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常犯的错误学习方法 1、大量的集中的练习。 这种学习方法,相信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用过,实验证明,是一种极其低效的学习方法。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第一组人:一次性连续读10遍; 第二组人:每隔10天读一遍; 一个月后用考试来检测成绩,第二组人的成绩明显比第一组要高于很多。 集中学习让人们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很努力,已经记住了,实际上此方法对短时记忆也有效,但却比较难以形成长时的记忆。 2、学习是件轻松的事。 我们相信,学东西越轻松,学习效果越好。研究证明,事实与大家的理解恰恰相反。只有当头脑被迫工作时,感觉困难时,才会将所学的东西记得更牢靠。 只是学习,很容易,比如只是看看。想要学好,记住所看内容,形成长时记忆,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了。 不信,你可以用几分钟的成本来做一下实验: 请你接下来认真、专注、仔细、完整的看完此文后,立即闭上眼睛回顾,哪怕是一分钟,你只需努力的去回忆,回忆的越多,你能记住的就越多。回忆不出来,没关系,再看一下,再回忆,确保自己能够在心里完全回忆出来。 你可以试试看,按要求这样做完后,明天还能记住多少内容?也可以和其他阅读做对比实验。 二、正确的学习方法 1、间隔 间隔练习可以使知识储存的更牢固。 大量实验证明,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为有效。因为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要得到加深,并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 就像吃饭,吃完饭,你需要留一点时间消化完,然后才能吃得进下一顿。 2、穿插与多样性 在练习中插入两个以上的主题或技能,或进行不同种类的练习,也是一种远胜于集中练习的学习方法。 一方面,不同的学习内容使用的大脑区域不同,可以使大脑保持新鲜感,不易疲惫。 另一方面,穿插或多样性的学习更有挑战,难度更大,越有利于巩固到大脑的记忆中去。 比如你可以记一会英语单词,做一会数学题,再练习一会钢琴。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给孩子安排学习的,穿插与多样性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即充实,又高效。 3、检索与回忆 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告诉我们,反复检索可以加强记忆。 1)考试与测验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策略。 每次考试就是一次检索回忆,就是一次加强记忆的过程,对发现的不足及时重新学习可以掌握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 所以刷题能考高分是有道理的。 如果关注所学是否掌握,通过考试强化已知,弥补未知,以这种心态多刷题考试,是有大有裨益的。 所以当孩子没考好,我就说:太好了,我们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应该重新巩固学习,下次就不会再做错了。 2)先思考再查翻答案查资料。 这个与检索和回忆相关,看到题目,先思考,就是检索和回忆的过程,这种做法会加强记忆。试着自己想答案,哪怕是错的,也非常有价值。 一开学都将练习册的答案部分撕下来,让孩子先思考先做,不要想着看答案,做完后再来对答案。这样有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 4、学习要有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学习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如果“很轻松”,那很可能你没有什么进步,或者没有学习到什么新的东西。 刻意练习也是如此,毫无乐趣可言,越是困难和艰苦卓绝,学习效果越好。 但是也要记住一点,不要太难。 5、与已知取得联系 长期记忆的容量几乎没有上限,你知识越多,越有可能为新知建立联系。 这就是知识的滚雪球或复利效应。新知建立在旧知之上,与已有知识联系越紧密,越容易记住。而且更容易将彼此相关联的概念或技能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个有意义的整体,即知识块。 6、要努力要勤奋 努力学习能够改变大脑,扩展你的能力。 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就越多。 无论你想精通什么,你完全不需要超人的基因,你只需要够的自律,有勇气,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有目的的练习和反复的应用,都能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 学习的执行力比学习的技巧更重要。 现在请你立即闭上眼睛回顾,哪怕是一分钟,你努力的去回忆,回忆的越多,你能记住的就越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