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

 黑马一跃就腾空 2020-02-16

    一首小诗描述Ta走后自己的心情:           面对空房事事愁, 思伊往昔泪自流。                                                 故景深情抹不掉, 此痛绵绵几时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诗人袁牧(六十一岁高龄时)看到外面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于是信手拈来成就了这么一首经典之作,先是描写了听觉上的感受,于是进一步地描写了视觉上的景物,情景交融,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令人赞叹不已,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词意境唯美,读来也是朗朗上口,更是成为了宋词里的爱情经典这首词其实同样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只不过是那么轻描淡写一笔而过,可是却美得令人惊艳,而里面所传递出来的那份情感,却又是最为令人感动,我们从这首词中,也最是能够感受到秦观的一片深情,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爱得深沉,真正用心地爱的人才能够写得如此地细腻,也如此地令人感动。
其实后世很多的名家对于这首词都有过点评,除了苏轼称赞不已之外,还有晚清时期的王国维更是极力推崇这首词,在他的著作《人间词话》里对于这首词有着极高的评价,可见这首词它不仅在当时很出名,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那也是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整首词行云流水,秦观把自己对于爱情的感受,以及那么份深情,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也是令这首词显得别具一格,处处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爱情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当我们真正爱上了一个人,那就会每天思念着对方,希望可以见到对方,当彼此分开之后,那份思念则又是会融入进了骨子里,所以词人才会在最后安慰我们,“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充满了无限的深情,也把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使得我们读来感动不已。
词的上片使得是以一种很深情的口吻写下了相思之苦,这样的一种描写,立马令这首词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能够打动我们,     那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化多端,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天上的流星则是最能够寄托出相思的忧愁,遥远的银河今夜让我悄悄而过。我们在秋枫白露的七夕相会,即使是这么匆匆一见,那也是胜过了人间无数人的相守,那些人只不过是貌合神离,这样的夫妻又有什么意思呢?
词的下片显然要更加的深情,也更具有感染力,你有着柔情似水的温情,时常让我感动不已,只是这重逢的约会又犹如幻影一般虚无缥缈,着实是让人难过,我其实每一天都想要见到你,在这分别的时候我只是忧伤地看着那鹊桥路。我们只要两情相悦,彼此都深爱着对方,又何必去在乎朝朝暮暮的相守呢?
  通篇情感细腻,也把那份相思之苦以一种很深情的口吻描绘的感人肺腑,而我们从这样的作品中,也最是能够感受到词人的一片深情,虽然只有那么短短几句,可是却写尽了爱情的相思之苦,同时又是安慰了无数相思的之人,着实是一首难得的千古名篇。而这首词也描写得也正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但是写得又是很接地气,通篇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意境,读来当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相见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望江南      南唐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梦醒了,恨意涌上心头,只因我又一次梦回旧日年华,梦回故国家乡。梦里的每一分欢愉,每一分欣喜,醒来后都变成了千金重担,在每一个我想要喘息的瞬间,压抑着,压抑着我。明明自己已经成了亡国之君,明明自己已经成了阶下囚,我却夜夜做着指点江山的美梦。梦醒了,面对眼前一切,情何以堪! 
    
     苏东坡的经历,我们已经在“宋词闲读”系列第一篇里介绍过了,他一生三贬,越贬越远,直到最后的海南岛,上面提到的这首词写于他被贬黄州的时候写的,全词如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后两句:再回头望一眼来时的路,刚刚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苏东坡彻悟了,淡定下来了,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他看透了世事:自然界的风雨阴晴既属寻常,与此毫无差别的,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北宋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词的上片便是直抒胸臆,写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解读,这样的一种描写,立马令整个上片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愁;那这上片它大致的意思是,人生很短暂,它就像是一场春梦一样,转瞬即逝,很快就过去了,而有的人当真是很无情,没有一丁点的情义,他们太过于薄情了,好像秋天漂浮不定的薄云。其实我们也不要去计较辛勤劳苦,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一切随其自然就好,很多的事情本来就命中注定了,我们也是难以改变。 
词的下片又是以一种角度来描写,从而也就更具有感染力,现在我什么都没有了,幸好还有三杯薄酒,没有事的时候喝酒,而这个时候又是逢到了鲜花正在绽放,看到这新开出来的花朵,内心也是豁然开朗。只是这短暂的相聚很快乐,也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趣,不过对于明天的事情,我也不去想了,毕竟明天还没有到来,只要过好今天就可以了。

                
         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清)陈沆
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淸)纪晓岚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清)何佩玉
       半字诗:
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
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明)梅鼎祚


   我阅后留言:
也来凑趣玩玩:
               “一”字诗
一苦一甜一辛酸,一首吟唱一悲欢。
一生一世一转眼,一曲回放一感叹!
        “半”字诗
半桥半堤西湖,半湿半干荷花。
半晴半雨西溪,半隐半现农家。
半山半水江南,半醉半兴游侠。


   并转载博友们的留言:
        “一”字诗
一汪清水一小船,一个后生一撑杆。
一阵清风一阵爽,一池荷花一池山。 (博友天方阁所作)
一屏一键一鼠标,一个诗迷一通宵。
一愁一乐一首诗,一片苦心一肩挑。 (博友变化本无常所作)
        “半”字诗
半凸半凹山路,半泥半草屋中,
半饥半饱日子,半痴半癫诗翁。 (博友北大荒耕夫所作)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3]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2]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郑板桥诗意竹石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4]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5]
 
盒中虚撚决明丸,金针一拨日当空。
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是他的受益者!他曾作诗《眼病二首》: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
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
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撚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白居易
说的不正是诗人患了明显的玻璃体浑浊和白内障,各种各样的治疗都收效甚微,只能寄希望于“争得金篦试刮看。”“金篦”说的正是金针拨障术。那么效果怎么样呢?白居易后面又有诗写到:“万般灵药皆无效,金针一拨日当空。”效果那是立竿见影啊!
    

风住尘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几句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就算背不下全文,“物是人非”这四个字还是会经常挂在口边的吧。但是,当我们在使用这四个字的时候,想必内心都是充满了绝望与无助吧。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李清照避难于浙江金华,当时金兵进犯,社会动荡,李清照从此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百志、丈夫病死、被人欺骗等等一系列不幸的遭遇,处境悲凉凄惨,心情极其悲痛。 
毛最喜欢的一副对联:
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

2021年正月十五股市又大跌,股民新段子横批: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高高兴兴欢天喜地过牛年
凄凄惨惨撕心裂肺闹元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