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猪30年

 八面山人 2020-02-17

养猪30年

吴正民 口述  吴立梅 整理

我是从1979年开始养猪的,迄今30年了。

说起养猪的缘起,还得从我学兽医及学屠宰说起。

1975年春,横店公社兽医站站长葛阜成与我村(三景头)干部商议,决定让我参加在郭宅举办的兽医培训。培训一个月后,我就背起药箱为本村的牲畜担当起“保健医生”的角色了。

1976年,又师从洪塘头人马天彩学习屠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屠宰相当于对牲畜进行解剖,这对于了解牲畜的肌体结构、得病机理、药理作用等有相当帮助。缘此,我的畜病诊疗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

70年代,农户家养的大牲畜主要是猪,考虑到进一步提高猪病的诊疗水平,必须亲自动手养猪,通过密切的观察、不断的试验以了解猪的习性、药物的功能效用。于是,1979年春,我的养猪生涯就开始了,这一年,我刚24岁。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对农户饲养畜禽有严格限制,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尤其如此。比如,那时规定每户的养鸡数不得超过家庭人口数。相比较而言,对养猪的限制稍稍宽松一点,不过在规模上还是有所制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养猪的环境就十分宽松了。不仅宽松,养猪业还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回过头来想想,如果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的养猪之路很可能不会走到今天。即使走到今天,也只能是小打小闹,形不成今天的规模。因此,是改革开放决定了我的人生走向,书写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的养猪之路越走越宽广。

养猪第一年,出栏毛猪10几头,每批3头,约一个季度出栏一次。在70年代末,个体农户一年出栏毛猪超过10头的,可谓凤毛麟角。

1984年,自养母猪5头,出栏毛猪80头。1986年,养了26头母猪,所产的400多只猪崽全都出售。出栏毛猪的具体数目已记不清了,百头以上肯定有的。这一年,由于规模扩大,资金周转顿形紧张。这时所需资金已不是亲友之间的帮助或民间借贷所能解决了。正当一筹莫展之时,横店镇政府了解了我的困境,争取到一笔养殖业专项贴息贷款。当时贷款的对象只有我和另外一户,每户无息贷款5000元。现在看起来这笔钱额度不大,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这笔钱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此后20多年,我一直得到信用社的贷款支持。当然,贷款的数目动辄六七万或十来万了。

从养猪的次年开始,我就开始自己培育猪的品种,并不断摸索,反复比较,寻求佳配。为避免环境和口味的变化影响母猪的生长,坚持在自家猪崽中遴选,并不断培育,不断淘汰,使之优化。眼下,存栏公猪1头,母猪29头,新培养母猪35头。培育的品种早年以“长金”为主,现在以“长大”为主。

猪饲料基本自配,以降低饲养成本。为此,备齐了整套加工设备。自配饲料与商品饲料相比,每公斤可省本0.20元左右,这个数字乘以庞大的一年饲料消耗量,节省的成本就相当可观了。在饲料供应方面,一直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这支持首先表现为品种齐全,质量保证,供应及时,其次是价格优惠。要再说的话,就是服务周到了。

猪是“活口”,饲养成本大,风险高。而最大的风险来自猪病。由于猪病流行导致猪圈一空倾家荡产的例子,国内外都不鲜见。在猪病防治方面,得到了公社(后来称乡、镇)兽医站专家的指导帮助,他们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传授有关知识。一旦外地有疫情发生,他们比我们这些养殖户还焦急。这么多年来,我能履险如夷,实在是依靠了畜牧专家的悉心指导,专家的教导我总是牢牢记在心里。譬如专家说“防即赚,治就亏”, 强调“防”重于“治”。我就对猪病的预防丝毫不敢马虎,特别重视环境卫生、严格消毒、病前防疫、药物保健、定期驱虫、杀灭蚊蝇、消灭老鼠等环节。

遵照专家的意见,为了猪的防病,我还结束了屠宰生涯。有一年,杀猪得了1100多元工资,大概有头被宰的猪患有肠胃炎,尽管我小心再小心,猪场的猪还是给感染了。光医药费就花去1600多元,如果算上猪生长期的耽误,损失就更大了,真是得不偿失!专家说,你还是不要干屠宰这行,一心一意地养好猪吧。于是,我下决心与自己钟爱的屠宰职业作个了断,与它拜拜了。别人说放下屠刀是为了立地成佛,而我放下屠刀是为了养猪的顺利,当然也意味着家庭的顺利。

把好了配种、饲料、防病三关,还必须积极面对市场风险。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自己的因应措施固不可少,而政府的帮助则是雪中送炭。自销售价格放开后,猪肉价格就会周期性地陷入低谷,养猪户面临亏本经营的风险,是食品公司的保护价收购帮我渡过了难关。那时,保护价虽然比比市场价每公斤只高出几毛钱,但乘以出栏生猪的数量,再乘以生猪的平均体重,就不是小数目了。就是这现在看来有些微不足道的差价,使我在当年摆脱了困境!

这么多年来,妻子管家务事,猪场的事我不要他们插手。起早摸黑,忙忙碌碌是家常便饭,但忙中有乐,忙中有奔头。我荣膺“市级科技示范户”的称号,担任过几年村委会主任。几年前,《东阳日报》曾在2版头条以《吴正民:20年风雨养猪路》为题,介绍我的养猪经历。

1997年8月,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最高峰的2006年,存栏母猪50头、公猪2头、生猪460头,年产商品猪1200余头,产值200余万元,利润20余万元。2007年,出栏毛猪509头,仔猪300余只,数量虽低于上年,但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利润却大幅增长。

30年养猪路,风风雨雨,饱尝艰辛,忘不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忘不了金融机构的资金资助,忘不了农技专家的悉心指导,忘不了乡里乡亲的关心厚爱,当然,最忘不了的是党的富民惠民好政策。养猪大半辈子,充实了人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想到这里,虽苦虽累也觉心甜。(吴正民口述   吴立梅整理)

                                         2008.8.15

            原载《十年大变革》(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收入拙著《那乡 那土 那人——故乡文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