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在文章下面直接留言了!欢迎大家一如既往点赞、回复、吐槽、批评! 今天星期五,掐指一算,不宜再推送和工作相关的内容。 我想,周五的晚上,你应该是这么躺在沙发上的。此时不应该再给你推送诸如《开创全域旅游工作新局面》、《加快推动我省旅游扶贫工作的思路》。 我们提倡国民旅游、休闲,首先自己要学会旅游、休闲。大家周末都累了,看点轻松刺激的吧! 成博士除了做研究、教书育人以外,就是背着相机,带着自行车去流浪式旅游。 尤其喜欢带着自行车去秦岭搞穿越。 来看看我扛车11小时穿越秦岭古村大寺的自虐经历。 西安人都知道有个地方叫沣峪口,从沣峪口进秦岭,33公里后,到达公路的最高点,分水岭。这个地方以南是黄河水系,以北是长江水系。 其实,那只是公路垭口,离最高点还有几公里。右边有条土路直通山顶。不过悲催的是,那个地方属于林业局管,人家开始收费了,叫秦岭风景区。 从那个景区门口开始,大约30公里到大寺,是一条土石路。普通家用车只能开到山顶,之后的路没法开。从大寺继续下行,30公里后可以到户县的高冠瀑布,是一条羊肠小道。 这种走法叫正穿,全程60公里左右。强驴可以一天完成,普通人两天也没太大问题。中间的大寺村可以住宿,不过尽量提前联系。 总的来说,成老师不推荐带自行车车去走这条路,大部分路段得推车和扛车,不过我相信挡不住你的热情,去吧。 景区不允许自行车进去。所以,嘿嘿,如果你非要像我这样带车进去,就得另想办法了。以你的智商肯定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欢迎找我私聊。 7公里后有一个查票处,据说有个护林员老头把守。不过我们去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三条狗,直接就冲过来了!我们瞬间大惊,一边捡石头和狗对峙,一边呼喊房主。 没人出来!只能靠自己了。 潘老师抄起一根大树枝,向狗发起了攻击,没想到几条狗逃得飞快。 作为摄影师,我在潘老师身后记录下了他英雄的时刻。 通过了这个关卡,还有几公里就到这一块的秦岭最高点了,一片大草甸。快到山顶有条岔路,不过一般人不可能走错,因为通往山顶的路,写着“机要重地,擅入违法”的字样。 垭口 之后到大寺的16公里下坡,非常BT,需要不断躲避石头、水坑,一会晃到左侧,一会晃到右侧。之前看一篇帖子,说这条路的石头都是种在路上的,确实是!有几处根本没法过,只能下来推。 前几公里,是在密林里,几乎不透光。那种环境,就算突然跳出来一只熊,也不会感到意外。后来光线好了点,开始了之字拐。急转弯下坡,一侧是悬崖,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如果徒步的话,有小路可以省很多。 之后继续在密林中穿梭。终于,视野开始变得开阔了。四周群山环抱,风水宝地也! 根据经验,我俩猜测大寺就应该在这片土地了,事实证明我俩预测成功了。往下几百米,果然就看到了房子! 最上面的几户是四组。四组有著名的大寺驿站,不过今年老板没上来经营。往下1公里是石头家,远远可以看到一面黄色的旗帜。 我们当天住在三组石头家,他这几年专门搞接待,墙上挂满了各个户外俱乐部的旗帜。站在石头家的小院,刚好以一个很好的视角观赏大寺遗址的平台,以及对面连绵的山峰。石头家的房子正对主峰最高点,从风水上,是很有讲究的。 下面那个平台就是唐代大寺的遗址,如今只剩平台了 接下来第二天完成了大寺—高冠穿越,其实这条路是户外初中级路线,不算难。我个人认为如果徒步,应该最多六七个小时可以出山。但问题是那天我们扛着自行车,加上下雨,第一次不熟悉路程,最后用了11个小时把自行车扛出来! 起初的一点路还算平坦。很快就进密林了。路是林间小道,一侧是一两米高的悬崖(跟后面比,这真不算悬崖),就算当时不下雨,也不敢骑。 密林 扛车 有些路段比较平 下到谷底,第一次看到高冠河的时候,要过一次河。之后就切记不要过河了,否则就会走到所谓的“水路”,要过8次河才能出去,非常辛苦。我们当年在那里绕了很久! 那时候雨最大,不过还没到爆发山洪的地步。路越来越难,两边的草丛很深,藤蔓会挂副把,树枝会绞进轮子,牙盘,尾钩。有些灌木还带刺,我这次出行带的半指手套,所以被扎了好几次。所幸是长袖长裤,痛苦少一点。所以你们要去的话,一定别穿短袖! 我们之所以慢,是因为有几个路段,人容易过,自行车不好过。如果徒步的话,一次就过去了,我俩带着两个自行车很累赘,需要先把行李放下,探路一遍,俩人抬车两遍、最后回来拿背包。 哈哈,成老师你真笨!你应该第一次过去的时候就把背包放那边!这样少跑一趟。 还真是这样的!但我们当时真跑了四遍。 下面这两个路段,都需要抬车,结果跑了四遍。 抬车的时候,我俩一人拽前轮,一人托后轮,并且商量好了,如果情况紧急,弃车保命。所幸的是没有发生危险。 过了这段路,开始下坡,雨后的下坡很滑,甚至比上坡还难。 算上走错路耽误的四十分钟,快两点的时候,我们才到一个有人的房子(应该是大寺一组)。问了路,顿时就绝望了。房主说我们才走了10公里,还有20公里出去。看看表,那时候已经马上下午2点了!也就是说,走了6小时,我们才走了三分之一! 草很深,无法找到路的感觉 下雨,各种不利因素 这个快朽掉的桥,是一个标志性节点。 不过情况丝毫没有好转,接下来是在半山腰走着。路面离河道高差好几十米,人贴着悬崖走,车经常会悬空。一度我俩商量,如果快天黑的时候还走不出去,就先弃车,保证人的安全,明天再回来推车。 快6点的时候,终于看到河对面有一个房子,顿时精神一振,感觉要到了。又推了半小时,看到了第二个桥“成驴桥”,过桥有个简易木棚,至此,艰难的路段算是过去了。 古人留下的栈道遗址吧? 终南山隐士 到这个成驴桥,基本上算是脱险了。恭喜!我们也成驴了。 这个红砖房之后是水泥路,几公里后出高冠瀑布。穿越结束! 好吧,你意犹未尽?想知道我有多惨? 看我的裤子。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觉得好,请点赞,请转发! 联系作者:成英文,微信号(chengyingwen1982) 一个旅游教育者 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 一个旅游研究者 陕西旅游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 一个深度旅游者 走过中国27省市,探索过很多冷僻的帝王陵、大遗址、寺院; 一个资深骑行者 骑车去过中国20多省,出版有《骑行北京》; 一个摄影爱好者 累计拍摄十几万张风景和人文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