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昵称68517201 2020-02-16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光活着还不够,还应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的确,人的一生只有越充实,自己的小千世界才会越有诗意,而人生的充实度,就在于目光的长远,目光越长远,人生便越充实美满。

时代的背景音是铮铮而鸣的,睡眠的真实感是涓涓而流的,放大眼光,方能窥得世间的大智大美。

景元三年,洛阳东市,烈阳灼烧着三千太学生长跪于大殿身前的身影。而他,两袖清风,仍不改风仪潇洒,立于刑台上古琴前,十指初动,一曲《广陵散》飒然浮生,如引颈激鸣的凤凰,唱出清丽激越的声响“广陵一曲终遗世,三尺瑶琴不复弹”。嵇康,位列于竹林七贤之首,面对权贵,面对富贵,他本可屈首,丰衣足食,可他目光更加长远,为了捍卫刚正不阿的魏晋风骨,他不屈不从,他长远的目光,让他遗世独立,为天下传诵,他的灵魂也归于安土。

还记得罗曼罗兰说过:“能反映时代灵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人。”而当今,青年人的做法不尽如人意。毛遂目光长远,举荐自己,而有人浪荡;柏杨目光长远,引领时代,而有人目光短浅;伍尔芙目光长远,引导自由,而有人停滞不前。

然而,仅仅做到目光长远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一个进步者仅仅目光长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目光长远而不去实践,不去努力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只会头撞南墙。就如先哲所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目光长远很重要,但拿出行动,勤奋刻苦更重要。

目光长远是一种睿智的生存法则,是面对困苦,永不言败的宣言,是一种浩然自若的气度。还记得福楼拜曾经说过:“我们对于历史的无知,使我们诽谤自己的时代,人们总是如此。”诚然,我们应以史为镜,借鉴前人,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目光长远,就必须有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的细致,有仓央嘉措白鹿踏雪的从容,有留侯“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智大勇。目光长远者,就如那荆棘鸟,不休不止,不罢不休,只为找到自己的归宿。

繁华弥庭,心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目光长远,春暖花开,人生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