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陕西工业的荣耀,今朝传承文明和记忆的旅游景区!

 成博士旅游频道 2020-02-16

本文原载东航旗下《东方商旅》杂志2018年第四期,作者为本人。未经杂志和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在古城西安的东部,有一片炙热的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沸腾过一个企业,记录了一个钢铁时代的变迁。它见证了陕西钢铁工业的艰难起步,见证了“全国八大特钢”之一的陕西钢厂44年的辉煌与沉寂。

1.历史:老钢厂半个世纪的起落

钢铁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的基础,钢产量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钢产量极低,无法生产飞机、大炮、坦克、机枪,导致长期被动挨打。建国以后,钢铁工业被作为重工业的代表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在1958年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工业方面,提出了“以钢为纲”的口号,紧接着,一个全民大炼钢铁的高潮扑面而来。

陕西省委和西安市委根据总路线精神,为打破陕西没有钢铁的窘境,决定在西安东郊建设一座钢铁厂。1958年,陕钢厂建厂,一批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鞍山、本溪、抚顺以及太原、上海等钢铁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齐赴西安,揭开了钢铁大会战的序幕。1958年7月1日建党节,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西钢会战破土动工。当年的创业者,在理想和信念的感召下,白天汗流浃背,晚上挑灯夜战。“先生产,后生活”是当年提出来的建设口号,“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是创业者的力量源泉。到当年10月炼出了第一炉钢。但是3年后,随着国家钢铁工业的调整,西安钢厂全面停产下马。之后主要作为军工企业,生产冶金军工产品,名称也几度变更,直到1975年,更名为陕西钢厂。80年代中期以后,陕钢的军工产品生产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达到生产的辉煌和鼎盛;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型,到1998年老钢厂资不抵债,被迫停产;半个世纪已逝,起起落落,悲欣交集。2002年正式被西安建大科教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更名西安华清科教产业集团)收购。

2.重生:老钢厂创意产业园

曾经辉煌无比的老钢厂,沦为遗址。如何处置老钢厂遗留工业资源,成为摆在华清科教集团面前的一个难题。首先,老钢厂这片苏式建筑是一定时期城市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载体,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不能简单城改拆迁推倒重建,保留一代人的城市乡愁。其次,对旧工业遗存,需要保留、改造、活化利用,使其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生命常青。

近些年,随着大众旅游市场的崛起,旅游需求已经跳出了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乡村旅游、城市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其中依托工业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以旅游为主导带动餐饮、住宿、文化、艺术等业态,实现综合发展。是一条被证明既能保护原有工业资源,又能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道路。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诞生了。项目将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历史文化及城市生活有机融合,集工业旅游、创意办公、产业研发、自主创业为一体。将创建成为适合办公、餐饮、会所、商展、出版、演出、艺术、设计、投资等各种业态的文化产业平台和城市高品质主题园区。

“钢厂印记”博物馆

本着对老企业历史的尊重和文化传承的需要,建立了“钢厂印记”博物馆,对陕钢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归纳,为园区新增一处承载历史记忆,传承精神文明的基地。

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

西安城市记忆博物馆收藏了上世纪西安普通市民的生活用品。如铝制饭盒、饭碗、汤勺,竹制菜篮等,瞬间将人带回了几十年前老西安社会的生活场景,帮助今天的西安人强化城市记忆,并给外地、乃至外国朋友,提供一个了解西安的新的视角。

老钢厂艺术中心

作为全国分布的CBC建筑艺术馆之一,是一个特别设计的文化与艺术展示空间,不定期的举办各种艺术展览、讲座、峰会、论坛、表演等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吸引了来自建筑、文化、艺术、设计等行业人士的关注和到场参与。

钢铁主题酒店

依托原有老厂房,改造了钢铁主题酒店“左右客”,外立面和内饰的很多部分均由钢材制成。据了解,建筑所消耗的钢材相当于巴黎埃菲尔铁塔的1/20,并具有想象力地加入了水泥、红砖、绿植、油画等元素。

老钢厂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方式,将为西安五十年代的城市建筑文化保留一处基底,留住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成为一处可触碰可走进的城市乡愁承载地,也将会是真正的城市创意引擎,工业遗产存量盘活的践行者。

成博士陕西旅游

我们的愿景:传播陕西旅游,讲述陕西故事。

我们的目标和定位:系统挖掘陕西旅游资源;

为陕西旅游从业者提供最新旅游思想;

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公益旅游教育。

长期接受关于陕西旅游研究、旅游攻略、旅游教育类型优质稿件!

随时欢迎有兴趣的大学生加入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