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 美之为美 第二章 原文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二章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那么丑的观念也形成了;都知道什么是善,那么恶的观念也就出现了。所以,有和无相互发生,难和易相互转化,长和短相互彰显,高和下相互依存,音和声相互跟随。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以不言的方法来施予教导。万物任由其生长变化而不加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培育了万物却不涨侍和炫耀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万物却不自居有功。正是因为不居功,功业才不会离开他。 我的心得感悟 读道德经的第二章领悟到该如何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来认识问题。比如说一个人长得美还是不美,有什么标准可供评论呢?是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而说他美或不美,只能凭借自身的感受来讲,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的产生,就是人们在有了认知的基础上。引申出,人类的智慧是有双刃性的,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流,极大程度的改造了大自然,然而大自然也会有反作用力,这就好比美和丑,善和恶,难和易等对立的概念都是相互依存的。 在为人之道方面,不要过分的依赖个人价值观来评判事物,凡事都有两面,要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才不会处于偏激被动的地位,才能互相借助事物的百态来产生协同效应,实现共赢。 在战略思考方面,“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是治国理政之道,在工作和生活中能知道我们用战略的眼光观察和判断事物。无为,隐示着我们处理事情看待事物要先认识事物的发展趋势,尊重其客观规律并顺势而为。 分享者 袁玄 2017级MBA pc 2018-1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