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多吃4种“鲜药”,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防感冒,助力健康

 营养师雪姐姐 2020-02-16

“鲜药”,顾名思义:新鲜的药材!

春季,万物复苏,是吃鲜药的好时节。

每年的春季,也是各种病毒细菌开始“复活”的时候。

此时,抵抗力差的人,易被“病毒”乘虚而入,出现流感、病毒性感冒等。

不过,别担心,吃点春季特有的“鲜药”,具有对抗感冒的效果哦!

春季,多吃4种“鲜药”,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防感冒,助力健康

第一种:奶汁草

奶汁草,俗名婆婆丁,又名蒲公英、黄花郎、白古丁等。

春暖花开之时,奶汁草便开始发芽,是比较早的一种野菜,十分好吃。

而奶汁草,是“药食两用”的植物,既是野菜可食用,又是草药,可养生。

奶汁草,有着很好的清热解毒、下火消炎之效,被称为“天然的抗生素”。

现代医学认为,奶汁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此外,奶汁草,入肝、胃二经,可以清肝热,降胃火,养护肝胃健康。

所以,在春季,多吃点奶汁草,或者炒制成奶汁草茶,泡水喝,对健康十分有益。

食用禁忌:脾胃虚弱者少食,不可长期大量食用,对其过敏者禁用。

第二种:红苏子

红苏子,又名紫苏,赤苏等,其全株可入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苏子叶,解肌发表,散风寒,消痰利肺。

在农村,很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会有一些野生的红苏子。

红苏子叶,发汗力较强,常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

初春时节,轻微的风寒感冒,可以用其做成红苏子叶茶,每日泡水喝,能够加速感冒的痊愈速度,减少感冒的不适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苏子叶的水煎液,具有比较缓和的退热效果,还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的效用。

此外,还可用红苏子叶,搭配葱白,或者陈皮,一起煮水喝,效果更佳。

食用禁忌:红苏子叶一次不能食用过多,且含有挥发成分,不宜长时间煎煮。

第三种:穿心莲

穿心莲,是一味清热解毒、消炎止肿的良鲜药,属寒性药材。

穿心莲,归肺胃大肠、小肠经,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穿心莲的清热、解毒、消肿之力比较强。

如果,受凉感冒,或受暑热而出现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口干尿赤、身热乏力等,可用一点穿心莲来煲汤,汤味清甜可口,清热不伤正。

食用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用穿心莲,且穿心莲不宜多服久服。

第四种:鱼腥草

鱼腥草,是天然的植物抗生素,清热、消炎、抗病毒作用很强。

对于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都有效,可改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炎症。

在风热感冒初起的时候,喝一些鱼腥草水消炎,还有助于退烧。

食用禁忌:鱼腥草比较寒,不宜连续食用。

春季时节,抗病毒,防感冒,还要这样做:

1、按气温,增减衣服

春季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此时,增减衣物,不要操之过急。

每天出门的时候,最好先看一下天气预报,走的时候先感受一下气温,不管冷暖,都可以在身边带一件外套,以备不时之需。

2、多吃点佐料

科学研究发现,一些常见的佐料,具有很好的驱除感冒病毒的作用。

常见的有生姜、大蒜、辣椒等,制作食物时,不妨加入一点。

3、运动锻炼

春季,气温开始回暖,此时,适当的运动,必不可少。

坚持运动,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益于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所以,初春时节,要开始坚持运动锻炼,以便预防春季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

4、保证充足睡眠

春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身体才会保持最佳的状态。

身体好了,有精神,自然就可以预防感冒了。

5、少聚集,多通风

很多春季的感冒,是由于呼吸道传染引起的。

因此,春季,最好少去人群比较聚集的地方。

一般人群密集的地方,很容易滋生病菌,如果抵抗力差,则易被病毒入侵。

此外,家里要注意通风。

6、睡前多泡脚

多用热水泡脚,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多好处,尤其是泡脚后,双脚发红更可预防感冒。

7、多喝水

春季气候干燥,人体易出现缺水的问题,多喝水,保证人体对水份的需要,还可以起到一个利尿排毒,消除体内毒素的作用。

8、冷水洗脸

用冷水洗脸,可刺激人体的皮肤血管,对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增强人体的体质,达到预防感冒的效果。

9、常搓手

常搓手,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对增强上呼吸道抵抗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10、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则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如果,此时遇到流感病毒,就很容易中招。

繁忙的工作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会影响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也更容易感冒。

因此,要注意做到劳逸结合,切莫过于劳累。

11、勤洗手

勤洗手,减少病毒,洗手时,要注意认真揉搓手心手背,至少20秒。

洗手手,及时擦干,保持手部干燥。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