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历史上长江流域开发会比黄河流域开发晚上千年?

 夜读史书 2020-02-16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从上古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沿岸繁衍生息,中华民族早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黄河息息相关,因此黄河也被我们称为“母亲河”。

然而令人颇感费解的是,作为中国另一条重要河流的长江,却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上默默无闻。根据现有史料表明,直至东汉末期,长江以南地区在中国版图上依然扮演着边缘角色。中国人真正对南方进行大规模开发要到西晋末期,大批贵族和百姓纷纷南逃躲避战乱,这才使长江变成了中国人的另一条“母亲河”。从中国人开发黄河流域的冲积平原开始算起,差不多过去了一千多年,长江流域才出现了类似的进展。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历史上长江流域开发会比黄河流域开发晚这么久?

从现代人的视角看起来,中国古代先民们迁徙南方进展缓慢似乎有点难以理解。因为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降水丰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此外,长江在流出西部群山以后即在湖区穿行,没有沉积物淤塞下游河道导致像黄河那样高悬河床的棘手问题。与黄河时不时出现可怕的决堤相比,长江对生活在沿岸人民的危险要小很多。

尽管长江流域存在那么多优势,然而有一种肉眼不可见的风险却严重阻碍了人们向南方拓展的步伐,那便是病毒和细菌。

中国古代先民向南方拓展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便是各种导致疫病的病毒和细菌。对中国地理有所了解的读者想必会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北方寒冷干燥的冷空气会对黄河流域产生明显影响,但在经过秦岭的群山阻隔后,冷空气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就明显减弱了;同理,夏天季风反方向吹来时,来自印度洋的湿热气流保证了长江地区的充沛降水,但对黄河流域的影响就大幅下降,因此黄河流域才会经常出现降水不足导致的自然灾害。

中国南方与北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自然就导致南北出现不一样的生态环境。南方湿热的气候容易滋生出更多病毒和细菌,而寒冷的北方则有利于杀死那些不耐寒的寄生物。因此当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国古代先民们向南方拓展的时候,来自南方原始部落的军事抵抗相对比较容易解决,但这些习惯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却无法抵挡住南方病毒和细菌,所以死于疫病的人数要远高于死于军事行动的人数。秦始皇历时五年,累计出动80万大军才征服了南方由原始部落控制的百越地区,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杜甫在《梦李白》中写道:“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其实古人所谓的“瘴疠地”实际上就是北方人迁徙到南方后容易遭病毒与细菌的侵袭,感染上疟疾、登革热等疾病,即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所以我们在历史文献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官员被贬到南方后不久就病逝。而世居南方的当地人体内对这些南方特定环境中的病毒与细菌早就产生了一定抵抗力,所以“瘴疠地”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影响。

随着一代又一代北方开拓者南迁,并对南方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逐渐适应了南方的环境,人与自然终于达成了平衡。

参考文献:《瘟疫与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