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因歌声而秀美 青春因放歌而绚丽

 山东马怀超 2020-02-15

1  2009年3月,靖德刚、郭学磊、王瑞海三位青年志愿者一拍即合,农民朋友期待 1  2009年3月,靖德刚、郭学磊、王瑞海三位青年志愿者一拍即合,农民朋友期待已久的《乡村放歌》如期面世。

    如今在江北水城,由靖德刚组织的《乡村放歌》活动已经逐渐家喻户晓,山东电视台农村科普频道、齐鲁电视台、山东新闻网、聊城新闻网、农业知识杂志、聊城信息网、齐鲁网、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城市信报等数十家媒体都对他们四年以来多次深入基层边远农村进行义务演出的典型事迹作了深入报道,《乡村放歌》志愿者数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了全市广大农民朋友的交口称赞。
  靖德刚是东昌府区于集镇东靖村人,今年36岁,1994年聊城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教书,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他每次教孩子唱歌时都战战兢兢。为此,他发奋学歌,每个周末都骑车30里去师范学校找音乐老师上课,由于天赋尚佳,靖德刚进步很快。仅三四年间,他一有时间就弹琴唱歌,其过人的音乐才能逐渐展现出来。
  “天水流、地水流,西湖胭脂会莫愁,竟相媲美游。水连天、水连天,水天一色景不凡,碧波万倾园。清水湖、湖水清,光岳华姿耀眼明……”这首奔放优美的歌谣就是由靖德刚和朋友们共同创作的。近几年来,他自学、自创、自唱了数十首乡村歌曲,其中几首还被传唱一时。
  1998年,靖德刚调到水城任教,他周末经常回老家帮父母打理农活,和农民朋友交谈聊天。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开始为农民唱歌和写歌,还热衷奔波于各个乡村舞台,不少农民朋友都渐渐认识和喜欢上他。
  2008年中秋节,靖德刚和一个他熟悉的民间舞狮队在沙店集村举办了一台老百姓自己的晚会,靖德刚还担任了主持,老百姓纷纷登台献艺。他回忆说:“那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能为家乡百姓搭建表演、娱乐的平台,真的非常荣幸,也激发了我为农民朋友创作表演的激情和热情!”
  2009年初,靖德刚又和朋友自发在东靖村组织了一场元宵晚会,现场人山人海,场面异常热闹,有数以千计的邻村群众也前来观看,让靖德刚颇感意外和惊喜。正是从此时起,他涌现了创立《乡村放歌》的念头。
  很快,靖德刚找到了在于集联合校工作的郭学磊和在东昌府区文化局工作的王瑞海,由于志趣相投,听了靖德刚的提法之后,三位志愿者一拍即合,于是,《乡村放歌》如期面世。
  2009看3月,他们三人骑着摩托车,自备了话筒、音响等设备到郭闫村组织了首场《乡村放歌》义演活动,受到村委负责同志的热情接待,数百名农民朋友观看了这场演出。

  2成立至今,《乡村放歌》已先后到农村义务演出近五十场,平均每年十二场,每月平均一场,深受父老乡亲好评。
  到如今,《乡村放歌》志愿者的足迹已踏遍了东昌府区大地,还到阳谷县西湖镇赵伯升村演出一次,足迹最远时到了济宁市金乡县和德州市陵县,已先后到农村义演近五十场,平均每年十二场,每月平均一场,深受所到之处父老乡亲的好评。
  2012年7月,应济宁朋友真诚相邀,靖德刚、郭学磊、王瑞海等6人由郭学磊自费开车200公里赴金乡县王庄村进行义务演出,济宁市文艺界的4名当地朋友也同时前往助兴。当天,有2000多农民朋友观看了演出,热情地掌声先后响起近20次。
  同年8月,应德州朋友邀请,靖德刚、郭学磊又远赴陵县边镇寨门楼村义演,当地的8位文艺界同仁早早先期到达,此次活动共吸引了3000多观众,当地的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纷纷到场采访,活动再次大获成功。
  同年11月4日,在本报记者的策划组织下,《乡村放歌》志愿者携手东昌社区艺术团走入地处偏远的阳谷县西湖镇赵伯升村,将欢乐和笑声在严寒的冬日送到了老百姓门前,使人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冬日。这次演出活动的成功举行,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齐鲁拍客》、阳谷电视台记者作了全程报道,本报也以整版专题作了重点报道。

  3靖德刚曾获山东省首届“绿宝珠”杯农民主持人大赛冠军,他因为有着像月牙一样的脸型,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月亮哥哥”。

  2011年1月1日晚7点,山东省“绿宝珠”杯农民主持人大赛颁奖典礼在山东电视台1200平方米演播大厅隆重举行,典礼由小超和唐爱国联袂主持,靖德刚从1000多初赛人员中一路夺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本次大赛冠军殊荣,他除了得到一座沉甸甸的奖杯之外,还获得了三万元现金奖励。从此,他获得了大赛主办单位——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的格外支持和关注,正式成为农科频道签约主持人之后,他经常随频道到各地参加活动,开始声名远播。
  他因为有着像月牙一样的脸型,人们都亲切地称靖德刚为“月亮哥哥”,他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鲁西汉子,敢说敢做敢当是他最大特点,他还和雪村长得相当相像,所以,他经常自称是“靖雪村”。
  《乡村放歌》每次演出,靖德刚即做主持又表演多个节目,他不光能唱民歌,还吹得一口好锁呐。唢呐又称喇叭,也叫海笛,颇具艺术感染力。靖德刚演奏的百鸟朝凤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百鸟和鸣之声,生动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一枝花》节奏活泼、音乐轻快,成功渲染了一种炽烈而欢腾的艺术气氛,这两首名曲是他最经常表演的拿手绝活。
  靖德刚又善唱戏,主要是地方剧种河南豫剧和山东吕剧,广为深受人们认可。他常表演的主要是王善朴、任宏恩等豫剧名家名段以及吕剧名家李岱江的唱段,李老师的《马大保借亲》、《王定保借当》、《王汉喜借年》、《卖椅子》、《姐妹易嫁》等剧目都是靖德刚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许多农民朋友都说,听靖老师唱戏,简直是一种享受啊!

  4郭学磊为《乡村放歌》付出的代价最多,每次演出的交通工具及音响设备都是他义务提供,靖德刚说:“没有郭学磊四年如一日的无私付出,《乡村放歌》不可能走到今天。”

  中等身材的郭学磊面容幽黑,有着一般人无法比拟的火热胸怀,他为人实在,办事认真,能吃苦,不怕累。
  2009年至2011年初,郭学磊每次都是骑着自己的摩托三轮车拉着靖德刚等人去了村里义务演出。2011年郭学磊买了私家小汽车之后又每次开车拉着其他人去演出,一次拉不完就起早贪黑多拉一趟,这样一坚持就是四五年,的确不容易。
  同时,郭学磊还兼着每次活动的音响师,负责随时调试自家义务提供的演出音响,他又是搬运工和勤杂工,负责悬挂及摘除条幅、装车卸车等,可谓自兼数职。
  2010年有次演出结束,郭学磊开摩托三轮回程至南外环时链条断了,他们一行一直弄了两个小时才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偏僻地方把车修好,这时,已经到了凌晨时分。
  靖德刚说:“没有郭学磊的无私付出,《乡村放歌》不可能办到现在。”

  5乡村因歌声而秀美,青春因放歌而绚丽。

  为了繁荣农村文化,服务农村人民,给农民朋友带去快乐,还有十几位《乡村放歌》志愿者也都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我市著名青年歌唱家王瑞海也是《乡村放歌》活动的一位重要创建人和积极参与者,五年来的所有义演活动,他参加了三分之二以上。王瑞海现为东昌府区文化局艺术科副科长,曾多次在国内各类专业音乐大赛中获得殊荣,一直在江北水城享有盛誉。
  杨国梁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擅长的是女声反串,每次登场时都会掌声四起。
  赵永斌善演小丑,近两年他参加活动的次数也比较多,深受老年朋友喜爱。
  山东快书演员郭子玉师承高派,经常自创一些快书新段子,娓娓道来皆脍炙人口。
  于召斌和于海燕也是两位热心志愿者,迄今已参加了10多次义演活动,参演热情始终有增无减。
  这些志愿者朋友大多曾长在农村,对农村怀有深厚感情,热爱农村、热爱家乡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问及今后的打算,靖德刚说:“我们会一直走下去,一直为农民朋友唱下去!”记者相信,随着人们的逐渐认识、熟悉和理解,靖德刚的《乡村放歌》必将会更加根植农村广袤土壤,更加家喻户晓。(马怀超)
                             原载2013年5月17日《城市周刊》D20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