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征收补偿中,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界定因素

 刘锡春律师 2020-02-15

裁判要旨:目前,我国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界定,尚未有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实践中特别是对外嫁女及其子女的身份认定争议较大、较为复杂。 一般讲,外嫁女的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判断,以及能否因此享受与其他村民同等待遇,获得安置补偿,应以户籍为基本原则,同时以是否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关系为条件进行充分考虑,也就是要对当事人生产生活状况、户口登记状况以及农村土地对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等因素综合认定。

一、案情简介

汤某系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疃里镇西汤村村民,结婚后其户口未迁出该村。2016年4月26日,某经开区管委会公告了《某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该方案规定,本村人口人均无偿安置住房40㎡、奖励5㎡及同时享受按1600元/㎡购买人均20㎡住房奖励。但该方案第四条第(六)款第1项、第4项又规定,出嫁外村(外地)在本村未销户的出嫁女及其子女,出嫁女离婚后已与非本村人结婚的,不论户口是否迁出,其本人及法院判给本人的子女一律不分房,离婚后户口迁入本村的视为空挂户。汤某认为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作出的上述方案违法,剥夺了其应享有的村民待遇,于2016年7月6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某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第四条第(六)款第1项、第4项的内容违法并撤销该内容。经审理,判决撤销了该内容。判决生效后,经开区管委会未给汤某安置房屋,汤某提起诉讼,请求某经开区管委会在疃里镇西汤村为其安置住房45㎡,同时享受按照1600元/㎡的价格购买20㎡的住房。结果汤某败诉,其不服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年8月30日作出的(2018)鲁08行初183号行政判决,遂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法院裁判观点

(一)一审法院

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一、关于本案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二)项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本案中,原告认为其户口未迁出本村,被告因征收不为其安置房屋的行为侵犯了其分房的权利,而提起本案诉讼,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二、关于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否支持。虽然现行法律没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等规定,我国实行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即“村民自治”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政府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履行的是指导、支持和帮助职责,而不是直接处理属于村民自治的各项事务。上述法律第二十四条亦列举了部分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根据该规定,对于村集体所得收益的使用分配、土地承包经营方案、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应按照征收补偿方案给予原告房屋安置,属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理应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本案中,原告所在村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原告不得参与此次征收房屋安置,该决议是大多数村民按照民主程序进行表决的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原告所称村民会议决议无效的主张,没有事实根据,不予采纳。据此,对原告要求被告为其安置住房45㎡,同时享受按照1600元/㎡的价格购买20㎡的住房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二)终审法院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是某经开区管委会应否对汤某进行房屋安置。根据某经开区管委会制定的《某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只有本村人口才能享受人均无偿安置住房40㎡、奖励5㎡及同时享受按1600元/㎡购买人均20㎡的住房奖励。由此,汤某是否具有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判定其是否享有安置住房资格及应否予以安置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界定,尚未有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实践中特别是对外嫁女及其子女的身份认定争议较大、较为复杂。 一般讲,外嫁女的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判断,以及能否因此享受与其他村民同等待遇,获得安置补偿,应以户籍为基本原则,同时以是否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关系为条件进行充分考虑,也就是要对当事人生产生活状况、户口登记状况以及农村土地对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等因素综合认定。申言之,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一是外嫁女的户籍在征地补偿方案确定时是否仍然在原集体经济组织;二是征地补偿方案确定时,外嫁女是否仍然在集体经济组织实际生产和生活;三是外嫁女是否仍然以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四是外嫁女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意见等。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外嫁女长期在外务工,对于户口仍在原籍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其中国务院于2006年出台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农民工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在决定涉及农民工权益的重大事务时,应及时通知农民工,并通过适当方式行使民主权利。该意见虽非行政法规,但其明确传递出的政策导向,即使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也不能因此以非“常住”为由,剥夺其所应享有的村民待遇。政府在进行补偿安置时,对此也应予以充分考量。

诚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村民会议或者经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经讨论,可以对涉及村民利益包括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方案等事项作出决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但是,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尤其是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行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据此,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以侵犯妇女权益为代价所作村民会议决定,不能作为否认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依据。

本案中,汤某起诉要求某经开区管委会履行补偿安置职责,除此之外,还有十余名外嫁女另案起诉要求对其进行补偿安置。这些外嫁女户口虽都在娘家村庄,但有的长期外出务工,有的离婚后户口又重新迁回娘家村庄,有的外嫁给城市居民,每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是否与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关系等都不尽相同,其是否享有户籍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应加以区分处理。具体到本案,原审法院没有查清安置补偿方案确定时汤某是否仍然在原集体经济组织实际生产生活,是否仍然以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亦没有查清其婆家是否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在婆家村庄是否分配承包责任田以及在婆家村庄是否已经享有安置房等情况。原审法院没有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仅以“村民自治”为由,把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意见作为不予安置外嫁女住房的唯一依据,属于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在审判程序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的同一行政行为涉及两个以上利害关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关系人对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没有起诉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本案中,被诉行政行为是某经开区管委会拒绝安置房屋的行为。庭审中,某经开区管委会称安置房占用土地是集体土地,安置房是由社会资金先行垫资建设,待土地征收后再用征收土地补偿费与投资方、村委会结算。同时,某经开区管委会也提交了村民代表大会的会议记录、村里的调地记录等证据,以此证明安置房屋属于村集体财产,是否予以安置属于“村民自治”范畴。由此,汤某户籍所在村民委员会作为涉案土地的“所有权人”,与被诉行政行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原审法院应当通知汤某户籍所在村委会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其应当通知而未通知,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属于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应予发回重审。

综上, 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审判程序违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之规定,裁定撤销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鲁08行初183号行政判决,并发回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

三、法律分析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判断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定标准目前在立法上未进行界定,司法解释也未进行相应规定,大量涉农纠纷难以处理,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确定和可操作标准密切相关。随着全国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居民户口,以及国家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定问题越来越凸出。目前,我国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界定,尚未有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实践中对此身份认定争议较大、较为复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般是指在集体经济组织所在村、组生产生活,依法登记常住户籍并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二)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定

1、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应当考虑的因素

目前,在实践中对外嫁女身份认定争议较大、较为复杂。一般讲,外嫁女的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判断,以及能否因此享受与其他村民同等待遇,应以户籍为基本原则,同时以是否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关系为条件进行充分考虑,也就是要对当事人生产生活状况、户口登记状况以及农村土地对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等因素综合认定。申言之,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一是外嫁女的户籍在征地补偿方案确定时是否仍然在原集体经济组织;二是征地补偿方案确定时,外嫁女是否仍然在集体经济组织实际生产和生活;三是外嫁女是否仍然以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四是外嫁女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意见等。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外嫁女长期在外务工,对于户口仍在原籍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其中国务院于2006年出台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农民工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在决定涉及农民工权益的重大事务时,应及时通知农民工,并通过适当方式行使民主权利。该意见虽非行政法规,但其明确传递出的政策导向,即使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也不能因此以非“常住”为由,剥夺其所应享有的村民待遇。政府在进行补偿安置时,对此也应予以充分考量。

2、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以侵犯妇女权益为代价所作村民会议决定,不能作为否认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村民会议或者经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经讨论,可以对涉及村民利益包括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方案等事项作出决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但是,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尤其是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行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据此,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以侵犯妇女权益为代价所作村民会议决定,不能作为否认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依据。

四、实务建议

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是否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能够享有相应的权益,除了户籍条件以外,还要结合其是否履行集体经济组织章程要求的义务予以确定。一般而言,户口在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但不履行集体经济组织章程义务的,则不应享有与该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成员平等的权益。但是,如果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决定中的相关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对某些成员履行义务设置障碍或者不当限制,导致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法履行集体经济组织章程义务的,则不能以此为由剥夺该成员的权益。

农村集体组织成员中的妇女,结婚后户口仍在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或者离婚、丧偶后户口仍在男方家所在地,并履行集体经济组织章程义务的,在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股权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成员平等的权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