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南朝·柳恽[yùn] 解析 今天我们读一首乐府诗《江南曲》。作者是南朝的柳恽。之前我们讲过五代,大家还记得吗?今天我们普及一下南北朝吧。 简单的说,南朝和北朝是两个长时间相互对立的地方性政权。南朝宋齐梁陈,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他们政权相互继陈,归根溯源来源于东晋司马氏。从血统上来说,主要以汉文化为主,所以后人编写历史的时候,曾将其作为正统。比如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时,就把南朝作为了正统。北朝呢,主要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首先是北魏,历史课本上讲的最多,北魏孝文帝施行了汉化运动,造就了胡汉一家团结和谐的场面,使北魏实力大盛。之后,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个对峙的政权。东魏继承了北魏的主要国力,所以比较强大。东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最终北齐亡于北周。接下来就是大家熟悉的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8年发动了著名的灭陈之战,统一全国,终结了将近三百年之久的南北朝。 南北朝整体上表现出南文北武的特点,南朝文化繁荣,这与其汉人传统有关,产生了一大批著名文人,比如我们常说的大谢、小谢、鲍照、沈约等,包括北朝的庾信,最初也是南朝人。由于这个特点,后期的南朝军事上比较弱势,使得三百年来国土面积越来越小。而北朝的话,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军事力量由弱变强,逐渐形成压倒南朝之势。 柳恽是南朝梁臣,也是南朝著名的诗人,风格清秀俊美。这首《江南曲》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诗写江南女子苦苦等待自己未归的夫君,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与相思之情。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前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天采蘋图。白蘋,是河边常见的一种水草,开白花,春天生,可食可入药。江南的春天,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在汀洲边采摘白蘋。她时而采撷,时而望着远方,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落。 这两句是起兴。诗经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女子采蘋,也是在向我们暗示着,她不仅仅是在单纯地劳作,同时也是在等待自己的心上人归来。“日落江南春”,她劳作了一整天,也等待了一整天,一颗期盼的心再次失望了。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在那遥远的洞庭湖畔,有一个归来的老乡。他说在潇湘江畔遇到了她的心上人。一个“逢”字,有孤独漂泊、萍水相逢之意,给人以联想。 “洞庭”“潇湘”,这里应该是暗含了舜帝的典故。舜帝有娥皇玉英二妃,舜帝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抱竹痛哭,竹染泪滴而成斑竹,是为潇湘竹。后人将此与水神湘君联系起来,成一段佳话。娥皇女英飞扑舜帝而死,表现的是伟大的爱情。女主对自己的心上人也是同样的情感。 因为女主人公渴望知道心上人的消息,忍着内心的激动,赶紧向这位老乡进行打听。她问道:“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故人何不返”,为什么我等的人还不回来呢?他要是再不回来,春天的花就要谢了,言外之意是,春天就要过去了。这里的“春花”与首句的白蘋花相呼应。“复应晚”一个“复”字,表明,又有一个春天要过去了。她在这里等了一年又一年,可是他还是没有回来。一个“晚”字,不仅指季节和时间,也指代了时间催人老,美人渐渐迟暮。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大概是由于路途遥远的缘故吧。她得到了一句简单的回答。 这句“不道新知乐”,是一句假想之言,未必就是实指。心上人不回来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政务忙身,比如说有了新欢,这都是她的猜测。 试想,一个女子等待心上人一年又一年,每年都没有消息,不免幽怨。说她没有多想过,恐怕不现实。即使她考虑过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她还是不愿意把事情想到最坏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她日夜都期盼心上人能够回来,甚至只要归来就足够了,别的都不忍过多地苛责了。 这首诗描写女子相思的心理历程,情感细腻,格外动人,为后世相思诗篇之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