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人之下到最大背锅侠,三公到底经历了什么,东汉政治生态初探

 嘟嘟小萌怪i 2020-02-16

在金庸笔下,萧峰是个背锅侠。马副帮主死了,萧峰背锅;养父母死了,萧峰背锅;玄苦大师死了,还是萧峰背锅。

因为萧峰他亲爹萧远山假扮成萧峰的模样做坏事,所以萧峰走到哪里,就把黑锅背到哪里,是个名副其实的背锅侠。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光武侠世界里有背锅侠,现实世界里也有背锅侠。临时工替正式工背锅,副职替一把手背锅,等等。

今天,大鹏就给大家讲讲汉代最大的背锅侠。既然是最大,那绝对不是什么省长、市长能够糊弄。到底是谁呢?三公。

三公这个称谓,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但具体是指哪三个官职,历朝历代的说法却不尽相同。

例如,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西汉则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

但不管怎么说,这三个人都是大领导级别。其中丞相负责国家行政,太尉或者大司马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官员。

可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相权严重威胁皇权,汉武帝实行了改革,让掌管皇室文书的官员尚书管理百官奏章和诏令起草。

就这样,尚书、中书、侍中、侍郎等人形成了内朝决策集团。尽管这些人级别不高,但掌管机密,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汉武帝死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领尚书事,负责管理尚书事务,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丞相渐渐淡化出决策中心。

东汉初期,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后因担心大司马权势过重,改为太尉,同时去掉了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

虽然设立了三公,但手里却没什么权力,政事都归尚书台总理,其长官为尚书令、副官叫尚书仆射(yè),地位崇高。

举个例子。每逢朝会的时候,要给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相当于中纪委常务副书记)专设坐席,号称三独坐。

尚书台又下设分曹治事,侵夺诸卿事权。每曹有主管尚书,副官尚书郎(即侍郎),这就是后世六部尚书的雏形。

活儿都叫尚书台干了,那三公的作用是什么呢?负责背锅。每当国家治理不善的时候,就对三公加以谴责、免官甚至处死。

公元107年九月初一,太尉徐防因天灾、天象异常和叛匪作乱而被罢免。可能是觉得不过瘾。第二天,司空尹勤也因大雨水灾被罢免。

由于天灾或天象异常而罢免三公,徐防乃是首例。但从此以后,以灾异免三公就成了惯例,成了政治斗争中打击排斥异己的惯用手法。

这一不合理的现象,引起了诸多大臣的不满。东汉著名评论家陈忠就上书表示,以前丞相所提的建议,皇上无不听从。

所以出了事就让他们负责,无可厚非。但如今的三公,尽管有一样的名称,而实质却已不同,已经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比如说,官员选拔、举荐、处罚、奖赏,都是由尚书负责的。这些官员执法不公,导致天怒人怨,怎么能把黑锅扣到三公头上。

希望陛下能够明辨是非,立规矩,定方圆,做到上遵循国家法典,下防止臣子作威作福。这才是国家之大幸啊!

大鹏觉得陈忠说得很对。坏事都是外戚、宦官干的,而朝廷反而下诏书责备三公,甚至将其处死、免官,非常不公。

当时的国家权力由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握,这些人拉帮结派,任用私已,有才能又正直的人根本没有什么出路。

就以三公的选拔为例:大多从清廉忠厚而又谨慎小心、循规蹈矩而又熟悉旧典的人中筛选,这样的人往往徒有虚名。

本来三公手中就没什么权力,而人选又那么平庸,却希望三公为国立功,为民请命,这可能吗?背锅还差不多!

如果皇上真的信赖三公,并将权力交给他们。他们却不能举贤任能,致使百姓不安。到那时候,再处罚三公,才算是权责分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