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病毒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被送检,是否对疫苗研制有帮助?

 我篮有虾 2020-02-17

没什么帮助。或者说,患者遗体根本就不是用来研制疫苗的,而是用来研究症状,从中找出怎样去控制症状的。

事实上,研发一种病毒疫苗,至少要10年以上的时间,有了研发技术,想制作出来也要几个月。想要NCP疫苗研制成功并应用到临床,最乐观的说,也要到2035年以后。

疫苗需要采集病毒毒株,但并不是从患者遗体上采集的。想采集NCP毒株还用得着患者遗体?随便哪个确诊病例,进行咽拭子采集,就能获得更“新鲜”的带有NCP的细胞。

为什么咽拭子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不算很高?有那么多“假阴性”病例?其实冠状病毒是很难在细胞培养里存活的。这个难关暂时攻不破,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个时候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制疫苗上并不是最佳选择。我相信那些专家们更深知这个道理,不会耗费大把精力去钻牛角尖。

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哪?应该放在控制症状上。解剖患者遗体,获得病理数据,掌握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和进展规律,控制住这些,就能控制症状发展,而控制住症状不出现急速进展,就能救命。

对于NCP,没有特效药,换句话说,至少目前为止,还不知道有什么药物能杀灭人体内的NCP。那么患者体内的病毒怎么办?是靠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对病毒的抗体以后,去由免疫系统把病毒干掉。干掉病毒这件事,目前的医学水平,完全没有能力插手。

医学所做的,就是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让患者的免疫系统尽快产生抗体、产生足够多的抗体,自己把自己治愈。

所以,控制住症状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要控制住症状,就算没有疫苗,至少患者也可以获得痊愈。没有疫苗,顶多是出现新的患者,但只要能治愈,出现患者又怕什么?

所以说,患者遗体根本就不是用来研制疫苗的,而是用来研究症状,从中找出怎样去控制症状的。这才是患者遗体的真正价值所在。

既然根本就不是为了研制疫苗,那自然就没什么帮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