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称霸数百年的匈奴消亡史:汉朝的策略简析!

 zjshzq 2020-02-15

自秦朝统一以来,中国外部的威胁主要就是北方的匈奴,匈奴也可称为中国古代一个劲敌,故秦始皇修复和新建了长城,以抵御匈奴的威胁。到了西汉初期,各种外部势力错综复杂,每一个势力都有可能颠覆新政权,而其中最大的威胁便是匈奴。

图为汉初疆域

匈奴的骑兵优势

在中国历史上,匈奴可算是第一个对中原王朝形成压力,能够灭国的草原民族政权。匈奴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从文化上来说,匈奴的这些水平显然低于华夏民族,可以说当中原进入封建时代的时候,匈奴还在奴隶社会,这就是一个蛮汉对上了一个书生。

匈奴没有严格的君臣关系,没有复杂的社会制度,草原上的第一位雄主“莫顿单于”便发明了“鸣谪响箭”,诛杀了父亲,继承了部落,趁着中原处于秦末汉初的战事纷起的时机,统一整个北方草原部落,占领河套地区。

图为莫顿单于带兵作战

匈奴对中原王朝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全民皆兵,自孩童开始习射猎,三岁能开弓,五岁能上马。所有成年男子皆为兵士,平时打猎,战时冲锋陷阵,据统计匈奴人口最多时仅150万人,而兵力最少的时候“控弦之士三十万”,由此可见匈奴全民皆兵的普及程度。

匈奴兵种都是骑兵,中原王朝士兵是农民出身,多为步兵,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的供应繁杂也造成了极大的后勤负担。匈奴则天生骑马射箭,战时带着三匹马,即战马、走马、驮马,平时骑走马,战时用战马,物资则使用驮马背负。战斗的时候,匈奴骑兵轻装上阵,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让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极为头疼,所以中原王朝对草原民族很少发生歼灭战,多为击溃。

西汉初期和亲

西汉初期,国力尚未恢复,公元前200年,莫顿单于率40万骑兵南下,汉高祖刘邦率32万军队迎战,多为步兵。结果被匈奴围困在平登白登山,史称“白登之围”,最后在谋士陈平的建议下,贿赂莫顿单于王后,最后单于退兵,才解了“白登之围”。

图为白登之围示意

眼见于此,汉朝只好采取“和亲”政策,将公主嫁给单于,还要陪送粮食、金银、物资等。虽说和亲有时也能管点用,不过匈奴可是忘君臣、略婚宦的,匈奴的威胁随时都会发生。

汉武帝积极进攻

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实力强盛,百姓富足,于是汉武帝时,任用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展开反攻,其中尤以霍去病功劳最高。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17岁率八百骑兵深入大漠,斩杀匈奴两千余人,封“冠军侯”。19岁时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斩杀河西匈奴近10万人,拿下祁连山。21岁时率5万大军,深入大漠两千余里,斩杀匈奴七万余人,此战史称“漠北之战”,一战定江山,霍去病也封狼居胥。

图为西汉军队

河西之战后,中原王朝第一次取得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权,也因此才有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匈奴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只好远徙漠北,并发生内部矛盾,混战不断,也分为南、北匈奴两部,暂时减轻了对中原王朝的压力。

继续和亲

汉元帝时,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汉朝继续施行“和亲”政策,缓和双方矛盾。宫女王昭君接受了和亲的任务,前往匈奴,史称“昭君出塞”。

图为昭君出塞

王昭君在匈奴呆了40余年,大大促进了双方的关系,使得汉匈关系密切,互市兴旺,文化往来频繁。特别是互市的开通,匈奴攻打中原,多是抢劫物资钱财,无力统治,互市的开通使得中原的铁器、丝绸、瓷器进入匈奴,而匈奴也通过皮毛、马屁的交易获利颇丰。汉匈友好40余年,当然这是在汉武帝时军威极盛的基础上。

匈奴最终的归宿

南匈奴与汉朝友好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双方逐渐融合,基本被汉族文化同化。

北匈奴一直以来仍威胁着中原王朝,直到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在中国史书上,最后一次对匈奴有记载的是公元119年,随后北匈奴往西迁徙,公元5世纪的时候层出现了一个匈奴国王——阿提拉大王,令欧洲大乱,最后匈奴定居在了匈牙利地区。

匈奴是对中原王朝产生威胁的第一个强敌,让汉王朝存在着随时灭国的危机,但也正因为匈奴的强大,才激发了汉王朝的强大基因,才有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声音,这个声音来自于对国家实力、军事实力的绝对自信。历史总是在证明着,敌人要么让你强大,要么让你灭亡,而华夏民族也一次次证明着,我们不会灭亡,我们只会越来越强大!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