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有明末忠臣榜,此人绝对排名前三,才干强过史可法、左良玉

 金色年华554 2020-02-16

大明帝国的最后十八年:悲歌南明(二十三)

李自成从西安撤退,一路上损兵折将,好不容易摆脱了清军阿济格、吴三桂等的追击,到达了大顺朝仅剩的国土——襄阳四府,在这里,迎接他的是之前被留守此处的大顺果毅将军白旺。

李自成东征

李自成眼看白旺手下的七万多湖北大顺军是一支精兵,又有了主意。清军实在太凶悍,咱打不过,但打打明朝的那帮窝囊废,李自成觉得还是绰绰有余。清军迟早是要南下进攻南京的,有了白旺这支兵力,他想要抢在辫子兵之前,攻占南京,席卷江南。江南这么富庶,拿下江南,比拿下北方实惠得多,从对手上看,明军也比清军好打许多。

从表面上看,这个方案切实可行,从战略上看,再一次暴露了李自成的短视。

襄阳四府,白旺已在此经营了一年多,如今形势比较稳定,是大顺朝最后一块可靠的根据地。如果要打南京,势必带出湖北的大顺军主力,兵力被严重削弱的襄阳地区,无论是面对清军还是明军的进攻,都将捉襟见肘,难以支撑,没有兵力的依托,像之前山东、山西、河南那样到处反叛,也不是没有可能。

况且,如今清军阿济格部始终在后面紧追,并没有放弃追击李自成,万一进军江南战事不利,后方襄阳又被阿济格夺取,大顺军就欲哭无泪、进退失据,很可能被明军与清军联合绞杀。

宋献策、白旺等都对这个计划明确表示反对。


他们认为,如今固守襄阳,先击退阿济格,才是正确的方案。击退了阿济格,则无论向南还是向北发展,都成为可能,有清军在后方虎视眈眈,却主动放弃经营稳固的襄阳,实在是不智之举。

李自成使出了一票否决权,大手一摆,我是皇帝听我的!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中旬,李自成率领自己手下及补充的白旺部共二十万人,浩浩荡荡出师湖北,目标南京。

欲取南京,必先下武昌,武昌正是南明宁南侯左良玉的驻地,莫非李自成认为自己是左良玉命中的克星,丝毫不把这位手下败将的几十万大军放在眼里?

其实李自成现在很感谢左良玉,恨不得请他吃饭,把酒言欢。

因为,早在李自成还没到达武昌,武昌就成了一座空城,不光是没兵,连居民都没剩下了多少。他的老对手左良玉这时已经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倾巢而出,顺江东下,去南京找马士英麻烦去了,临行前,他下令,把武昌百姓屠戮一空。


左良玉东下

李自成东征,引发的后果是左良玉东下,左良玉东下,又会触发什么后果呢?

这两个冤家对头,所做的事情却一样的可笑。李自成抛下经营较为扎实的襄阳地区东征,等于是请阿济格入主湖北,左良玉更谦虚,李自成一动,他也立马挪窝,向李自成招手:来来来,老李,你一路辛苦了,先来武昌歇歇脚。他自己,则倾巢出动,目标是南京。

左良玉放弃武昌,有两个原因。

一是军事上。

军事上,左良玉可以打得张献忠认怂投降,却对李自成屡战屡败,几无胜绩,被爆出阴影。有时候,世界上确实有相生相克的两种人,所以有“克星”这一说,比如战国时期孙膑可以说是庞涓的克星,李自成可以说是崇祯的克星,怎么打都打不死,再比如左良玉与李自成。

所以李自成东征,必定会与左良玉交战,况且大顺军东征的兵力不少,达到了20万,左良玉实在没有战而胜之的把握。况且,就算运气爆棚,这次能战胜李自成,自己的实力也会因此受损。在如今的时局下,手里有兵才是王道,自己坐拥几十万大军,朝廷尚且对自己不咋地,如果没有了兵力,还不落得个被吞并的下场。再退一步考虑,就算自己击败大顺军,接下来还要面对阿济格清军的威胁,自己早年在辽东与后金交战无数,了解这群辫子兵的凶悍,拿自己损兵折将的部下,如何能抵挡如狼似虎的八旗兵。无论同李自成交战后果如何,算来算去,都是个亏本生意。


二是政治上。

政治上来说,此时南京政权正因为“太子案”“童妃案”等闹得满城风雨,掌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引起了官员们的强烈不满。自己早就看不惯马士英,不止一次放言要去南京砍了他的脑袋,如今,这正好是个绝佳的借口,以“清君侧”为名出兵,一则可以避战大顺军,二则可以捞取政治上的好处。至于武昌,放弃固然有点可惜,但武昌与南京比,显然后者更有吸引力,大丈夫做事,要懂得取舍,加上部下、幕僚等都建议左良玉出兵,事情就更加好办。

左良玉的部下们为了师出有名,甚至还煞费苦心炮制出了一个“太子密谕”,声称奉先帝太子密谕前往南京救护。先帝太子,也就是崇祯太子朱慈烺,南京的“太子”,早已由见过朱慈烺的大臣辨认过,确认是假,真正的朱慈烺早就遇害,北京被攻破之时,与南京的联系早就被切断,不知朱慈烺是如何灵魂附体,告诉左良玉一年多后南京发生的事情。

宁南侯左良玉大军,浩浩荡荡顺江东下,四月初一,到达九江。出了湖南,就不是左良玉统辖的范围,现在驻节在这里的,是江西总督袁继咸。


忠肝义胆袁继咸

如果有个明末忠臣榜,袁继咸绝对排名三甲。

袁继咸,天启五年进士,通晓军事,仕途初期一直在大明教育界任职,官声甚佳。他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在崇祯七年,被诬告贪污受贿,崇祯将他下狱,结果引发山西百余名生员随继咸入京为他鸣冤,这还只是小意思,整个大明官场上下达千余人联名为他申冤,轰动一时。

民意如此,崇祯经过严查,最终将袁继咸官复原职,诬告他的巡按御史张孙振则被贬官戍边。

崇祯十年,袁继咸由文转武,逐渐接触军事,抵御流寇,立功甚多,崇祯十五年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

李自成在朱仙镇大败左良玉后,左良玉撤到武昌,由于武昌的藩王楚王没有供给他兵员粮饷,左良玉就自己动手抢,抢完了为了保存实力,退到九江,武昌遂被张献忠攻克,楚王也被沉江。

袁继咸当时刚上任,他在芜湖与左良玉会面,使出激将法,晓之以理,终于感动了左良玉,发兵击败立足未稳的张献忠,收复武昌,从此左良玉军就驻扎在那里。

袁继咸是明末少数始终能看清形势的人,弘光登基之后,想要加封拥立有功的四镇总兵和其他武将,袁继咸上疏建言,不该加封拥立之臣,这样会使得跋扈的风气盛行。朱由崧表面上赞成,转过身去就置若罔闻。

弘光帝酗酒好色,醉生梦死,几乎不理国事,袁继咸又上疏劝告朱由崧以国事为重,效仿周宣王,勤于政务。这样的建议,当然又被丢到了废纸篓子里。

在清军与顺军在陕西激战时,袁继咸又上疏请求朝廷出兵北伐,收取中原,这点在前文也有提及,得到的回应是为了“联虏平寇”的基本国策,不能出兵。

假使袁继咸能成为马士英、史可法这样弘光朝的重臣,他或许能像于谦那样力挽狂澜,也未可知,至少弘光朝不会崩得如此之快,不过他直言犯上的性格使得他名望虽高,却注定无法真正受到重用。


当然对于袁继咸,大多数人还是买账的,其中就包括左良玉,他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本文为专栏系列文章,持续更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查阅之前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