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气温骤降,一不小心,极易感冒。不过,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大把的感冒中成药,只要你会选,感冒根本不算事! 早在宋代,中医就有“感冒”的病名。中医学认为,普通感冒是以感受风邪为主,可兼有寒、热、湿等邪气,也可兼有阴、阳、气、血的不足,病位主要在肺卫,病程3~7天,很少传变。 一、基本治疗原则 祛除病邪,扶助正气。 二、辨证要点 辨风寒风热:鼻流清涕、无咽痛为外感风寒;鼻流黄涕,咽喉肿痛为外感风热。 辨不同兼夹:如口鼻咽干、咳嗽少痰或无痰者多兼燥邪;身重、胸脘满闷、苔腻者多兼痰湿;脘腹胀闷、纳呆、嗳腐吞酸者多兼食积。 辨偏虚偏实:恶风、汗出者多为表虚;身痛、无汗者多为表实;乏力、气短、舌淡、反复感冒者多为气虚;潮热汗出、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者多为阴虚。 三、分证论治 1.风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流清涕,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流清涕,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中成药】九味羌活丸(颗粒)、葛根汤颗粒、感冒清热颗粒(胶囊)、正柴胡饮颗粒、感冒软胶囊(表1)。 表1 普通感冒风寒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2.风热证 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发热,恶风寒,流黄浊涕,咽痛,口渴欲饮,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片)、感冒清胶囊、芎菊上清丸、牛黄清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片、颗粒、胶囊)、桑菊感冒片(颗粒)(表2)。 表2 普通感冒风热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3.气虚证 恶寒发热,时时形寒,自汗,头痛,鼻塞,语声低怯,气短,倦怠。苔白,脉浮无力等。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自汗,气短,倦怠。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参苏丸(胶囊、片)、表虚感冒颗粒(表3)。 表3 通感冒气虚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四、预后 中医学认为,普通感冒是一种轻型的外感疾病,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中西药都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但由于中药是复方制剂,其组成药物除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等多种功效。如果早期应用,还能达到消除病原微生物、阻断疾病进展、避免产生不良后果的目的。
|
|
来自: 大成教育图书馆 > 《(1)呼吸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