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攻城战”,为什么要“死磕一座城”?而不选择“绕过去”

 骄阳飞雪 2020-02-15

看过古代战争片的伙伴,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国交战,一方想要攻入对方都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前面的城池,但我们往往看到作为攻城那一方是损伤惨重的!

所以很多人就会想:“明明四面开阔,直接绕过去不就行了,为何他们就偏偏和这座城杠上了,花那么大的代价,是不是傻呀!”,这到底怎么回事?其实,战争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死磕一座城”,是最好的选择

众所周知,无论何时,一座城池的设立,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一般都位于交通要道和咽喉地带。这种地方往往是易守难攻,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要想在以后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此城不得不攻,并且还非得把它拿下不可。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襄阳城,函谷关,雁门关等。都是位于版图要冲,东西南北四条道路都要经过此地,否则绕不过去。在此修建一个坚固城整个盆地都会受到控制。如果攻不破守城的防御,就跟们不可能通过,以图南下。

绕道而行,是下下策

从表面来看,一座城池也就是一小块地方,从周围完全可以绕开,似乎这座城对战争的影响不大,殊不知当军队深入内部,真正的危险才开始。

绕道而行,一方面绕道的路都非常崎岖难走,就和当年邓艾偷袭程度一样。在绕道的路上,设一小波军队,就可以高枕无忧;另外绕道后,将会面临前有侵袭,若后面偷袭的局面。如果战事不利,可能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所以“绕道而行”,绝对是下下策。许多将领正是清楚这其中的道理,才会选择攻城而不绕道。

绕道,最怕断粮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绕开城池,深入内陆,由于押运粮草兵力有限,极有可能被阻断,此乃兵家大忌。

相反,我们知道一座城池是人口的聚集地,还有来往的商贾为其带来经济效益,它的资源是丰富的,只有占据了一座城池,才能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所以,古代统治者经常是打一座城占一座城,为其提供补给。

当然,也有迂回作战成功的案例。例如明朝年间,朱棣在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结果在济南城下整整被阻挡三月,最后只好退兵。第二次南征的时候,朱棣直接绕过济南城,集中兵力直取南京,济南最终成为一座孤城,失去了防守的意义,主将铁铉城破被杀。

当然,这只能说是个别案例,很多情况下是不行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北伐之时,大将魏延曾建议斜出子午谷直奔长安,拿下曹魏,诸葛亮根本不听,正是他精通兵法,深知从四川作为粮草补给到汉中有多困难!所以在整个北伐中,可谓是将攻坚战发挥的淋漓尽致!

从古至今,历史的进步往往伴随着战争,其残酷之下,也体现着人们面对战争的一种无奈,以及做出的一种选择。“死磕一座城”也许就是一种无奈下的智慧吧!

读者们,关于“古代的攻城之战”,你有怎样的看法呢?如果喜欢本文章,欢迎转发收藏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