自己能感受得到。想起那句“最好的都在不经意间到来”,生活会带给你成长的礼物。

3、选择大修还是微调?之前一直喜欢摄影,甚至产生过辞掉工作专门去学摄影的冲动,经过反思发现,现在的工作与生活其实带给我很多幸福感,那些只是在不顺时深夜里蹦出来逃避现实的冲动,搞得好像辞职学摄影就能立马自由并且拍出大片似的,其实不然,我在对待这个爱好上,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我不够用心技术不够好,能打动自己的作品太少了。任何成功都是一个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在这个爱好上使用微调再合适不过了,在维持现状的同时,用摄影去捕捉生活中的感动,同时去学习提高后期技术,足够专业才是大修的恰当时机,而不是有足够的冲动。虽然之前就有用不同理由说服自己,得到今天同样的结论,但今天把思路理清并且表达出来后发现,又与自己对话了一次,更加坦然了。

4、大脑会不断的欺骗自己并给自己编故事。所以别放过,任何抉择都要剥洋葱一样不停拷问自己,直到找到接近自己价值观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无读不丈夫 | 林涛乱翻书

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