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熬夜加班,领导给我发了四千,给新来小伙发了六千,合理吗?

 老夏分析师 2020-02-16

职场上,每天熬夜到三四点做项目,月底领导给我发了四千块钱,给新来的小伙发了六千,这合理吗?

其实只需简单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题中的三个维度,一个是自己工作之艰辛,一个是小伙的新来身份,再一个是显而易见的薪资差异,我们可以从这3方面来分析下:

一、 工作艰辛

我们可以了解到题主抱定忠诚敬业的职业操守,每天熬夜到三四点做项目,如此努力可谓是为企业鞠躬尽瘁,付出了太多的精力与心血。

本是这样的艰辛工作,领导看在眼里多少也会动容,再冰冷的灵魂也会被感化,而在月底时看到自己的工资条上,还是那么寥寥的几个数字时,想必任谁都会不好过。

身居于领导治下,本来还算“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当看到自己身边新来的员工却享有更好的待遇时,此时难免会有极为强烈的心理不平衡感。

如果所有职场人士都遭受这样不公的对待,那又如何能有强大的企业集体呢?

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却佐证了事实并不尽然。

还在上学时,这个同学便十分刻苦,但成绩却往往不那么理想,但是最终进入社会时也还算成功,与我进入了同一个企业,只是不在同一个部门。

然而,从那之后他就似变了一个人,开始越发努力地工作,甚至在体型上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消瘦。然而,他的努力不仅没有获得领导的认可,反倒被领导责怪工作效率低下,这让他颇为难受。

诚如是,职场不同于学校,并非努力了领导就会如学校老师那样表扬你,而是更为重视结果。

或许他也看到了你的努力,但他始终只是根据你的产出与业绩来衡量你的贡献,你的工资也依旧是那几个数。

而这个新人却有可能在入职之初便已创造出巨大价值,自然无可厚非地获得了更多。

二、新人身份

撇去排资论辈的旧思想不谈,新人工资偏高的情况却是客观存在。

在过去泛化对待应聘人才的局面,早已被现在越发完善成熟的人才招纳方案取代。

尽管现在的应聘人员的需求差异化越来越大,但薪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上越高越好从来都是所有人的共识。

在招徕人才的过程里,企业“不择手段”地招贤纳才归根结底就是在吸引人才和争夺人才的过程,因此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许诺以更高的工资。

在新人进入企业后,为了企业的声誉,领导自然也要兑现当初自己的承诺,给他们更高的薪资报酬,在这之中甚至便超过了劳苦功高的老员工。

在这个层面,多劳多得的游戏规则确实不适合残忍的职场。

除去随行就市的无奈外,文中并未提到这个新来的小伙究竟是什么来头,有些职场人士虽然年纪轻轻却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不同的人开不同的价,越是重要的人才企业越是愿意为他付钱。

对于这些人,自然不能怠慢,要花大价钱给他供着,避免他的离开。

之前我们部门便有一个大学应届毕业生,一进来便是“被抬进来”的,从他的履历上也看不出什么,还以为是个“关系户”。

然而,当他开始积极地发挥出作用后,只是短短的一个季度,便能看到我们的业绩翻了一番。有了这绝对可靠的数据说话,他的地位也得到了我们的认同,以自己的实力获得了大家的尊重。

三、 薪资差异

当今的职场上,众多的企业都将旧有的薪酬机制进行了延伸和发展,除去保底的工资外,再将待遇与绩效挂钩,建立起一套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并合理引导竞争,以结合实际、更加现实有效地激励员工。

因此,或许在一些方面并不是完全健全、有失偏颇,薪资差异的存在是合理的,至于文中遭遇的这个现象是否合理,经过上文的展开分析,我们发现其实根据有限的信息,我们无法得出一个公正的结论。

在强调自身工作艰辛时,我们无法得知新来小伙的情形;在聚焦新来小伙收入时,我们难以得知新来小伙的贡献。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薪资差异的存在呢?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就已提出“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该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由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由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

因此,绝对的公平与合理在职场都是不存在的,唯有自身不偏不倚、尽职尽责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是真。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这便是企业激励机制的基石,若是我们想要获得更高的薪酬,就要自己去争取,而不是被这激励机制“潘多拉魔盒”所蛊惑,被自身的积怨所束缚。

职场是千万人的职场,但这条职场路只属于你,当你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自然会有更多的所得。

文/老夏分析师

如果我写过的一篇文章,讲过的每一话,做过的一个举动,

曾在你的心里荡起涟漪,那至少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

我们在某一刻,共同经历着一样的情愫。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

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谢谢你,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找到了我!岁月静好,愿你幸福,一切都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