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品格,还能丰富他的课外知识。从小培养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相当于给他的人生送一屋“黄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他的生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在很多父母都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胎教时给他读书,出生不久之后就会在固定的时间给他读故事书,都是希望能在早期培养他的阅读习惯。3岁之前的孩子基本都是被动阅读,他们认识的字还不是很多,读书大都需要父母的朗读。3岁开始,经过父母的引导,他会尝试着去认字,他基本能读懂父母经常给他读的漫画书。随着他认知的不断提高,认字的速度也会不断提高,求知欲望不断增强。 孩子的读书兴趣是需要培养的。男孩出生之后,父母才会根据畅销书推荐给孩子买一两本图书,孩子翻来覆去接触到的只有那几本书,如此,孩子很容易把书和其他玩具混为一谈,并不会形成读书的意识。对于家中藏书不多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进书店,让孩子徜徉在书海中,感受书店里的读书氛围,培养孩子的读书意识。孩子还小时,父母带孩子去书店要指引孩子选择书籍。等孩子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后,父母可以跟着孩子,观察孩子在看哪些书,必要时给予一些引导。5岁以上的孩子有了读书认知,在逛书店时会发现自己喜欢的图书可能不在父母的选择之列。此时,父母要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适当地允许他购买他喜欢的书籍,让他对书产生兴趣。 太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是否读了什么书,有什么体会。时间是挤出来的,建议父母不管有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来陪孩子阅读。分享名家经典,不仅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能滋润孩子的心灵,更有利于亲子双方在文化修养上的共同提升。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刻也是家庭中最温馨、幸福的时刻,在阅读中,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还未形成阅读氛围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个固定时间定为阅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要克服种种困难,坚持读书,您的家庭中也能形成阅读的好习惯。 和孩子共同读完一本书之后,有些父母喜欢向孩子提问关于书中的内容,或要求孩子复述书中的故事,考查孩子是否理解并记住书中的内容,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阅读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父母不应把阅读变成孩子的任务,且读书是一种“细雨如丝润无声”潜移默化式的滋养,不可能立竿见影。 父母可以把提问变为和孩子聊书,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孩子的理解不那么准确,与父母的想法不那么贴合,但那也是孩子认知高度的体现。如果父母觉得孩子的理解存在错误,可以巧妙地引导孩子,干万不要粗暴地否定孩子的想法。“聊书”是一个平等氛围的平等对话,父母应该和孩子彼此敞开心胸,说说自己的见解,谈谈自己的发现。通过聊书,可以帮助孩子去发现在阅读过程中被忽略的点、好玩的东西,可能经过父母一提醒,为了重温那些有趣的句子,孩子会乐意去重读。 不少父母喜欢给孩子做成长记录,记录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记录日常活动中的童言稚语,这是非常好的习惯,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拍照、录像、记录变得非常便利。回味起来,乐趣无穷。如果父母把这种记录的习惯贯穿于孩子的整个读书历程中,不但会非常有趣,对引导孩子阅读也有很大的帮助。最简单的是记录孩子读过的书和阅读的时间段。有心的父母可以记录得更加细致一些,包括孩子阅读的方法和孩子的反应,提出过什么有趣的问题或有什么样的读后感。通过这些记录,父母可以看到孩子的阅读发展情况,也可以用来重温当时阅读的快乐情景,从而进一步重复阅读或进行延伸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