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个人情感的表达”,那到底是怎么样的情感表达,又有谁会care(关心)呢? 魏启铭(已故) 墨绿与艳红的空间 纸本油画/35x38cm 1997年作 也许,对于绘画技法、技巧很多艺术家都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要想出现差异化,就只能靠个人独特的情感与思想表达了,不同的性情传递能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当然有“响炮”,也有“哑炮”。 但是,他们表达的这种所谓的“个人性情”是否成立?是无病呻吟,还是陈词滥调,抑或只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我陶醉。 陈明华 海上佛光 80x100cm/布面油画 当这种性情的表达,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对人性的反思与怜悯就是艺术的天花板),或者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才有可能产生“共鸣”;艺术家的性情表达不应该只是个人单纯的喜怒哀乐,“狭隘”的性情每个人都有,不值得单独请一位艺术家来表达。 董浩 童年往事 40x55cm/纸本水墨 然而,这种性情的表达想要让人care,也有一条捷径:那就是让自己成为社会名人,或者某一领域的名人。要想让别人去关注和了解你的思想与情感,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时间的过程,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吸引力,才有“被共鸣”的机会。并且对于名人,因为崇拜心理在作祟,总是更容易包容和被动接受他们所表达的性情。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罗斯科,该作品曾被拍出7280万美元 这也是,为什么面对历史上的著名艺术家,我们更容易去接受他们,即使他们的作品抛弃了基本的绘画理论和技法,我们依然愿意去接受他们所传递的那份性情或者纯粹的思想。 如果你care我写的东西,请为我打Call ! “点赞”是一份鼓励,“转发”是一份肯定! 子阳艺藏 出品 | 原创精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