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5年,保定西部山沟里曾经闹过一次“传人”

 藏书胜似藏金 2020-02-15
去年岁末,内蒙古个别地区发生鼠疫;紧接着,辞旧迎新之际,武汉又爆发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接踵而至的疫情报道,使我不禁想起了爷爷奶奶在世时曾经给我讲过的,我们家族经历过的一场瘟疫。
那是1905年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农历乙巳年,我曾祖父十三岁,这一年也是正好是他的本命年。那个年代,像我们老家这种属于穷乡僻壤的山沟,人们的生存基本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当时人们对西医无从知晓,即便是中医,在乡下也极难见到,大家也都明白“治病不治命”的道理,一切全靠自身免疫力。
不过,尽管在自然面前非常渺小,但是人类自身的免疫力,也绝不可小觑。
排除一切非正常死亡(包括瘟疫),在农耕时代,只要遇上像康熙乾隆这样的盛世,连续100多年不发生战乱,也没有天灾人祸,人们活个七八十岁再正常不过。但是,一旦遇到瘟疫,对于当时的人们生存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905年的农历六七月间,我老家所在的完县(今保定顺平县)杨家台乡蠓子岭村发生瘟疫。
和俗称“不耐烦了”的普通伤风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不同,老百姓管这种恶性传播的致死疾病称之为“传人”,意思是“人与人之间传播”。这次“传人”据说是从东部相邻的满城县山区农村传播过来的,原因可能是走亲戚,一时间,家家闭门锁户,人人自危。农历七月初十,高祖母刘氏(满城刘家台乡车厂沟村下属的罐子峪村人)不幸染病去世,两位尚且年幼的姑太太哀痛无比。
高祖父的父亲时年75岁,“白发人送黑发人”,看到这个场景也很伤心,他走过来劝两位孙女:“别哭了,还有爷哩!” 实际上,他老人家也已经被瘟疫感染,连说话的腔调都改变了,老人们讲述这段伤心事的时候,说他说话“转声了”。
我们老家杨家台乡,位于完县西北角,恰好是五县交叉之处:西邻唐县,西北和正北分别和涞源县、易县相接,东部和满城县紧挨着。尽管和四县接壤,但因为崇山峻岭的阻隔,这一带的方言和包括完县安阳乡以下在内的西部平原区除了有尖音等山区特色之外,大致相同,并和唐县、曲阳、定州方言接近,特点是把三声念成二声,二声念成三声。但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爷爷奶奶给我学的,我高祖父的父亲说的这句话,却很像是满城和保定一带口音,这是因为他老人家当时已然沉疴在身,影响到喉咙,说话腔调发生了改变所致。三天后,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三,这位生前极富传奇色彩、在整个三乡五里颇有名气的老太爷也不幸病逝,始葬村子西坡上他老人家生前亲自选定的据说长宜子孙的坟地。
这场瘟疫很快引起了周围人们的极度恐慌。因为姥爷家所在的齐家卿村与我们村紧临,海拔位置略低,人们称之为“上庄”和“下庄”。
据下庄的老人们说,当时听说上庄“传人”,赶紧把两村相通的山路阻断。这直到今天还在落后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的古老的防疫措施确实凑效,老人们说,下庄齐家卿村民当时安然无恙。
短短的几天时间,我家两代老人因不明瘟疫先后去世,在当时确实是一件极其难过的事情。这场瘟疫到底是什么病?传染源是哪里?症状特征是什么?传播范围有多大?村中还有哪些人不幸染病去世?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已经说不清楚。
我后来仔细翻阅完县、满城县和唐县的县志,以及保定府志,亦无从查考。
不过,从我们家两代老人染病情况以及周围村庄的人们的反应推断,这次瘟疫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侵袭的主要是免疫力比较差的老弱群体;尽管说是从满城农村传过来的,但是疫情范围不会太大,并未引起官方注意,所以各县方志没有记载。
也许,这种侵袭局部特定人群、流行程度不是很高很强烈的瘟疫,尽管也会致命,但是在那个现代医学无从谈起、即便中医也远未普及、人们基本靠“天命”生存的农耕时代,也许不过是寻常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殃及我家两代老人,才给我们整个家族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已。
作者子耒,写于2020年1月2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