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全国不少地区都致力于打造所谓的“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据成博士不完全统计,有这样上进心的城市,全国差不多有一百个。 其实,先不说能否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许多城市,能否称为旅游城市,都是要打问号的。 这篇文章是我博士论文的一部分。为了不造成概念混乱,我在这里不引入新概念,仅仅讨论城市功能问题。 其实我也有很多疑惑的,欢迎大家探讨!一、哪些城市听起来像是旅游城市? 现代城市不是封建堡垒,每一个城市都有旅游接待功能,都接待一定数量的旅游者,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叫旅游城市。 笔者曾对社会各层次人员进行了口头调查,向被调查者询问哪些中国城市是旅游城市?得到的名单包括:黄山、三亚、丽江、张家界、大连、青岛、南京、西安……大部分人不认同沈阳、郑州、长沙、深圳、重庆,甚至一部分不认为上海是旅游城市(当然,我保留意见)。 哪里出了问题? 事实上,上海一直是统计上中国接待旅游者人次最多、旅游收入最高的城市。然而,当笔者翻阅了一系列上海城市规划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后,发现在上海城市性质的表述上,却没有旅游城市的提法。《上海城市规划1999-2020》的表述是: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如果说1999年,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尚不突出,没有写进城市规划,那么2010年《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上海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没有旅游城市的相关表述。 只是在《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魅力独具、环境一流、集散便捷、服务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企业充满活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但是,由旅游部门主导的旅游发展规划,其影响力、效力和城市发展规划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可以看出,在对上海城市性质的理解上,城市规划部门并没有将上海作为旅游城市看待。 而如果一个城市是典型的旅游城市,一般情况下,在城市性质的表述上,是能够体现出来的。比如黄山的城市性质为“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桂林的城市性质为“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山水城市,桂北及周边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因此,黄山、桂林这样的城市,虽然旅游规模比上海小,旅游产业也没有上海发达,但一定有某种因素比上海强,使得这些城市较之上海,更显得像是旅游城市。二、城市功能、城市性质与旅游城市的关系1 关于城市功能,一般的理解是:城市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分为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一般功能是指每个城市都必备的那一部分功能,如生产、流通、分配、文化、教育、社会、政治等;特殊功能是指那些不可能为每个城市都必备的功能,如采矿、制造业、旅游观光业以及各种门类的科学研究活动。 城市的主导功能是由城市的主导产业决定的,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的产业和产业所决定的功能也就不同。因此,产业和产业所决定的功能是动态的、发展的。但在一定的时期,城市的功能、主导功能是一定的,寓于城市的产业之中,即城市功能必须通过产业结构体现出来。2 关于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功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城市功能可能有好几个,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只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功能。 从这个角度,旅游城市是指城市旅游功能较为突出,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主要功能的城市。虽然所有的城市都具有旅游功能,但并非所有的城市都可以称为旅游城市。只有那些主要功能为旅游的城市才可以称为旅游城市。三、城市旅游功能的两个维度 一个城市的旅游功能强不强,一方面看它的旅游接待在全国城市体系当中的地位,一方面看旅游产业在该城市诸多功能当中的地位。 前者假设我们用旅游接待规模来衡量。北京接待的游客数量,远远大于郑州,郑州远远大于丽江,那么可以认为在全国城市体系中,北京旅游的重要性大于郑州,而郑州大于丽江。 第二个维度假设用旅游业占当地经济的比重来衡量。北京假设为10%,郑州为20%,丽江为50%,那么说明丽江旅游的专业化程度,是比郑州高的。 如果我们按规模,把城市接待旅游规模分为大中小,按专业化程度,分为高中低。那么就形成了9种类型。 但其实有一些类型,现实中是没有的。比如一类,旅游接待规模大,专业化水平还高。是不可能的。因为旅游接待规模大的城市,几乎都是一线城市,城市功能复杂多样,旅游功能并非主导功能,旅游专业化水平就不可能很高。 四、实证研究结果 接下来是费力的实证研究了。 我把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大概算了一遍。 这个是几年前做的研究,当时用的2010年左右的数据。但我相信,短短6年时间,中国旅游格局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一些城市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因为我收集的统计数据,都是来自官方公报,有一部分水分很大,所以影响最终结果。当然,我没证据,所以假设数据都是靠谱的吧。靠不靠谱,各位读者判断吧。 规模 专业化程度 小型 中型 大型 高专业化 三亚、丽江、拉萨、池州、安顺、南平、忻州、泸州(共8个) 桂林、黄山、张家界、乐山、舟山、贵阳、本溪、丹东、抚顺(共9个) 半专业化 盘锦、辽阳、景德镇、衢州、雅安、阳泉、北海、鹰潭、湘潭、商洛、锦州、三门峡、晋城、韶关、葫芦岛、海口、营口、大同、晋中、十堰、宝鸡、安康、咸宁、呼伦贝尔、铁岭、承德、阜新、朝阳、伊春、自贡、运城、吉安、眉山、连云港、益阳、宜宾、临汾、遂宁、保山、贺州、广安、云浮、遵义、怀化、天水、黑河、资阳、南充、梅州(49个) 珠海、厦门、湖州、镇江、嘉兴、威海、丽水、绍兴、常州、日照、大连、秦皇岛、开封、金华、昆明、扬州、太原、台州、泰安、焦作、南宁、温州、九江、长春、安庆、上饶(共26个)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苏州、无锡、武汉、杭州、洛阳、宁波、沈阳、西安、郑州、成都、青岛、广州、长沙、哈尔滨(共19个) 低专业化 攀枝花、铜川、马鞍山、呼和浩特等其他148个城市 深圳、东莞、佛山、惠州、鞍山、淄博、济南、合肥、清远、烟台、肇庆、吉林、福州、济宁、泉州、咸阳、潍坊、安阳、临沂、衡阳、齐齐哈尔、保定、石家庄、南通、徐州、南阳(共26个) 简单解释我的结果:大型旅游城市。旅游接待规模很大的城市,全国有19个,其特征是具有较大的旅游接待量,在中国城市体系中,其旅游接待规模具有重要地位。一般是直辖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重点省会城市,如南京、郑州、西安、成都、杭州,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如洛阳、苏州。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大型旅游城市全部为半旅游专业化城市,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在10%~20%之间。说明在这些城市,旅游收入是当地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在城市经济中并不占绝对支配地位。因为这些城市往往也是区域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具有多种功能,旅游功能很难凌驾于其它功能至上。中小型专业旅游城市。这类城市旅游接待规模不大,但城市旅游专业化水平很高,是名正言顺的旅游城市。其主要特征是:年旅游接待量为中型或小型,绝对规模在国内城市体系中并不占领先优势,但旅游收入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来源,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类城市一般处于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业相对于其它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该类型旅游城市主要包括丽江、黄山、桂林、张家界、三亚等17个。中型半专业旅游城市。该类型旅游城市接待规模为中型,但由于处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城市经济规模较大,其它产业如第二产业也很发达,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虽有一定地位,但不占绝对优势。该类型旅游城市主要包括秦皇岛、扬州、珠海、厦门、九江、大连等,基本全部处于东部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总量大,旅游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一时不会上升到较高水平,其成长路径主要是通过扩大旅游接待规模,成为大型旅游城市。中型低专业旅游城市。该类型旅游城市接待规模为中型,但由于城市同时承担着其它更为重要的经济职能,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比重较小、地位较低,如深圳、东莞、济南、合肥、安阳等。在这些城市中,其它产业较为发达,旅游业并不占优势。该类型城市可能朝两个方向扩张:其一是旅游接待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进入大型旅游城市的行列,如厦门、大连等,其二是旅游接待规模一时达不到大型门槛,但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比重上升,从而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成为中型专业旅游城市。小型半专业旅游城市。该类型旅游城市旅游接待规模较小,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有一定地位,但优势并不大。如景德镇、承德、遵义、呼伦贝尔等,大部分处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旅游业有一定基础,但和专业型旅游城市如丽江、三亚相比有差距。该类型城市在规模维度上很难成为大型旅游城市,但如果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规模进一步扩大,将成长为小型专业旅游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