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龟”背上的古城

 石屏故里 2020-02-15


        在中国的最南端的边缘,有一座古老而神奇的边地小城,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绿箭头)地处哀牢山脉,面积3037平方公里,居住着彝,汉,回,哈尼,傣等十几个民族,彝族占一半人口。  

        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差异性,至今,这里仍然保留着数千年遗存下来的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深厚的人文历史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令人称赞。

        笔者潜心研究石屏文化多年,在此为您简介这方热土,希望您能喜欢它。


                     山环水抱的古城


        石屏县城海拔1425米,县城东有异龙湖,西有赤瑞湖;南有玉莱山,西有笔架山,北有乾阳山,这块 “ 山环水抱必有气 ” 的风水宝地,深藏玄机,洞晓天文地理的堪與家十分看重它。

        几百年来,石屏人才辈出。明清以来,先后养育出15个翰林、77个进士,6388个举人,获得了“文献名邦”的赞誉。她浓郁的文化氛围、古朴的民风民俗,赢得了“三岛淳风”的美誉。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石屏风光


  石屏有座伟岸的乾阳山,登上山顶,远山近岫尽收眼底。

        石屏古城就座落在乾阳山麓。与古城毗连的湖,叫异龙湖。             

        

远眺异龙湖


        湖畔有个岛,岛上有个来鹤亭。亭中有一块碑刻,上书“天下第一亭”五个大字。

        踏阶而上,有三岛九曲之胜的异龙湖秀丽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湖湾风景


        湖四周的 “ 七十二湾 ” ,湾湾风景秀丽,气象万千。

湖光山色

        每到荷花盛开的季节,沿湖栽培的万亩荷花竞相开放,游人络绎不绝。

                           人与自然


  我每每凭栏远眺异龙湖山光水色,会不由自主地想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名句来……


       二、 “龟”背上的古城

                 石屏古城(1850年绘)

                  石屏古城(航拍)     


        嘉靖三十年(1551年),精通堪舆学的知州李时芳筑土城,立城楼。天启乙丑年(1625年)后建砖城,高两丈、厚两丈、周长748丈。解放初期拆除,仅存南城门。

        石屏古城南北狭,东西长,形似龟背。城中的建筑格局,大街小巷犹如龟背上的纹饰,弯曲纵横,相互交错。

        走在弯曲的大街小巷,常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小巷之间有弄堂相连,走来串去不成问题。初来乍到者,极易迷路。

        当地人认为,石屏古城建在神龟背上,错综复杂的街、巷隐含八卦阵图,再由八阵图演变为九宫阵式。

         笔者经过多年的考证,证实了古城的建造受道学的影响,将五斗星君(道教敬奉的五位尊神)以宫的形象,按星宿的排列分布在古城的相应位置上。现已证实:北斗七宫,中斗三宫分布在古城内;南斗六宫分布在古城外,与北斗七宫遥相呼应。这样做的目的“可消灾解厄,增福延年”。 

                            石屏县志


        而县志所说“分为九铺:州前铺、州后铺、正街、东关、南关、西关、北关、东南关、南隅……” 笔者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同将中国称为“九州”一样,“九铺”有“许多铺”的含意。从防御的角度来看,“九铺”暗含“九宫”,是九宫阵的布局无疑。


       三、堪称一绝的井水点豆腐

                           石屏豆腐      


        豆腐起源于江苏淮安,用卤水点制而成,全国各地都有出产。

  在明代,石屏人就知道用井水来点豆腐,做出来的豆腐质嫩味美,一时成为奇谈。        

        石屏的地下水充沛,龙潭很多。

        古城内的古井星罗棋布,几乎每个院子里都有一口从未干涸过的井。凿石(龟壳)为井,城东深者数尺,城西浅者尺许。井水有淡水、酸水之分,淡水用来饮用,酸水大多用来点豆腐。淡水井与酸水井分布没有规律,近者仅一墙之隔,甚为罕见。

                             淡水井

                             酸水井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可以点豆腐的酸水井,只有古城内的“龟壳”上才有,而井中的 “ 酸水 ” ,成了点制石屏豆腐的 “ 神水 ” 。       

        为了取水,这个用坚硬的石头做的井栏已被栓水桶的绳子(从井内提水)磨出几道深深的槽。谁也不知道,经历了几代人?磨断了多少根绳子?从这个井里提出多少桶水来?!

                         豆腐皮作坊


        走在古城的街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众多的豆腐店、豆腐摊,水豆腐、桶漂豆腐、鲜豆腐、漂花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风吹豆鼓……豆制品琳琅满目。

        石屏豆腐以其与众不同的生产工艺,别具一格的传统风味闻名于世。            

             

         四、冒冷水泡的喷珠泉

                             喷珠泉

       
        喷珠泉位于城西隅。荷花池底数百个泉眼不分昼夜由下往水面上冒冷水泡,似开水沸腾,声响不断,成为世间奇观。



        荷花池左右立有两块石碑,刻有清代书法家涂晫的狂草。“不是虎丘,宁无聚石谈经处;谁穿花径,为有喷泉喜客来。”喷珠泉与碑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五、魅力四射的彝族歌舞

                        海菜腔


        “ 三道红 ” 是石屏彝族中的一个支系,聚居在石屏境内。

        彝族海菜腔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菜腔歌唱历史悠久,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深受明清时期汉族移民所带来的汉族文化影响。

        2004年8月,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参加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获得 “ 民歌王中王 ” 桂冠。

        2006年8月9日,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用震撼人心的天籁之音——海菜腔,获得第12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一等奖。

                               烟盒


        舞者双手分别持一只烟盒,用手指弹击盒底,发出铿锵有力的节奏的声响来伴舞。

        三道红有吸水烟筒的习俗,装烟丝用的烟盒,不知何时成了跳舞的道具,成了世上最小的手鼓。


                             烟盒舞


        彝族烟盒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舞蹈套路多达200多套。舞者手持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石屏彝族烟盒舞,在全国比赛中两夺银奖;三次进中南海表演。

                            花腰祭竜


        “ 花腰 ” 是石屏彝族中的一个支系,现有3万多人,聚居在龙武、哨冲镇的高寒山区。

        在 “ 祭大竜 ” 活动中,“ 花腰 ” 用祭献唱颂的方式来纪念本民族的原始英雄 “ 阿竜 ”。从中,可以看到原始宗教的遗存。

                           花腰舞龙


        花腰舞龙源于古老的图腾祟拜,如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龙套路。

        1999年12月,花腰女子舞龙队参加全国 “ 国安杯 ” 中华舞龙大赛,荣获金奖。

        2003年9月,花腰女子舞龙队在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上获得金奖。

                           花腰歌舞


        花腰歌舞因围成圆圈跳舞,又称为 “ 跳团乐 ” 。中央乐团著名的作曲家田丰深有感触地说 “ 花腰歌舞,唱的是四三拍子,跳的是四二拍子,这在世界舞蹈史上绝无仅有 ” 。


                          花腰服饰 


        花腰以其女性服饰图形多样、色彩艳丽、绣工精美而闻名于世。

  古朴、精美绝伦的 “ 花腰服饰 ” 不但锦团花簇,而且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朴喇(女子)长号


                           朴喇鼓舞


        “ 朴喇 ” 是石屏彝族中的一个支系。

        朴喇鼓舞是 “ 朴喇 ” 在祭祀天地山神、祖宗神灵时跳的舞蹈。粗犷豪放的朴喇鼓舞,令人耳目一新。


        六、星罗棋布的古建筑

                            古建筑群        


                                文庙

                           玉屏书院        


    云南省原貌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书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企鹤楼


        在石屏一中,中轴线上的三佛殿、准堤阁是佛教的殿堂,而三佛殿旁左右对称的天尊殿、财神殿却是道教的殿堂,它们近在咫尺,而代表着儒学的企鹤楼却和它们建在一起,是一个罕见的建筑奇观。

                              太史第

                       四合院(民居)


        石屏历史悠久,境内寺庙、道观、书院、宗祠、四合院星罗棋布,风格各异。

        石屏的建筑与人文精神浑然一体,独具风格,有 “ 滇南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 ” 之美誉。


        徜徉在上百年的古宅中,看看门窗上镂空雕刻的人物、山水,看看飞檐翘角上精美的瓦当、滴水,透过时光流失的痕迹,你会感叹岁月的苍桑,留恋这宁静祥和的环境。


        七、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一一石屏滴水、瓦当

 石屏滴水

                         滴水 · 云龙图


        九十年代初,申平开始对滴水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全国首开先河。

        古滴水是石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但有着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滴水中发现的鲜为人知的纹饰,还丰富了中国纹饰种类,扩展了纹饰的表现范围,增强了纹饰的表现力,意义重大。

        古滴水包纳了石屏地区从最古老的神话开始繁衍生发的全部文化,保持了原始文化的很多基本观念和思维特征。它反映出石屏文化兼收并蓄的多元性和兼容性,而且完整地保留了石屏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成为研究石屏文化史最珍贵的资料。

                            石屏瓦当


                     瓦当 · 阴阳八卦图



        八、妙趣横生的石屏根艺

                      根艺 · 鹤舞春风

                          根艺 · 神龟


        石屏地处哀牢山区,茂密的森林为根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申氏父子的根艺作品依形而作,强调线形的意味,深化树根的自然美,扩大形象的张力,以根艺的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来塑造形象,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996年,应《花木盆景》杂志社的邀请,申平撰写了《根艺的“线形”与线条》一文,编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发表于《花木盆景》杂志;首次将“线形”的概念引入中国根艺理论中,不仅对根艺创作、鉴赏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根艺的研究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献楼

        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成就了石屏文化古城的根基。自元代起,石屏就重教兴文,到明清时期有书院10座,私塾、义学上百处,城乡到处呈现出“家家机杼声,人人诗书契”的景象。明清两代共出翰林15名、进士77名,举人6388名,出现了“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的文人盛况。

        石屏县已将全部历史资料收集在文献楼,供大家参观。

                             古街道


        傍晚的余晖洒落在古城的青砖白瓦上,将整个古城暄染成五彩斑斓。


        石屏这座山环水抱的古城不同凡响,在中国堪称一绝。而且石屏自然风光,“龟”背上的古城,井水点豆腐,冒冷水泡的喷珠泉,石屏彝族歌舞,石屏古建筑,石屏滴水,石屏根艺等也独树一帜,值得一看。


         您可以亲自来这里,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那些得天独厚自然风光,那些原始、淳朴的民风民俗,那些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在天人合一的环境中抖掉一身的疲惫和浮躁,让人性回归自然。


        这座“龟”背上的古城,才是心灵真正的归宿!

             远方的客人    请您留下来


        本文内容源自笔者撰写的、发表在《石屏文化》上的《弘扬石屏文化    重振名邦风采一一石屏文化底蕴及其现实意义》一文,谢谢您的观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