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 白话版】1

 昊晟堂 2020-02-15
  • 1

  • 2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 3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 4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 5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 6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8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 9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10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11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12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1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14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15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16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 17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 18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19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 20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 2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 22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 2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原文】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 一、问:高明的医生治疗未病的脏腑,是什么意思?老师说:所谓治未病的脏腑,就是见到肝脏之病,知道肝病最易传给脾脏,在治疗肝病时应当首先调补脾脏。但是四季脾旺的时候,脾不易受肝邪,就不用补脾。普通医生不知道脏腑经络传变的规律,见到肝病,不了解补脾的意义,只单纯地治疗肝病。对于肝虚病,应当补之以酸味药,助用焦苦味药,还要用甘味之药调理。因为酸味入肝经,焦苦味入心经,甘味入脾经。由于脾能制约肾,当肾气微弱时,水气就会不充盛;水气不充盛,心火就会旺盛从而制约肺;肺被制约,金气就不会过盛;金气不过盛,肝气就会旺盛,从而肝病自行全愈。这就是治肝补脾的奥妙所在。肝虚病用这种方法,如果是实证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内经上说:不能治虚证用泻法使虚证更虚、治实证用补法使实证更实,治虚证用补法,治实证用泻法,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其他脏器的病,也以此为标准进行治疗。

  • 二、人遵循五行变化的规律,人的生长离不开自然界的气候,自然界的气候能使万物生长,但也能损害万物。就象水一样,既能载船运行,又能把船打翻。只要五脏真气充实通畅,人就不会生病。不正常的气候伤害人体,就可发生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各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正气己虚,经络受邪气侵害传入脏腑引起疾病,这是内因;二是:正气未虚,邪气侵犯肌表传于血脉,使四肢九窍脉络壅塞不通,这是外因;三是:房事过度、刀斧砍伤及被虫兽所伤。用这种方法来归纳,引起疾病的原因都有了。如果人们善于养生防病,就不会使邪气侵犯经络,如有不慎,外邪刚刚侵犯了经络,在病邪尚未向内传入脏腑之时,就及早治疗,比如四肢才感觉沉重、不灵活,就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方法治疗,就不会使九窍闭塞不通。若平时再能不犯王法,躲避禽兽伤害,房事不过度,衣着饮食口味适中,身体强壮,病邪就不会侵犯人的腠理。所谓腠,是三焦通会元真的地方,也就是气血流注的地方;理是皮肤、脏腑的纹理。

  • 三、问:病人有气色变化表现于面部,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老师说:鼻部出现青色,腹中疼痛,若极度怕冷的为死证(一说:腹中冷,再见剧痛的为死证)。若鼻部出现微黑的颜色,是有水气;若面部出现黄色,是胸部有寒;若面部呈现白色,是贫血。若贫血的人面部呈现微红之色,而又不在气候炎热之时的,是死证。病人两眼正圆直视不瞑的为痉病,属不治之证。又面色发青主疼痛之证,面色发黑为肾劳,面色红为风热,色黄主大便难,面色鲜明的为水饮内停。

  • 四、老师说:若病人表现为安静无语声,动则惊呼的,是关节疼痛的疾病;病人语声低微不清而不间断的,是心膈间气机不畅的疾病;病人语声小而悠长的,是头痛病(一作痛)。

  • 五、老师说:病人呼吸时抬肩举肋的,是邪气壅塞胸中;病人呼吸时胸中之气上逆而咳嗽的,是咳病;病人呼吸时张口短气的,为肺叶枯萎肺气不足之病,病人常咳吐粘液和白沫。

  • 六、老师说:若病人吸气短促,其病多在中焦,属实证,应当用攻下的方法即可痊愈,若属虚证的为不治之证。病在上焦的,病人吸气浅而短;病在下焦的,则吸气长而远,这些都是难治的证候。病人在呼吸时全身动摇振振的,属不治之证。

  • 七、老师说:寸口脉象的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动;比如春季肝旺会出现青色,这也是颜色随四季变化而变化的结果。假如春季肝的颜色应当青,反而出现白色,这就是非其时而有其色脉,这都是疾病的反应。

  • 八、问:有时时令未到气候已到,有时时令已过而气候不到,有时时令已过而气候当去不去,有时时令已到而气候到而太过,这怎么解释?老师说:冬至节后第一个甲子日(即雨水节)的夜半,是少阳当令的时候,阳气开始生长,气候转为温和。如果尚未到甲子日气候已转温和,这就是未至而至;如果已到甲子日而气候尚未转温和,就是至而不至;如果已到甲子日气候仍然很冷,就是至而不去;如果已到甲子日,气候变得太热如盛夏之时,就是至而太过。

  • 九、老师说:病人寸口出现浮脉,说明病位在表;若病人尺部出现浮脉,说明病位在里。病人表现为腰痛背强,骨痿行走无力,而且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呼吸气短。

  • 十、问:内经中说:“厥阳独行”应怎样解释?老师说:就是单有阳而没有阴,所以称厥阳。

  • 十一、问:两手寸部脉沉大而滑,沉大表明血实,滑则表明气实。血实气实相互结合,血气传入内脏则死,邪气传入腑则愈,这就是卒厥病。又怎么解释呢?老师说:病人突然昏倒,口唇发青,身体冰凉,这是入脏的表现,很快就会死亡。若病人身体温和,有汗出,这是入腑的表现,很快就会痊愈。

  • 十二、问:脉绝似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怎样解释呢?老师说:不仅是脉绝似脱一种病,其他各种病都是这样。比如黄水疮,从口向四肢蔓延的,容易治疗;从四肢向口蔓延的,就难以治疗了;病在外部的容易治疗;病由外向里传的,属死证。

  • 十三、问:阳病十八种是指什么?老师说:头、项、腰、脊、臂、脚六者,各有营、卫、营卫交病三种。又问:阴病十八又指哪些呢?老师说: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等九种,每种病又各有虚实。五脏病各有十八种,合计为九十种病;人又有六腑病,六腑也各有十八种病,合计为一百零八种病。至于五劳、七伤、六极及妇人三十六病尚不包括在内。雾露为轻清之邪,多伤人上部;水湿为重浊之邪,多伤人下部;大邪即风邪多伤人肤表;小邪即寒邪常侵犯经络之里;饮食失节,从口而入的,称为宿食。以上五邪侵犯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如风邪伤人多在上午;寒邪伤人多在下午;湿邪伤人多偏于下部;雾邪伤人则多偏于上身;风邪伤人可使脉浮,寒邪伤人可使脉急;雾邪伤人皮肤腠理,湿邪则流注关节;饮食不节,伤人脾胃;极寒之邪易伤经、极热之邪则易伤络。

  • 十四、问:病有的急当救里、有的急当救表,这是什么道理?老师说:病人,当被医生误用攻下之法后,损伤了脾胃,病人出现腹泻不止,而且粪便如清水并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尽管病人有身体疼痛等表证,也要赶快治疗里证,服药后,病人身体仍然疼痛,如大便已正常,则应赶快治疗表证。

  • 十五、病人有难治的久病,又有新得的病,应当首先治疗新得之病,然后再治疗难治之久病。

  • 十六、老师说:五脏的病,各有适合它需要的饮食、居处,如果得到,病就会痊愈。五脏的病又各有它厌恶的饮食、居处,若遇到这种它不喜欢的饮食、居处,病情就会随之加重。如果病人突然很想吃平素不喜欢的食物,食后必然会引起发热。

  • 十七、凡病位在里,想用攻法治疗,医生应当随其所得给以恰当的方法治疗,比如病人口渴而小便不利的给与猪苓汤治疗。其余的都可以此类推。

  • 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二、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复舟。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 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贞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三、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四、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一作痛)。

    五、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六、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七、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八、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末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九、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十、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十一、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十二、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十三、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 、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䅽飥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十四、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十五、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十六、师曰:五脏病各有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十七、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