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系统整理财税首席上零星发布出来的各种观点和看法,碍于各种杂事一直都没提上日程。我最不擅长的事就是把1+1=2抻成长篇大论,所以这个文章的骨架内容,也是尽可能极致简单了,要是你觉得哪我没说明白说到位,可以去注会CPA答疑圈(文末有入口)找我讨论,随时奉陪。 整理这些观点我是有点忐忑的,因为在早期的传播过程中,我看见了有网友是持反对意见的,有的为了捍卫他的老师爱豆,对我言语攻击,说我就是个打广告的,不要轻信了我,着了我的道儿。我看见后觉得悲喜交加:悲的是我没人家加妲己娘娘妖媚本色,喜的是可我有“祸国殃民”的能量呀!所以你懂了,这边文章的主题就是妖言惑众,小心不要被我骗到。 系统思考有助于站在全局去了解事情的本来面貌,提升自己的认知。归纳汇总一下,核心的几个观点先摆出来。1、智商90的有顺利通过CPA的,105往右的你为什么踟蹰不前? 去年的时候,好几个人加了我的微信号,咨询关于考试的情况。在他们的提问中,我看出了忐忑不安,其实真没必要。我有个粉丝,自己的大专学历,工作后也一直做得是出纳,没有晋升也没有太多闲工夫。但是他就是吭哧吭哧用了4年把CPA考完了,他跟我说,他知道自己不如人家聪慧,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就不敢偷工减料,不敢囫囵吞枣,有一个算一个整理错题本,一页一页的翻讲义看视频课程,能通过自己也很惊讶,毕竟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在说CPA有多难多难,但真正学了就发现,100分的考试拿到60分还是很容易的,允许自己犯错是一种智慧^_^。 对的,学懂、学会,也许需要五次三番、三年五载,但是100分考试拿60,并不需要做到多苛刻,甚至可以大胆地放弃某些得分性价比不高的章节。 两个大的教育机构,我就不提名了,每年服务的考生加起来200多万。他们只有提供多层次的课程,才能满足多层次基础不同的客户。较为细致的基础班服务于IQ95向右的人群。我的粉丝95%的人都是105往右的,所以内容是不是适合你自己,可以自己把自己归归类。下面是其中一个公司的收入情况,人均年花费不足400元。在百万人群样本下,这个数据很能说明大多数人的理性消费特征了。贷款3万去报班学习,大概率是知乎的提问策略。 
3、市场上的老师都是什么样的老师 我记得在一个群里,有个做过讲师的老师回复了这么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并强烈认同。意思是说,即便是通关拿到了CPA证书的人,也有80%的人对长投与合并报表并不能够深刻理解。这里有个二八定律。 那么推演一下,把二八定律用到老师身上,也是同样适用:有没有哪个老师讲课是如此惊世骇俗震惊市场呢?NO,明星讲师=专业性×资本助推。一名老师,如果专业水平、讲课技巧都非常娴熟有效,在短视频时代,有抖音、快手这样自带推荐流量的大平台,早就该有能够异军突起的个人品牌,IP效应早就该得到最大程度释放了。至今没有只能说明是我的观点是对的:知识点都是标准化的,80%的内容谁讲都差不多,学习的人只要认真专注都可以学会弄懂,另外20%的知识点也只有2成的老师能够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如果以60分为目标,挑哪一家都是无所谓的,关键是持续专注的高效学习,能够把海量的知识串联成框架,深度理解并且形成记忆。 这里并不是针对老师们说他们水平不行,而是客观的描述现实情况。专业知识传承传播是门复杂的工程,涉及专业本身的特点、也涉及商业运营技巧、资源的限制。行业演进至今天,能够看到有大V老师跳槽出来独立门户,已经是进步了,知识价值正在回归创作者本身。 将来能否出现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产品、更有利于传播的产品,将会是我们财税首席研究的主要方向。学习之始,找到具体形象的兴趣点,先全面了解框架,随后深入,是我们推荐的方法。去年的付费用户给我的反馈正如我们期待的那样:费曼导图,以一种形象直接、层次错落的展现方式捋清逻辑,又借助费曼技巧实现专业的白话输出,能够帮助考生在第一时间站在全局角度统揽全章节的内容,以感性的问题带动读者的兴趣,继而进入深入学习状态,目标明确、效率显著。 剖析完市场上最重要的三要素:学生、产品、老师,再说说考试本身。 4、你知道初级的个人所得税与CPA的个人所得税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吗?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科目涉及的个人所得税章节,与注会CPA税法科目上的个人所得税章节,要学习的内容重合度是90%,但是考试的深度并不一样(使用不同的练习题册解决)。去年11月底我把两个部分的内容,重新整理制作了思维导图: 从CPA的思维导图上看到:背景色为在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基础上延伸增加的部分,即没有重合的另外10%。 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存在与不同的科目不同的章节里。为了更清晰的辨别几个考试的强度和难度,我把每个科目的分章节列表,做了一张图,如下所示,可以提供给朋友们,用于甄别决策自己的报考计划(上面所列的更新日期,是指的财税首席公众号上费曼导图的更新情况)。有这张图一对比,很多浅显的问题不用回答就可以直接看出来了。5、如果知道真相之后,你还会觉得没有自信能够克服一些困难,怎么办? 我还有建立自信的方法论——从一件小事做起,建立行为习惯的正反馈。 为什么跑步运动可以建立自信?可以改变精神状态?可以流汗、加快血液流动速度调解体内激素?我觉得都不是。跑步运动的先决条件是你需要迈开腿,动起来,也就是说需要心理上率先具备主观能动的意愿,这是第一步。有了改变的意愿,接下去积累改变行动的正反馈。脸红心跳气色变好,日积月累赘肉减少,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正反馈,能够给人积极的心理暗示。所以所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事情,都可以用来调节自己,建立自信。 比如说,不管难不难,先学起来再说。对财务人员来说,考证是刚需,没有谁能躲得掉。放弃踌躇,动手做起来,坚持一段时间也会很容易就发现,书上不再是天文,习题册不再都是红叉。做一个可以积累肉眼可见效果的日程表(非计划表),用于记录每天的进展、成绩,我的不少用户已经做起来了,真的有效哦。
6、推荐的考试策略及学习方法 一拖三考试计划是指以CPA考试为主拖初级、中级、CPA、税务师三个考试的计划、或者以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为主拖初级、CPA、税务师。CPA的考试做长期计划,中级和税务师争取一年取证,先拿一个在手里,总归是不错的。 科目搭配范围限定在: 这几个考试内容相通,高阶考试完全覆盖低阶考试。不少同学都是CPA拖过了中级或者税务师考试的部分科目,可行性极强。 第一轮 精读教材,深入理解。对照费曼导图梳理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随后做章节的练习题,做题有助于验证理解,抓住重疑难点。理解和习题的过程,就是熟悉导图的过程,适当标记和注释。第二轮 真题阶段。真题之前通览一遍思维导图,开始适应真题的节奏和模式,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全部标记在思维导图上。第三轮 考前冲刺。翻几遍思维导图,快速回忆知识细节完成结构扫描。在几轮反复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深刻认识,建立有逻辑的知识框架。无论是认真学习的目的,还是应付考试的目的,都足够了。 专攻一门课,按章节扎实推进。单科的内容量很大,混杂其他科目往前一起推进导致学习周期较长很容易前学后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前功尽弃,放弃的念头若时时起,真是对自己的信心的磨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