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的一篇超燃诗文,慷慨激昂豪情万丈,灰心时就多读几遍

 文化点心铺 2020-02-17

在现代社会,一提到《诗经》,人们脑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取名”、“美女”、“爱情”等字眼。实际上,作为中图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更像是一幅来自久远年代的“社会风俗画”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爱情、有田园、有劳动、有战争、有疾病、有喜怒哀乐……

事实上,《诗经》诞生的时代,周王室衰微,各方诸侯兴起,天下正处于一个极度动荡的时期。此时的周王室外忧内困,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战争”也成了常态。于是,在《诗经》中也自然就出现了很多与战争、战乱、战场有关的诗篇。例如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秦风 无衣》。

这是《诗经》中的一篇超燃诗文,更是一首千年前的军歌,慷慨激昂豪情万丈,灰心时就多读几遍,最适合现在的我们。全诗如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众所周知,《诗经》按其乐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其中,“风”是指不同地区的音乐,在内容上展现了千年以前各个地方的不同历史风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因此,它对后世产生了极强的影响力,开创了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这首《秦风 无衣》激昂慷慨,豪情万丈,是一首秦地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风格矫健而爽朗,具有极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据考证,此诗发生的时代背景大约在公元前771年。

当时,周幽王荒淫无度,导致周王室发生内讧。一直觊觎中原的犬戎部族趁机入侵,很快就攻陷镐京,夺取了周王朝的大片土地。而身处陇西的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与共。于是,秦国君主上下一心,奋起反抗。此诗就是秦国军民共同抗敌的真实写照。

诗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很好地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大敌当前,秦国君民上下一心,拋开利益之争,一切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同仇敌忾,协同作战。即使今天读来,仍具有极强的震撼力,鼓舞人心。

作为一首军歌,这首即是一首诗词,又似一首战前动员令。诗作采用重叠复沓的形式,慷慨激昂,充满英雄主义气概。诗作每一章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岂曰无衣”,即似自责,又似反问,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难以遏制的愤怒,仿佛一把正在人们内心雄雄燃烧的复仇火炬。

于是,整装待发的秦国将士们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一时间,山河都为之震动。将士们做好了准备,不惧死亡,面对国土沦陷,他们说:“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纷纷磨刀擦枪、舞戈挥戟。今天读来,千年前那壮怀激烈的场面依旧如在眼前。

而每一章的最后一句“与子同仇”、“与子偕行”、“与子偕作”则更进一步地点染了秦国将士们将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决心和勇气。诗中那些看似重复性的句子,实则层层递近,如波浪翻滚,撼天动地。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这真是一首超燃的诗作,鼓舞人心,应该多读几遍。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