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艺术品上拍前的估价到底是从何而来?

 老船长369 2020-02-16

近现代书画作品,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吴冠中等大师级人物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一经出现就会成为全场焦点,其价格往往动辄上亿。细心的藏友可以发现,拍卖作品往往上拍前便会有估价,那么这个估价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2017年保利秋拍 9.315亿元


艺术品交易的平台有两种:画廊(包括私下交易)和拍卖行。前者是静态的、一对一的,是以定价进行交易;后者是动态的、一对多的,以估价进行交易。拍卖行的估价如果过低,在竞拍的过程中可以一路飙高,如果过高则可能导致流标。如果估价大概符合市场预期,则会在估价的幅度区间成交。

指导性估价与策略性估价

拍卖预估价为客户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下市场情况的途径,邦瀚斯纽约拍卖行负责版画及其他多个部门的资深专家萧娜·布里克利介绍,“我们所有的估价都是根据过去几年中其他可参照拍品的拍卖价格所制定的。我们获得这些记录后,依照相应上拍艺术品在当下的市场可能获得的价格而制定了一个中间价格区间。”

一般来说,拍卖行的估价是根据同类艺术品以往成交价格的平均数形成的。这种估价称之为指导性的估价,是拍卖行估价实践中最基本的方式。大部分拍卖中,约有50%的作品会在高低估价的区间内成交。

那么,指导性估价是如何定价的?

通常情况下,拍卖行的指导性估价是根据同类艺术品以往成交价格的平均数形成的。在图录上,它呈现为一个估价幅度。如一件乾隆官窑器,标价为80万美元至120万美元,低估价为80万美元,120万为高估价美元,这是指专家认为根据以往的成交记录,这件作品的落槌价应当落在80万至120万美元的价格区间。

而策略性估价,则是以低标的策略吸引买家,进而达到可能的高卖的结果。在佳士得纽约赛克勒专场的藏品专拍中,100件艺术品的估价远远低于国内的市场价,引得国内藏家蜂拥而至,成交价格则是估价的两倍半,许多拍品都以估价的三五倍成交。这是因为该专场是塞克勒遗存的信托拍卖,信托执行人对拍卖行的低估价并不斤斤计较。况且塞克勒的藏品已陆续在佳士得拍过多次,每次都以低标高卖的结果博得皆大欢喜的结局。


裂隙、笔触、钤印、水印、铜锈……诸多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艺术品的估值和最终成交价。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专家莫友柯(Malcolm McNeill)解释道,在中国书画过去1500年的历史中,临摹书画大家之手笔甚至模仿其签名,都是艺术家精进绘画技巧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判断作品的创作日期和鉴定真伪这样的问题便显得较为棘手。

在专家的火眼金睛看来,解决问题的线索其实都隐藏于作品之中。专家说道:“对大部分艺术家而言,创作书法或签名时的惯用笔势都果断决然,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伪造者的笔触则难免更显拖沓,缺少自信,你能看出他们在落笔时的停顿和迟疑。”

艺术家钤印也同样有着很深的学问。“仔细观察印章后你就会发现,每方印都有微小的裂痕或缺口,想要完美复制这些几乎是不可能的。”莫友柯如是说。极富专业素养的佳士得专家能够看出印章这些细微之处,而这些发现对于中国书画作品的估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曾巩 《局事贴》 成交价:2.07亿元

综上所述,价格只是吸引拍卖买家的众多因素之一。“人们收藏艺术品有著一系列的理由,其中一个当然是投资,但是我们有著很多客户是出于学术目的,价值固然相当重要,但是在其中还包括情感的因素,并非完全出于金钱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