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可以有很多,但学会独处,才是境界

 浮生约半日 2020-02-16

过年至今已有二十来天蜗居在家,天天呆在家中不免有些苦闷,回想往年过春节,每天都是带着小孩走访亲戚好友,热闹非凡。独独今年,天天呆在家中,读书,做饭,思索人生。但这样的日子过得习惯了却反而觉得人生当如是。就像庄子所说“夫静虚恬淡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与人为善,那么他的朋友肯定不少,但是做朋友这件事却也是门学问,有的人喜欢跟朋友一起做各种各样的好玩事,喝酒,游玩,看电影等等,但最理想的朋友是怎样的呢?在我看来,最理想的朋友就是能在你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这就是朋友。且看那“朋”字,不正是两人相互依靠吗?

 只是朋友可以有很多,却没有人能时时刻刻陪伴着你,所以,学会独处,才是境界

 看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同窗好友,但性格却不同:管宁对富贵荣华看得很淡泊,一心钻研学问;华歆却喜欢热闹,不愿读书。有一次,一个大官坐着车子路过,车子装饰十分豪华,管宁照旧读书,而华歆赶紧丢下书本出去看,回来后对管宁夸个不停。正全神贯注看书的管宁却越听越反感,他一把拔出身上的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使两人分开坐,表示从此同华歆断绝朋友关系。

 生活中的我们很多时候就像华歆一般,喜欢热闹,不忍寂寞,于是抛弃书本,追逐嬉闹。但这样的人却是失去了真我,盲目的活着。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从内心认识自我,感受生活,活出真我

独处不仅仅是说一个人住,一个人生活,而是说灵魂上的独处

 杨绛先生这是这样一个可以在灵魂上独处的人。杨绛先生一生很少参加聚会,应酬,可能就像《围炉夜话》里所说的“滥交朋友,不如读书”,杨绛先生常常是躲在书斋里读书自娱写书自乐,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令人羡慕,称赞。直到年老还出版了《杨绛文集》,难怪世人将其奉为“先生”,实在难得。而这样一位先生,却也说过“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有首诗写得十分巧妙,“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样的场景正是一个人独处时该有的最美风景,只有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在独处时领略到的风景。我想,人生中最欢乐的场景不是呼朋唤友,饮酒作乐,而是独处时领悟生活,发觉真我的那一瞬间。

 生活正如庄子所言“夫静虚恬淡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剩下几天假期,该学会独处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天解读一句经典,如果有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我一起学习经典,一起提升自己。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