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最近西安推出了一台“三秦印象.我的长安城”?去看看!

 成博士旅游频道 2020-02-16

昨天晚上受邀请去看了一场“三秦印象.我的长安城”文化演艺。

最近一些年,印象系列的旅游演艺非常火,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将地域文化特色浓缩在一两个小时的实景演出或剧场演出当中,对外地旅游者进行文化展示,是旅游目的地丰富旅游者夜生活,扩大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

别说,西安还一直真的缺乏一台这样的演艺。华清宫景区推出的《长恨歌》截取了盛唐文化的一部分,在旅游演艺市场取得了很多的成功。但西安市场上还缺乏一台城市印象系列的演艺。

因为自己对演艺行业并不很了解,这方面知识很缺乏。所以去之前,特意网上做了功课。按照介绍,这台演艺被称作“大型4D全息五感情景舞台剧”。

该剧今年年初推出,项目位置在碑林区。剧作以印象、雄风、盛世、八景、诗书、情缘、声色、味道、特色、西安十个篇章,全面展示古都文化风貌,浓郁的陕西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是一台汇集经典秦腔、老腔、陕北民歌、相声等陕西文化元素的综艺舞台剧,让观众能沉浸式体验全新的艺术享受;通过固定演出团队、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三秦地域特色节目,通过一条主线演绎三秦故事,一剧看遍陕西五千年。

看到介绍,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样的感觉:这个剧,要想做得完美,太难了。因为西安这个城市,历史上3000年建城史,1100年建都史,周秦汉隋唐如此多的文化符号,一个小时内,到底能看到那些呢?

我昨天是去玩摄影的。下面跟随我的镜头,一起欣赏一下这台演出。

演出地点是南门外三秦大剧院

以前这里是陕北民歌大舞台,

所以整个大厅装修设计有浓浓的陕北文化元素

演出开始,大幕拉开。

我就在琢磨,这台剧的主题,

究竟要展示的是三秦文化,还是长安城文化?

这恐怕是两个概念。

长安历史上很辉煌,但也涵盖不了陕南和陕北。

如果把陕南陕北的文化元素也加进来,

短短一个小时如何呈现?

我昨天的位置是第一排中间C位。

略微偏了两个座位,

所以图片角度稍微有点扭。

首先是对陕西和西安有一个短小的视频加旁白介绍。

对于外地第一次来陕西的旅游者来说,

是有帮助的。

然后两边墙上出现兵马俑

这么说是跳过周文化了,

直接从西安最重要的IP--兵马俑开始进入正题。

整体风格,是古典加现代。

古代服装,现代艺术形式。

接下来画风一转,

打着灯笼的宫廷侍女出来了。

我光顾着拍照了,

也忘记是否有旁白。

估计是展示汉文化?

当天晚上最华丽的服装出来了,

旁白介绍是杨贵妃代表的大唐文化。

我多上几张图,看看贵妃娘娘的造型。

接下来仍然是唐代侍女舞蹈。

灯光变幻,呈现不同色彩。

看得出来,

剧组想尽可能多展示陕西的文化符号。

接下来上场的是玄奘。

玄奘出场稍微有点短。

下一幕转到小姑娘读唐诗。

都是耳熟能详的。

不同之处在于她是用陕西话读的,

所以现场观众感觉很不错。

接下来,薛平贵与王宝钏出场舞蹈。

蓝色的冷色调,象征着王宝钏18年苦守寒窑的艰辛。

突然灯光效果由冷转热。

大红色的喜庆,京剧登场。

我就喜欢这种暖暖的色调

画风再一转,

民国风格出来了。

变化莫测啊!

工作人员给观众送来了小点心,

我只记得有石子馍,

我那时候忙着拍照,

还是旁边的哥们给我分享了一块。

回头拍张观众

接下来进入互动环节。

有两位幸运观众可以吃到正宗的陕西油泼面!

这位大哥第一个上场

按照陕西人的规矩,

吃面必须要“圪蹴着”。

第二位是女士

没吃上面的观众也很开心

演出继续

“皇帝”上场

主持人声情并茂

陕北姑娘上场

非遗项目表演

一首“西安人的歌”

鼓乐

演员出来谢幕了

观众和演员合影

总体上来看,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呈现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有点让人目不暇接。真的有种“上下五千年,悠悠穿越来”的感觉。不过也正是因为想要呈现的内容太多,很多片段和场景都是点到为止,有些意犹未尽。

当然,受摄影表现形式的局限,静态图片很难展示精彩的声音和动态画面。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建议还是去现场体验更好。

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对该剧本身不敢乱加点评。欢迎各位专家发表高见!

成博士陕西旅游

我们的愿景:传播陕西旅游,讲述陕西故事。

我们的目标和定位:系统挖掘陕西旅游资源;

为陕西旅游从业者提供最新旅游思想;

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公益旅游教育。

长期接受关于陕西旅游研究、旅游攻略、旅游教育类型优质稿件!

随时欢迎有兴趣的大学生加入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