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萍城彭徵君祠宗譜 卷一 誥命

 布衣夫子 2020-02-15

封長平侯勅

詔曰:

  朕宰御天下,任官惟賢。爾御史大夫彭宣經明行修勤於政事,可以儀型百揆。茲加爾大司空爵長平侯,食祿二千七十四戶,世襲其職於戲徃即爾。欽哉。

建平四年(元壽二年?)二月十六日

封宜春侯勅

詔曰:

  建平、北海、長沙三郡太守彭翼自蒞政之後,屢歷大邦,保國撫民恩威並著,特加封為宜春侯,以示寵榮,尚其勵乃忠貞以永厥職。欽哉。

建安十六年八月十二日

封陳留王勅

詔曰:

朕履此多艱,惟扶持宗社之士是賴汝彭樂,佐命功臣,立朝大老,為國柱石,屢綰兵符,救濟黎民,矢心魏關爰紀元戎之績,進班尚伯之尊,殊封特降即日屆遷既不憚於署行

宜速依於辰告,茲加汝大尉,封陳留王,贈汝玉帶,至可領

也,汝須珍重,與國同休。欽哉。

天寶元年九月初九日

賜景直公勅

詔曰:

朝庭修明法度必賴稽古之才爾禮部郎中彭景直既膺鼎元之選,旋升典禮之班通禮內融含暉外靜辞尚典雅學窮精博,足為一代儒宗。茲授爾為禮部侍郎,爾其益修厥職,以揄揚盛世。欽哉。

景雲元年十月初八日

賜徵君公勅

詔曰:

一朝疊興必有德行足式老成諳練者為之,汝彭構雲儀節制度皆得大體明於故實不希仕進之榮發身賢科特付賓師之位,茲賜號汝為徵君,并賜金帛副衣,遣中史房嘉送歸錫之勅命以為汝榮其益懋修汝德以稱朕尊賢之意。欽哉。

天寶十二載十一月二十九日

封安定王勅

詔曰:

彭玕文武韜畧才勇兼全,苦學進修確有公輔之器,統軍戡亂直奮鷹掦之翮,會授工部尚書,吉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訓卒撫民功課稱最,進太保,爵開國伯,食邑五百戶,又加左龍韜上將軍,爵開國侯,食邑千戶。累著功猷忠義相承,其有禪於國家,誠非淺鮮,今物議既定相好已深析爵酬庸在所宜亟特加爾推忠佐理武德翊戴功臣,進大尉,封安定王,食邑萬戶,子孫世襲如戲樂能克艱於今日必能令終於將來,尚其敷爾忠貞以光奕世。欽哉。

長興三年十一月初十日

彭氏家約

一 重本原 我彭氏出自徵君,分支派別然萬殊歸於一本,故立寢廟以尊始祖而祔享,各支之捐資者與經理者,每年行春、秋、冬三祭禮,又於上村嶺展墓一次,務竭誠敬,不可視為具文,此之謂念祖。

一 眭宗族 我彭氏聯絡徵君派下,固有親疏之別,然自祖宗視之則均為一體。睦族之道舉其大者如正名分為要,而敬老尊賢即行乎期間,他若聯聲氣視緩急通慶弔又一一而固結之,此之謂收族。

 興學校 我彭氏自徵君發跡以來,世以詩書為業。然時勢所趨,言哤事雜,更不得不以家庭教育為先。今自蒙養以至成童,或男或女,或一支或數支,或以小支附於大支,皆須設立家塾,此之謂育才。

一 守職業 我彭氏承徵君餘蔭舊鮮游惰之民,今日世俗澆漓,故人多舍本逐末,倘能男勤於耕,女勤於織,工賈習於所事,而各支又復積穀歛財倣義莊之法,則子弟何至有放辟邪侈之憂。此之謂厚生。

一 慎婚配 我彭氏世肇徵君,家傳清白,嫁娶皆當以正況,妻有敵體之義,女為託體之人,故須擇門戶,辨良賤,同姓則禁,無故离異則禁,夫亡毋招贅、毋填房,毋以妾為妻,

婦犯七出不容縱,以玷家聲。此之謂守禮。

 廣嗣續 我彭氏由徵君衍緒丁口至數萬,支庶無子皆得

置後,故未育者,先儘同服周親昭穆相當之姪承祧,次及本支,再次同宗,并准擇賢立愛,蓋祖宗血統遞傳,原非異姓可比,故不得以疏遠風疑。此之謂繼絕。

一 遵正教 我彭氏食徵君舊德,代承詩禮,故多遵儒教。近來風俗大厭故喜新,或入教,或入黨,甚或拜會放飄,始則滅倫悖理,終則隕身敗家。我族子弟,務宜誥誡,必使其不蕩檢、不踰閑,垂為保家常經。此之謂安分。

一 謀公益 我彭氏皆出徵君,其支派繁矣,然時勢競爭,生聚教訓,兩不可少,當開實業,以成富厚,守鄉約以一事權參商骨肉,或欺壓他人,皆宜秉公處斷,至被外侮侵陵,亦當據理剖白,庶不為遠近羞。此之喟強宗。

嘗聞有人倫然後有風俗,有風俗然後有政事,有政事然後有國家。古聖王萬世立極皆所以明天下之人倫施之,朝庭用之,鄉黨講之,庠序皆係於此。故治國必本於齊家,三代以後道德日衰舉家庭孝友之習宗法維繫之方一概置諸不理,而聽斯民之自為,於是教化之權常不在上,而在下遷延,以至今日之澆薄益不可問矣。待骨肉如陌路,視家室若贅旒,而決裂倫常者,復濟以平權自由之謬說,毋怪乎人綱人紀坐視其澌滅而不已也。茲者親屬會漸次推行,將使渙散之民皆得整齊而利導之,是亦欲以教化之,權倡諸在下,故君子不

出家而成教於國夫天下之人雖眾,士農工商盡之矣。天下之道雖大子臣弟友盡之矣庭無廢事,室鮮游民,則保其種類以競爭圖存莫過於族治,我彭氏環萍而居,皆系徵君的脉,今糾合數十族為一大族,則待整頓興起之事正多,余編家約而不敢過為瑣屑者,以支派既繁規模益大,立綱飭紀有倫有要,所謂政持大體者,此也。余因之有感矣,恩莫大於父子而門戶分,情莫親於兄弟而爭訟起,父兄之教不肅,子弟之學不成,職業隋,廉恥亡,嘻嗃成風,驕奢若性,甚至公卿世胄傾覆隨之,皆內政不修之故也。昔人有言,治家之理,通於治國興衰激術存乎其人,蓋人羣初起各為部落,未幾而為郡國、為種族,莫不以齊家始,以平天下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族治者即治天下之所從出也。孔子曰:其家理故治可移於官。子木問范武子之德於趙。孟對曰:夫子之家事治蓋愛敬行,然後知有君親,衣食足然後知有禮義,賢者可以亢宗不肖者,亦可以免過閑家之道,即強種之因也。斯則無愧於徵君之後矣。

清增貢生四十世孫國清謹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