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人”铜官

 昵称12783715 2020-02-15

 古镇铜官,历来就“高人” 辈出——这个“高人”,并非指“个子高的人”,而是指“陶工技艺精湛,眼界和卓识都十分高远的大师级人士”。

 铜官窑火,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就非常旺盛,而且能够在“南青(越窑)北白(邢窑)”红极一时的情况下,以“长沙彩”而成鼎足之势,并且产品远销亚非欧的29个国家和地区。仅仅一艘“黑石号”沉船打捞上来的,就有长沙窑瓷约56500件。可以想象得到,若无许许多多名不见经传的陶艺“高人”,怎么能烧制出如此惊人数量的陶瓷珍品?

 铜官窑火,千年不断,虽然历经朝代变迁,风云变幻,尤其是近代国势衰弱,列强的铁蹄肆意蹂躏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有“长沙会战”,日寇的枪林弹雨纷扰一时,烧杀屠戮,无恶不作,但铜官的窑火,从未彻底熄灭,铜官的“高人”们也一脉相承,世代绵延。

 日历翻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赢得地球村居民们的普遍赞赏,风云际会之时,各种陶器瓷品,市场的需求日益旺盛,铜官古镇青春再现,窑火更是红过当年。

 据说目前,铜官窑拥有规模企业6家,陶瓷作坊和工作室16家,国家级陶艺大师1人,省级陶艺大师11人,高级工程师13人,其产品远销亚非欧美等国际国内市场。  

 近段时间,有幸到铜官走访,巧遇和结识了其中的几位“高人”,也算是缘分不浅。其中的一位刘坤庭,就是大名鼎鼎的“泥人刘” 第三代掌门人,他不仅潜心苦练,承传了祖上的陶艺绝活,而且头脑清醒、思路明晰,敢于推陈出新,深入研究铜官窑文化,大力开发仿古陶,为宣传和推广铜官陶艺,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10年被聘为长沙铜官窑仿古产品研究制作技术顾问,2017年12月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坤庭15岁就进厂,跟祖父学习陶艺,后来曾经进入浙江美院深造,从艺45年,作品的风格独特,艺术魅力新颖鲜活,曾经分别获得过中国工艺美术、中国陶瓷艺术2012年至2017年创新设计大赛金奖9次、银奖3次;获省金奖作品7件,1996年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1991年度获省轻工业厅设计评比一等奖1件,堪称铜官“高人”中的领军人物。

 走进他家的门店,各种陶瓷珍品,琳琅满目,我对其中的一套生肖制品,深感兴趣,那夸张而奇特的造型,龙的张牙舞爪,猴的捧腹张望,鼠的狡黠窥探,眼镜王蛇的矗立欲扑,无不栩栩如生,给人心灵的震撼。

 还有农夫与孕妇、醉僧斜卧的几件作品,也都带给人美的享受与不尽的联想……

 我们走进了旺兴窑所在的厂区,四下里一片静谧,那高耸的烟囱、悄然俯卧的龙窑,似在述说着曾经有过的辉煌……

 我们在周世洪大师的工作室,逗留了较长的时间。他正在“拉坯”制作瓷壶——普普通通的一坨瓷泥,随着身前制作台的匀速转动,在他那十分粗壮而又充满灵气的双手中,瞬间就被捏揉成一件壶坯,几乎就像舞台上的“魔术师”,那样神奇,令人惊叹。

 工作室内的柜架上,摆放着他的许许多多精心杰作:烂瓷瓶中的小鸟、陶缸上的阳雀、长嘴瓷瓶上振翅欲飞的鸳鸯、荷叶荷花提篮等等,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对真善美的孜孜以求,浓缩在一起,带给人无限的启迪和思考……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铜官古镇的“高人”,不仅“高”在他们自己的技艺绝活之上,还“高”在他们的无私传授与精心辅导上。据说,通过带徒传艺,许多新一代的陶艺专业人才,正在逐步成长起来,不少人曾经在国内的陶艺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他们既有美术院校的专业知识,视野开阔,头脑灵活;又逐渐掌握了大师们的独门绝技,悟性高,点子多;更重要的是,继承了老一辈精于工、匠于心、诚于行的“大国工匠精神”, 吃苦耐劳、勇创一流,更加令人欣慰……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司马迁,曾经在他的《史记.五帝本纪》中说过,虞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传说舜帝南巡,曾经在湘江河畔传授制陶技艺,并且能造出没有瑕疵的陶器。而铜官古镇,迄今都将舜帝,当作窑神来祭拜。国运盛,百业兴,陶艺更精美,衷心祝愿铜官的“高人”,如雨后春笋,层出而不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