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审美04】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又该如何与艺术相处?

 假装懂艺术 2020-02-16

物质生活基本满足后,就需要精神生活的丰富,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共识。

而作为文化一部分的艺术,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艺术既可以给你最直观的视觉美感享受,又可以引导你从思想上到达不同的层级,去看待世间万物。

杨荣世 春雨过后 布面油画/60x80cm(在售)

阿诗玛的故乡/云南圭山 写生

艺术可以很复杂,因为人类已有几千年的文字/图案文明”的积累,不同时代的艺术流派和风格又截然不同,但都只是那时的时代特征在文化艺术上的典型反映,了解了时代脉络(可重点参考【独立审美02】),也就很清楚了。

但是,艺术也可以很简单,它就是人们在所处的时代的精神生活,记录着人们的所思所想。只是不同人虽然站在了同一座塔上,看着这个时代的“风景”,但是站在不同的层级,视野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想站在第几层看呢?

高峰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 布面油画/100x100cm(在售)

目前的艺术环境是被“专业人士”搞得太复杂了,我还是喜欢把艺术看得简单一点。

对于实用主义来说,艺术可能是一无是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艺术也可以是人的最高精神信仰。

世界顶级画商高古轩曾说过:“我从来都不认为艺术市场是一个所有人都能来玩的地方,我相信艺术应该大众化,但当你真正进入这个领域,你就会发现,它其实还是一个精英的世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精英——有多少人真正读诗呢?”

我还是很想让艺术变得相对大众化一点的,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学习,去体验,去思考,让自己能读懂艺术。精英化与大众化永远是一对矛盾,我更愿意推动:让大众去享受一份属于自己的艺术。(这也是我写【独立审美系列】文章的初衷)

大卫·霍克尼 艺术家肖像(泳池与两个人像)压克力 画布 213.5 x 305 cm 1972年作

纽约时间11月15日晚,该作品以9031万美元成交,霍克尼问鼎“最贵在世艺术家”

斯坦伯格曾说:“当代艺术的本质就是表达这个世界的重压、焦虑和紧张,因为艺术被假定为生活的镜子。”当代艺术已经是完全商业化和资产化,已经不是简单的艺术问题了。

透露一个小贴士:一个人性格与喜好的底色是由其3——18岁的人生经历决定的,这个关键的成长期,既是生命个性的起点,也为后来的人生埋下了无数的种子。艺术其实就是在不断满足这个时期的情感诉求。

所以要如何与艺术相处?

去寻找自己3-18岁那段青葱岁月,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烙印,刻骨铭心的文化记忆,一辈子的来来去去,只是为延续或丰满那段萌发期的初心。

杨明 赶集归来 纸本设色/68x136cm(在售)

很多人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感情表达和自我的艺术特色,或需要一点与众不同,这无可厚非。更有甚者故意追求一种让人看不懂,最后搞得连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我倒是觉得,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更多地应该是思考,并将那份独特的思考完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不是假装在营造一种“艺术的感觉”,应该是自己真真切切的反映,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与思想维度,并影响一部分人。

如何与艺术相处

融入到平凡至极地的生活中

这或许

只是万千答案中的一个

但就是我想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