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文物+历史事件”,陕西这个博物馆有特色!

 成博士旅游频道 2020-02-16

一般情况下,我们去博物馆参观,是以历史朝代和文物为主线的。

近日,小编参观了渭南博物馆,发现它的展览是“人物+文物+历史事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渭南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素有“三圣故里,华夏之根”的美誉,在这片土地上,字圣仓颉创造了文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史圣司马迁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两千多年来,曾出过隋文帝杨坚等6位皇帝,宋代名相寇准等80多位宰相,唐代大将郭子仪、爱国将领杨虎城等300多位将军以及著名诗人白居易、水利大师李仪祉、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可以说,上下五千年,渭南地区走出来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绝对是中华大地上罕见的。

渭南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渭南市行政中心南。2016年开馆,是目前陕西地级市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博物馆。

基本陈列《与华相宜——渭南故事》,将渭南历史分为史前、夏商周、秦汉、隋唐、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8个部分,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著名人物、重要事件进行组合陈列,系统展现了渭南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渭南悠久的历史文化。

走进博物馆展厅,有四个大字,“与华相宜”,来自一块汉代瓦当。这块瓦当出土于华阴市,瓦渣梁是西汉时期京师粮仓的遗址所在地。此瓦当呈圆形,直径14.8厘米,中心圆钮突出,四个字呈双界四格分布,字体为篆体,顺时针旋转读法。

博物馆展览有一些珍贵文物,让人印象深刻。例如这件陶鹰鼎。

这件文物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它的外观像一只站立的雄鹰,双腿和尾巴形成三个器足,背部和翅膀间有一个圆口,将器物特征与鹰的外观巧妙地融为一体,很像一件陶质的鼎,所以被称为“陶鹰鼎”。据说,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鸟类造型的陶器仅见此一例,开启了商代鸟兽形青铜器的先河。

与华相宜瓦当。

蚕茧型陶器

不过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历史人物。人物故事绝对是渭南博物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说到渭南最早的知名人物,就是白水仓颉了。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传说他是渭南白水人,是他发明了文字。今天白水县有仓颉庙。

白水还有一个圣人,叫做杜康,称作“酒圣”。传说杜康造酒,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要我说,当初就不该有这门技术,古今往来,喝酒耽误了多少事情啊。

这一时期还有一位叫做雷祥的,是医陶始祖。其墓位于白水。

当然,以上几位是传说中的人物,那个阶段的历史是一笔糊涂账,至今也没人能说清楚。还没有被考古证实。接下来出场的,可都是实打实的渭南人。

战国时期,渭南出过一些军事家,例如司马错、王翦。

司马错是韩城人,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率军灭亡蜀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率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之地。

王翦是渭南富平人,仕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司马错有一个八世孙,叫做司马迁。司马迁,我就不多介绍了吧,一部《史记》,他的贡献比很多皇帝都大。

东汉时期,渭南有个让后世尊敬的人物。关中夫子--杨震。从这里,在接下来的上千年,弘农杨氏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浓厚的一笔。

杨震,弘农华阴人。东汉时期名臣,曾任太尉。在历史上,以“四知先生”的典故,广受士大夫阶层的崇敬。

所谓“四知”,说的是杨震路过昌邑时,他举荐的一个下属王密去看望他,晚上送给杨震金十斤。杨震说:“老朋友知道你,你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离开。

杨震在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拒绝下属行贿,这种节操和境界可以说是为官楷模。

弘农杨氏历史上辉煌的顶点,就是出了一个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隋文帝杨坚。杨坚是杨震的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败突厥,被称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了科举取士的制度,使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在国外《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名82位。是中国仅有的几位入选者。

随后的隋炀帝杨广,也是纯真的杨氏后人。当然杨氏不只出政治家,同样出过文学家。比如东汉著名的杨修,可惜被曹操杀害了。初唐时期,杨氏还出了一个诗人,叫做杨炯。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唐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一首《从军行》,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尤其是最后一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给了军人极大的肯定和鼓舞。

后来,唐代时候,宰相杨国忠,贵妃杨玉环,都是弘农杨氏后人。

唐代,渭南有个叫郭子仪的,成为影响唐代进程的历史名人。郭子仪是今天渭南华州人,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是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中兴的第一名臣。

大诗人白居易。渭南下邽人。唐代和李白、杜甫齐名的诗人。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唐代以后,长安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经济中心也迁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宋元明清时期,陕西不复往日的辉煌。

宋代以后科举考试,陕西能高中状元,并且最终位极人臣的非常少了。据统计宋代以后,陕西只有寇准、王杰、康海曾经中过状元。

其中寇准和王杰都是渭南人。寇准是渭南下邽人,和白居易是一个镇上走出来的,晚了几百年。

下邽镇除了白居易和寇准,唐代还出了一个名将张仁愿,是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一个小镇出了三个大人物,并称“下邽三贤”。

寇准是北宋名臣﹑诗人。两度入相。1004年,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北宋,宋朝面临立国以来最大的考验,正在此时,刚刚升任宰相的寇准要求真宗坚决抵抗,并鼓励真宗亲自前往前线以示必守之心,真宗听取了寇准的建议,宋军士气大振,宋军在与辽军的战斗中斩杀其统帅萧挞凛,辽军士气大挫,最后不得已提出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为两国赢得了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寇准可谓功莫大焉!

王杰,是渭南蒲城人。当年王杰参加科举的时候,其实并非排名第一。古代考中三甲的最后都要被皇帝亲自考核,乾隆本身热衷歌词诗赋,在接见的过程中,发现王杰的字迹非常漂亮,随即下令王杰为第一名,乾隆的这个改判,让王杰成了清朝开国以来,陕西出的第一位状元。

后来王杰多次升迁,历任上书房总管,不久后又任军机大臣,和和珅是一对死对头。

王杰为官清正廉洁,以敢于直言著称,在乾隆时期,他不畏和珅的权势,多次当着乾隆和群臣的面,痛斥大贪官和珅的奸诈贪婪。后来和珅锒铛入狱,因迫于其内外的势力,竟无人敢担任主审,王杰挺身而出并秉公执法,将和珅判处死刑。至今,在韩城市还保留着乾隆和嘉庆皇帝赐给王杰的金匾。


进入民国,渭南这块土地的革命志士就更多了。众所周知,中国革命最早主要的阵地在南方,因此湖南、江西、四川革命家的数量要多一点。

但是渭南走出来的革命者,也是非常可观的。

井勿幕,渭南蒲城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1905年加入同盟会,而后奉孙中山之命回陕发展组织,任陕西支部长。1906年再赴日本,与赵世钰等在东京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1918年在陕西兴平县被奸人设谋杀害,时年31岁。陕西军民为怀念井的不朽功勋,曾将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即今小南门)。1919年6月12日被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陆军中将衔。1945年11月19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胡景翼。渭南富平人。1910年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在耀县组织起义失败后流亡到日本。1915年护国战争时期奉派回国。1917年护法战争期间加入于右任在陕西组织的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1920年直皖战争后被直系收编为陕军第一师。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又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

王尚德,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2月转为中共党员。他是陕西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也是党、团组织和农民协会的创始人。他为革命事业培养造就了大批有为的人才,组织发动了震动全国的“渭华起义”和农民革命斗争。1946年被敌人杀害。

杨虎城。渭南蒲城人。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1936年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1928年,渭南爆发了共产党领导的渭华起义。刘志丹、谢子长都参加了。此后起义失败,刘志丹去了陕甘边,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谢子长后来到陕北,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两块根据地于1935年连片,成立了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的最终落脚点。

李仪祉,渭南蒲城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黄河下游的治水思想,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亲自主持建设陕西泾、渭、洛、梅四大惠渠,树立起我国现代灌溉工程样板,对我国水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陕西人民受益尤大。

杨钟健,渭南市华州区人,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恐龙研究界的泰斗。

张奚若。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历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暨联大、清华政治学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奚若历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提议者。开国大典时候,站在毛主席后面的白发老者就是他。

杜鹏程,陕西韩城人,现代作家。中共党员。大学毕业。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夜走灵官峡”,是我们都学习过的课文。

屈武。五四运动时期,作为10名学生代表之一,向总统徐世昌请愿,他激于爱国的义愤,冲着徐世昌声泪陈词:“如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以死力争!”说罢,就以头碰地,顿时血流如注,史称“血溅总统府”,屈武被誉为“爱国英雄”。屈武早期跟随陕西著名革命家于右任,并成为于右任的女婿。国共合作期间加入共产党,后被中共北方区委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遇上苏联党内进行“大清洗 ”,被联共(布)当局以“违犯军纪”等“莫须有”的罪名,发配到北冰洋岸边的一座小城服苦役。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当局才将屈武从流放地送回莫斯科。1938年秋回到重庆。新中国成立以后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宗逊。历任红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冀中抗日、百团大战、解放西安、解放兰州、解放青海等战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成博士陕西旅游

我们的愿景:传播陕西旅游,讲述陕西故事。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shaanxi_tourism)

一个旅游教育者

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

一个旅游研究者

发起成立陕西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所;

一个深度旅游者

10年间自行车走遍中国大陆,到过陕西所有区县;

一个摄影爱好者

拍摄了关于陕西旅游的20万张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