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生态环境,清中期后发生巨变,兰州皋兰山的大树被全部砍光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诗歌为证,

五千年间,

甘肃生态在清中期后发生了巨变


       过完年,立春,就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了!虽然是宅在家中,迎接春天,但这并妨碍,我们对春天的盼望和期待。这个春天,宅在家里,读史读书,写字写文,按部就班,慢慢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常用,基础的书,不能读太多,但要读透。拓展视野的书,要四面出击,可以几本交叉阅读,可以乱翻。这是,这些年读书的一点心得。
      这不,就有收获了!就兰州的生态变化而言,就需要多种书,交叉阅读,相互印证。有时候,还要会读无字书。 大量的史料表明:古代甘肃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


     明代诗人周光镐曾经写过一首,记载兰州皋兰山的植被状况。他在《皋兰山》中写道:“……绝顶青青立马看,山色东连关紫气,河声北注陇云寒。天晴万树排高浪,日落双桥枕碧澜。见说古来征战地,骠姚曾此走呼韩。”可见,此时,兰州皋兰山一带的植被状况。
     其实,根据出土文物证实,距今五千年左右时,兰州的生态非常好。那时,气候温和湿润,沟沟岔岔流水潺潺,还有古象在出没。兰州境内的黄河及其支流庄浪河、大通河、湟水、雷坛河、苑川河……先民们选择依山近水、背风向阳的台地修建了聚落,以采摘渔猎为生。
     秦汉时,陇上“大山乔木,连跨数郡,茂林荫翳。”为上上之地。由于战乱,生活等多种因素,兰州植被处于不断消失状况,但是兰州城区周围南北两山,森林植被植被还是比较好。


     盛唐时节,甘肃的陇右地区是当时最富的地方之一。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盛唐时,甘肃“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出陇右。”可见当时,甘肃的生态植被也是非常好的。
     宋元时期,兰州地区还是森林茂密,山清水秀。那么,甘肃的生态是何时开始恶化的呢?应该是宋代中晚期开始的,当时甘肃陇东陇中处在宋夏对峙的前线,大量部队驻扎,修建各种堡寨,大量木材被砍伐,或者被烧毁。同时,北宋政府在汴梁修建皇宫,需要大木,在甘肃天水设立了采木务,专门砍伐各种树木,沿着渭河、黄河而下,直抵汴京。
      不过,北宋之后。金元时期,甘肃的植被还是比较好,兰州一带多是游牧地带。明代,兰州周围植被也不错。  


     此时,皋兰山  “……绝顶青青立马看,山色东连关紫气,河声北注陇云寒。天晴万树排高浪……。”解放前,兰州有句话:“皋兰山上一棵树。”据说当时人们站在兰州城里只能看见皋兰山上一棵树。言下之意是说,兰州的生态状况非常不好,皋兰山上树木稀少。现在回过头看明代诗人周光镐的诗,不难明白什么叫沧桑巨变。    
       在明代,华林山则又是另外一种风光。明代诗人张谅在他的诗《华林寺》中写道:“华林景物最清幽,金碧玲珑树木稠。钵底潜龙僧入定,柳荫系马客来游。雨于对榻青山好,风静迎门绿水流。更喜晚来堪赏处,残霞一片古峰头。
    还有一位明代诗人,在他的《华林寺》中写道:“ 泉声杂乱松声响,日色遥连树色稠。”同样的,诗人周海也写道:“青山列戟含春雨,宝殿凌空护晓霞。


       在这些诗人的笔下,和现在华林山一带的情形大相径庭。华林山一带,林木繁茂,环境幽雅,不仅树木稠密、青山列戟,而且还有泉水的咕咕流淌。
       明代兰州人彭泽担任过兵部尚书一职,曾经写过词《满江红·九日游西园》,其中开头就写道:“行过前蹊,抬望眼,满山红叶。便驱车早上山楼,饱看秋色。…… ”。在他的笔下,他居住的西园一带风景优美,而且红叶满山,泉水流淌。与今天上、下西园一带的情况大相径庭。


      到清代早期兰州的植被也未遭大的破坏,今天的皋兰山、水磨沟等地方,依旧是林木茂密,清代诗人秦维岳在诗《水磨沟》中写道:“浩门湍急一沟横,两面青山左右迎。行列平冈湾折处,绿杨影里望柴衡。”。尽管这里诗人用“浩门湍急”写雷坛河,但是浩门指的应该是大通河。
       清代前期之前,兰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植被状况并不是特别差。当时,龙尾山林木葱郁,城东南的屈金支山林木茂密,东柳沟一带的竹木野卉俱佳,永登一带更是古树参天、清流遍地,榆中甘草店一带也还树木颇多。
      明初,甘肃各地人口相对较少,可谓地广人稀,所以朱元璋才从山西、江淮等地向甘、宁、青迁来大批人口,戍守边疆,充实当地。人多了,就要砍树盖房,就要开荒种地,生态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明代以后,兰州乃至西北的植被情况急剧恶化.到了清代晚期,兰州的植被状况已经到令人哀叹的程度。曾经担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在他的文章中就曾写道:“陇中苦,甲天下”。
      古今相对,几百年间兰州的生态变化非常巨大。明代至今不过短短600多年时间,可是皋兰山上的生态却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到兰州写下了一首《竹枝词》就更充满了植被惨遭破坏后的惨状。他写道:“大恩要谢左宗棠,种下垂杨绿两行,剥下树皮和草煮,又充饭菜又充汤。
     诗歌是生活的记录,尽管其中不乏夸张的文学手法,但是他给我们记载了,当年兰州植被的大体情况。
      如今,在人们的努力下,甘肃生态在迅速恢复中,兰州南北两山,早已为绿色所覆盖。


    






王文元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