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做导游的学生跟我说,失业了...... 做景区的,做酒店的,又何尝不是呢。 对于旅游者来说,“疫情”隔离在家,只是把旅游的需求暂时压一压。 从长期来说,疫情终将过去,市场终将启动。旅游者在短期被压抑的需求会在疫情结束以后出现报复性增长,旅游业终将走向正轨。 但是对旅游企业来说,短期内可能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正常年份,春节期间处于年度旅游高峰期,按照相关机构的评估,春节“黄金周期间”,中国旅游市场消费额应该是5000亿元左右。现在受疫情影响,三大市场几乎全部处于停滞状态。 没有外国人敢来了,入境旅游市场没了; 很多国家不欢迎中国人入境了,出境旅游市场也没了; 国内人口都不能流动,所以国内旅游市场也没了...... 相应地,作为旅游供给的企业,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景区、OTA,经营业务突然降到了冰点,现金断流,或许会给一部分企业带来经营和生存危机。 有人问我如何减轻“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我觉得,这种类型的“天灾人祸”,实在是无法提前感知并预警,也很难说有什么预防措施,只能是“事后诸葛亮”。 减少旅游业疫情风险最好的办法是把旅游业做大做强。疫情中我们发现,身体健康的人不容易感染冠状病毒,即使感染也容易通过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一样的道理,只有企业做大做强,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利润率高,现金流充足。停工三个月又何妨?就当休假了。即使有一定风险,企业也能够安全过渡。 中国旅游业之所以在疫情下一片哀号,归根到底还是说明不够强大。此次面对疫情冲击,很多旅游企业经营困难,可能面临发不出工资、经营难以为继的现象。暴露了企业平时经营能力弱,行业平均利润率低的“软肋”。账面上没钱,工资发不出,企业难以为继,老板能不慌吗? 此次“疫情”给旅游企业一个巨大的教训。居安思危,旅游企业要思考应对此类事件的对策,比如从企业经营利润中留存一部分作为应急资金。过去讲“战备粮”,就是这个意思。 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扛过这段灾难? 对旅游企业来说,即使现在督促员工复工,回到工作岗位上,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没有旅游者,就没有钱赚。 相信员工能理解这种处境,疫情如果继续持续,恐怕要能够接受降薪了。 不降薪,可能会失业。 相关部门也要及时出手,通过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毕竟只有让企业活着,未来才能继续缴税啊。 目前文化和旅游部门已经退回了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让一些企业能解燃眉之急。我觉得税务部门还可以考虑研究出台疫情期间的税收减免方案,金融部门可以考虑出台对旅游企业的金融支持,如低息贷款等。 中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的满足是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源泉,人民群众的旅游意识近些年也得到很大提升。有庞大的潜在旅游需求,我们还是要对旅游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只要市场需求重新启动,相应的旅游经济体系就能恢复运转。旅游部门要及时与卫生部门进行信息沟通,确定疫情结束时,通过向旅游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恢复民众的旅游信心。 成博士陕西旅游 我是一个大学老师,年轻时候 曾经骑自行车走过中国20多个省市 2014年起,开始深度游陕西 目前考察过陕西所有区县 我同时是一个摄影、航拍发烧友 拍摄了20万张陕西旅游的图片 当然,我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者 我更是一个旅游研究者 我发起成立了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所 传播陕西旅游,讲述陕西故事。 合作请联系:成博士,微信号(182208217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