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战太平洋“地狱”,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战术大解析

 q1338 2020-02-15

要说到太平洋战争中令美军最害怕的是哪场战役,很多人会说是硫磺岛战役,此战美军伤亡人数超过了日军伤亡人数,这也成为美国使用原子弹结束对日战争的最重要因素。硫磺岛登陆战役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600 多次登陆作战中的一例,但硫磺岛登陆攻方进攻之艰难,守方抵抗之坚决,双方损失之惨重,值得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血战太平洋“地狱”,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战术大解析

1945 年2 月,美军在太平洋展开了一场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登陆作战。因登陆方伤亡超过抗登陆方,此战役被世人称为太平洋战场上的“绞肉机”,不仅昭示了“狂轰滥炸”式登陆模式的衰落,也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丧钟。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进一步发展,美军在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利宾群岛后,突破了日本本土以南和西南方向的第二道防线,使得日军的“内防御圈”直接暴露在盟军打击之下。为了打败日本法西斯,削弱日军的整体作战能力,美军决定向日本“内防御圈”发起进攻,对其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而北距东京1080 千米,南距关岛1130 千米,几乎处于东京和美国属地塞班岛中央的硫磺岛,就成了美日两军的必争之地——作为东京正门的岗哨,美军B-29型飞机往返东京和塞班岛的中途,一定要经过硫磺岛。当美机通过它上空的时候,硫磺岛上的监视雷达便可把情报及时通知东京,这对美机轰炸日本是很大的威胁。为了顺利轰炸日本本土,这个钉子必须拔掉。

1944 年10 月初,硫磺岛登陆作战计划由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制定完成。决定由海军陆战队第5 两栖军组成地面部队,下辖第3、4、5 师,共约6.1 万人;并由太平洋舰队部分舰艇组成登陆编队和支援编队;第58 特混编队负责海空掩护;参加战役的舰艇共800 艘,飞机约2000 架,由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统一指挥。而此时计划参加硫磺岛登陆作战的部队正在吕宋岛执行作战任务,所以计划不能马上实施。1945 年1 月9 日吕宋岛战役结束,于是尼米兹决定在1945年2 月中旬发起硫磺岛登陆作战。

血战太平洋“地狱”,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战术大解析

日军借地利以逸待劳

在此之前的几次海岛争夺战中,日本人都采取传统的守岛战术,也就是想在美军还未登陆之前,将其消灭在海里,但面对美军的先进武器,这样的战术往往以失败告终。

面对实力上的差距,日本人改变了以前的老办法。日军将领栗林忠道中将指挥硫磺岛抗登陆作战,他认为面对具有绝对优势的美军,滩头作战难以抵抗美军的登陆,因为猛烈的舰炮和航空火力突击,必然使水际阵地遭到严重破坏,从而消耗进行持久作战的能力,应将美军放到陆上来打,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迟滞、消耗敌人。

因此,栗林忠道主张依托元山地区的有利地形,建立坚固防御体系,实施纵深防御。该方针的要旨,是在纵深内构筑支撑点式的主要抵抗阵地,允许敌人登陆,在水际暂不进行抗击,抓住敌人上陆并集结于岸边纵深400 米的时机,集中炮火和各种火器实施突然反击。

硫磺群岛上建有坚固的要塞——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主要防御地带。适宜登陆的东、西海滩建有以永备发射点和坚固工事为骨干的防御阵地。针对美军作战特点,在海滩纵深埋设大量地雷,以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构成绵密的火力网,所有的武器配置与射击目标都进行过精确的计算,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地杀伤美军。

美军立体封锁孤岛

为了迷惑日军,孤立守军,给登陆作战创造有利条件,驻扎在塞班岛的美军航空兵重点轰炸了日本本土、硫磺岛的机场以及为硫磺岛进行物资补给的中转地父岛的港口设施,投弹量超过400万千克以上,但因自然环境的影响,轰炸效果并不理想。

1945 年2 月16 日,美军航母编队开始攻击日本本土,1000 余架舰载机分成数个攻击波直扑东京湾各机场,但因雾气弥漫,能见度低,轰炸效果不理想。第二天,由于天气恶劣,斯普鲁恩斯只派出两个攻击波舰载机500 余架次轰炸关东地区的机场、飞机制造厂等目标。下午,就命令第58 特混编队急速南下直接支援对硫磺岛的进攻。此次行动以后,美军又使用了32 艘潜艇进行海上立体封锁,从而使硫磺岛处于孤立状态。

美军海滩喋血受重创

2 月16 日清晨,美军支援编队到达硫磺岛海域,开始实施预先火力准备。所有战列舰、巡洋舰都按照事先划分的地段占领射击阵位,逐一摧毁已查明的目标。

从16 日至18 日的3 天时间里,为了配合舰炮火力,护航航母的舰载机也全力出击,进行空中掩护和反潜警戒。这三天中,硫磺岛几乎完全被美军火力淹没,日军只能躲在坑道里。

2 月19 日天亮不久,美军开始了登陆前的直接火力准备,从8 时50 分开始,火力持续达9小时,共发射炮弹38550 发。到天黑时,美军已经将6 个步兵团、6 个炮兵营和2 个坦克营运上了硫磺岛,共约3 万人上岸,占领了宽约3.6 千米,纵深从650 米到1000米不等的登陆场。美军全天伤亡2424 人,伤亡总数约占登陆总人数的8%。

血战太平洋“地狱”,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战术大解析

逐寸争夺歼灭顽敌

2 月20 日凌晨,美军舰炮根据登陆部队的要求进行火力准备。8 时30 分,美军登陆部队开始发起进攻。因硫磺岛的地形对守方有益,美军每向前推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直到黄昏,才总共前进了180 米。随后几天,进展都不明显。

2 月23 日10 时20 分,陆战5 师28 团由哈罗得希勒中尉率领40 人组成的小分队,终于攻上了折钵山山顶并升起了一面美国国旗。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战斗依然很激烈,美军陆战队员对日军的坚固工事没有什么好的摧毁办法,只能逐个攻坚,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而每天的战果却只能以米来计算。

血战太平洋“地狱”,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战术大解析

3 月1 日,美军攻占了2 号机场、342.4 高地和元山地区,但382 高地仍然在日军手里。为了夺占382 高地,美军伤亡非常惨重。日军以382 高地作为诱饵,引诱美军进入而加以消灭,美军4 个排的兵力被日军轰炸了8 个小时,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完好的。直到3 月3 日,382 高地才被美军陆战4 师攻占。

美军和日军在对硫磺岛中部地区的争夺中,战斗极其惨烈,有的战斗部队伤亡率高达50%以上,有的连、排长和军士长伤亡殆尽,许多连队的连长由少尉或上士担任,而排、班长大都由普通士兵担任。直到3 月9 日,美军才将日军压缩到岛的北部和东北部沿岸的地带,突破了日军的第2 道防线。

血战太平洋“地狱”,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战术大解析

困兽之斗难长久

3 月10 日,陆战3 师将日军防线截为两段后,随即开始向两面扩张战果,9 团向东,21 团向西,分别策应陆战4 师、5 师的攻击。在16 日美军宣布占领硫磺岛后,又经过整整一周的激战,到24 日美军才将残余的日军压缩在岛北部约2.1 平方千米的狭小范围里。

3 月26 日凌晨,栗林忠道亲自率领约350 名日军向2 号机场的美军发起最后反击。美军伤亡172 名人员,日军也被歼灭172 名,栗林忠道切腹自杀。美军于当天8 时宣布硫磺岛战役结束,但是清剿残余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到4 月底。

强大兵力是夺岛基础

在硫磺岛登陆作战中,美军共投入兵力约22 万人,登陆部队约6.1 万人,参战舰艇约800 艘,飞机约2000 架。而日军岛上陆军仅仅约为1.5 万人,海军约7000 余人,共约2.3 万人,飞机仅仅30 余架。日军与美军投入的兵力兵器相比,美军的空军占有绝对的优势,也正是美军投入了具有绝对优势的作战力量,才能背水攻坚,取得硫磺岛登陆作战的最终胜利。

因此,在未来的登岛作战中,必须要以强大的优势力量为基础。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兵力数量上,还体现在部队质量上;不仅体现在登陆兵力和抗登陆兵力之间的对比优势上,还应体现在双方空中、海上等其他联合参战力量的对比优势上。要想方设法在某一时空内调集相对优势甚至绝对优势的作战力量,才能确保登陆作战的成功。

血战太平洋“地狱”,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战术大解析

周密计划准备是夺岛前提

硫磺岛登陆战役虽然是1945 年2 月19 日发起的,但早在1944 年4 月,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就开始酝酿硫磺岛登陆作战计划。为了制定一份完整的作战计划,整整花了6 个月的时间,确保作战计划周密详细。

从计划出炉到战役打响,美军又进行了4 个多月的准备。登陆准备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登陆部队的临战演习,担负登陆任务的第5 两栖军的3 个海军陆战队师为了顺利登陆,在塞班岛以硫磺岛日军为假想敌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模拟演练;二是火力空袭。为了阻止日军对硫磺岛可能的增援,转移日军注意力,美海空军在战役打响前7 个月就使用大量舰载航空兵对日本本土关东地区机场、硫磺岛机场进行火力压制。因此,在未来的登陆作战准备中,要取得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详尽的情报资料准备,二是周密的组织计划准备,三是严格的战前训练准备,四是充足的物资器材准备。

血战太平洋“地狱”,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战术大解析

海空火力支援是夺岛关键

强大的海空火力支援在硫磺岛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确保登陆作战的顺利进行,削弱硫磺岛日军的作战能力,美军进行了长达7 个多月的火力空袭,平均每月打击10 次。在此次战役中,舰炮支援也比较得力,共发射各种口径炮弹30 余万发,计1.4 万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力支援了登陆部队的作战。

正是有了美军舰炮和飞机提供的全程、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美军陆战队才能最终攻克日军的防御阵地,所以说美军海空火力支援在整个硫磺岛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的登陆作战中,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争夺会非常激烈。登陆方只有掌握压倒优势的海、空力量,实施强有力的海、空火力支援,才能保证突击上陆部队在集结、装载、航渡、上陆等各个作战环节的任务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血战太平洋“地狱”,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战术大解析

敌情判断不准易造成大量伤亡

硫磺岛战役对于美军来讲既是一次战略上的重大胜利,也是一次伤亡惨痛的教训。美军攻占硫磺岛共伤亡28686 人,双方伤亡比为1.23:1,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伤亡人数超过日军的唯一战例。

此次作战中,美军利用其强大的海空优势在突击登陆阶段进展神速,第一天就有3 万人登上硫磺岛,然而在接下来的30 多天当中却因地形和对日军的坚固防御体系一无所知而进展缓慢,伤亡严重,平均一个师每昼夜占领的面积只有0.2 平方千米。在这场战役中,美军伤亡惨重,除了日军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狂热的军国主义精神外,美军情报机构对硫磺岛日军作战能力的错误评估也是重要原因。

血战太平洋“地狱”,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战术大解析

首先,美军没有准确估计守岛日军的兵力兵器。临近开战,美军采用侦察机对硫磺岛进行侦察,但是由于天气和情报中心缺乏经验丰富的情报分析员,而使得侦察变得毫无意义,对硫磺岛日军的情况掌握得不够详实。

其次,没有察明日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在战役发起后,美军遇到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但是战前联合情报中心并未就这些情况进行说明。

最后,美军情报人员对硫磺岛复杂的地形只字未提。高地、洼地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天然坑道成为日军的屏障,极大地迟滞了美军的行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战役发起前情报的获取,对取得战役胜利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因为美军在战前没有能够详细、全面、准确的了解日军的防御体系,特别是硫磺岛的特殊地理结构,所以才造成美军作战计划没有按期实施,人员伤亡特别严重的后果。

为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高度重视战斗发起前的对敌情报工作,只有全方位立体侦察获取到敌人的情报,才能充分了解作战对手的情况,才能实现战场的“单向透明”,才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