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号与位号有何不同?为何清朝本朝皇贵妃却没有封号?

 史海甄客百晓生 2020-02-16

(一)说到封号与位号,可能大家脑子里会想到:贵妃、皇后等等,但这些究竟是属于封号还是属于位号呢?却鲜有知之甚详者,史海君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两者具体的区别。
以清朝为例,所谓的封号,从定义上讲就是:王公大臣、后宫妃嫔的名号;而所谓的位号,即:体现一个人身份地位的称号。前者更趋向于文学化、语义化,后者更趋向于等级化、权威化。

1、位号详解:正如其定义所言,诸如代表妃嫔等级的称号皆为位号,放在清朝之中,即皇帝后宫的八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这些都是位号。

2、封号详解:如其定义所指,如礼亲王之中的礼、果毅公之中的果毅、寿祺皇贵妃之中的寿祺,皆为其各自之封号。而值得一提的是,封号的产生,是为了更一进步对于位号加以区分。众所周知,一朝帝王,都会有数量庞大的宗亲功臣,也会有三千佳丽,这自然会导致在大臣和嫔妃中,同一爵位或地位的人非常多,而为了加以区分,便会用不同的封号来前缀在爵位之前,既能体现各自的人物功勋,又能代表皇帝对其的高度评价。

(二)当然,在大概率范围内通用的情况下,还是有特例存在。比如,在清朝,本朝的皇贵妃是没有封号作为前缀的,究其根本,源于清朝的后妃制度,当中规定,本朝皇贵妃有且只有一位,这里的皇贵妃指的是位号,而非具体特指某一人。

之所以说是本朝皇贵妃无封号,一则因为当朝同时存在的有且只有一位皇贵妃,故无需以封号来加以区别;二则因为先帝的皇贵妃按例是有封号的,比如在雍正朝被晋尊为皇贵妃的康熙朝贵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之妹),到乾隆朝之时,即被再一次晋尊,称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当然,封号对于其而言,也仅是生前所用,去世后即被谥号所取代,称为“悫惠皇贵妃”。而诸王公大臣的封号却不受此影响,在其去世后仍然同谥号一起并用,如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生前被封礼亲王,去世之后赐谥“烈”,全称礼烈亲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