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邻居投诉你拖鞋不是软底: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被人得寸进尺的?

 zoeyzeng 2020-02-16

邻居投诉你拖鞋不是软底: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被人得寸进尺的?

01 邻居说我们家太吵,还要喊打喊杀

朋友小吕,最近遇到了一件糟心事。

最近几个月,她在家的时候总能听到,间歇性地有“咚”地一声,感觉楼板都要塌了。

很快,这件事的谜底就揭开了。她家楼下的邻居阿姨的儿子有点神经衰弱,在家里经常听见孩子咚咚跑的声音,一直以为小吕家是“罪魁祸首”,一发脾气就拿棍子捅楼板。所以,小吕听到的震塌楼板的声音,就是楼下邻居搞出来的。

之后,楼下的阿姨上下寻找,在小吕家的楼上找到了一个正在屋子里跑的孩子。尽管已经确认噪音不是来自小吕家,楼下阿姨还是过来“叮嘱”了一番,希望小吕一家走路轻一些,也不要发出推动桌椅的声音,小吕客气地答应配合。

本以为,这件事就告一段落。过几天,小吕把孩子从奶奶家接回来, 楼下阿姨又火急火燎地跑上来,说现在你家现在一定有孩子,她儿子在家喊打喊杀的,要求小吕的孩子不要跑,并且要求小吕全家把拖鞋换成软底的,因为他们家人走路的声音很大。

小吕一听,吓了一跳,怕孩子受到惊吓,赶紧把孩子送到奶奶家,还把全家的鞋子换成了软底。

结果几天后,楼下阿姨再次登门,询问:“你们把孩子接来了吗?你们家是不是又在挪桌子?”甚至还请求小吕出面,去小吕家楼上,要求楼上的孩子不要跑了。

这下,小吕可真是上火了。为了照顾邻居的情绪,她甚至都不能把孩子接回家,还全家换了鞋子,可谓是能做的事情全做了。她本以为,顾及邻居的情绪,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一再退让就会天下太平。可结果是,对方的要求一再升级,甚至到了影响正常生活的地步。

为什么你一心善良、理解和退让,却总是遭遇得寸进尺呢?

02 为什么总有人得寸进尺

《天官赐福》里写道:

“割一片肉救一个人,人会感激。但割得越多,人要的也会越来越多。到最后,就算把那人凌迟了割到只剩一具白骨,人也不会满足。”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登门槛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

登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1966年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提出的一个小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付出代价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和登门槛的台阶一样,一级一级地登上去,最后轻松到达高处。

提出概念的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请研究组的助手去拜访一些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在自己家的窗户上挂一个小小的招牌。大部分被这样请求的家庭主妇,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答应了。

两周后,研究助手再次登门,请求这些家庭主妇在自家的院子里摆上一个更大的招牌。虽然这些招牌很大,也不好看,依然有55%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研究助手直接向另一批没有事先要求摆小牌子的家庭主妇提出请求,直接请她们在院子里摆放一个大招牌。同意摆放的比例只有17%,大部分人都表示了拒绝。

弗里德曼的实验指出人的一种倾向:人对别人的退让和帮助,好像惯性一样,有倾向保持下去,保持前后一致。所以,这些家庭主妇最初接受了窗户上挂小牌子的请求,就更容易接受之后在院子里放一个大牌子。

朋友小吕的情况也是如此。她最初受到邻居的投诉,虽然不是自己家的原因,却表示愿意配合。后来还很利索地送走了孩子,全家换了鞋子。结果,邻居却一再骚扰,不但反复怀疑,还要求她去楼上替他们说话。

03 如何对付得寸进尺的人

(1)消除他人对你的“高期望”

我们怀着与人为善的想法,对别人能忍就忍,并且相信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结果,就造成别人对你的一个固定印象。

当你在别人的眼中一直处于80分的状态,当你做了一件60分的事情,在他人眼中你不但没有“及格”,甚至变成了一个“负20分”的坏人。

当你在别人眼中一直是50分的状态,同样是做了一件60分的事情,在他人眼中你进步巨大,是一个“加了10分”的好人。

邻居投诉你拖鞋不是软底: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被人得寸进尺的?

因此,消除他人对你的过高期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别人向你提出请求时,为了发出善意,有些可以答应,但是可以设置一定的限制,不能一味应承,在他人心里提高了对自己的期待。

(2)建立自己的原则,并坚守它

除了对他人的请求设定限制之外,我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正确的认识。

认识自己,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通过日常生活一个个小小的挑战,逐渐清晰自己的精神和物理实力究竟在什么水平。当对自己的认识更准确时,我们才不会轻易承诺那些,让我们觉得委屈难受、超越自己承受范围和能力范围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一旦答应,往往容易把我们自己逼入了困境。

邻居投诉你拖鞋不是软底: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被人得寸进尺的?

明白了自己的水平,我们就要建立不可压榨自我的原则。

有些时候,别人已经侵犯了你的界限,但是他自己不知道。这种时候,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原则,把不舒服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他已经在挑战你的原则底线。

如果对方不以为意,我们可以采用慕容复的招牌招式——以彼之身,施还彼道。我们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做出让对方也不舒服的事情,而且时间差不要太久,让对方立即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般正常人类都能了解到自己已经侵犯了你的利益,懂得适可而止。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对你产生了“高期待”,并且步步紧逼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呢?

(3)恰当的时机怼回去

我们常常抹不开面子,总是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甚至委屈自己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生怕别人有一丝的不快。问题是,一味地退让,只会惯坏那些得寸进尺的人。

不要在意那些不给你留面子的人。对于得寸进尺的人,不能太客气。直接掐灭Ta在你爆发边缘试探的机会。

邻居投诉你拖鞋不是软底: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被人得寸进尺的?

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楼下阿姨再次来问的时候,小吕连家门都没有开。隔着门,小吕义正言辞地说道:

“首先,你家听到的噪音,大部分都不是我们家的原因。另外,我们已经最大限度地配合了,孩子不能接来,全家连鞋子都换了。你这样反复骚扰,已经影响我们家的正常生活。如果你觉得还是有噪音,最好去其他地方找原因,或者报警也行。”

之后,楼下邻居再也没有出现在她家门前。

结语:

生活中,我们总是本着与人为善的念头,对别人提出的要求能配合就配合,能答应就答应。但是这样的善良,往往带来别人得寸进尺的索取。

这样的现象,符合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也就是说,当我们答应了别人一个小的请求之后,为了保证我们“人设”的前后统一,我们倾向于答应别人提出的让我们付出更大代价的请求。

这样的结果,往往造成善良者反复被索取、压榨,苦不堪言。

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降低他人对我们的预期,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相反,期望不高,也没什么值得失望的。此外,我们要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水平,坚守原则,不承诺超出自己心理和物理承受范围的事情。

如果已经陷入被人“蹬鼻子上脸”的困境,那么,我们只需要勇敢地怼回去。毕竟,那些不给你面子的人,你也没必要给他们面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