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舍《月牙儿》:浅谈主人公母女俩堕落的必然性,以及引发的思考

 齐家平国 2020-02-17

老舍《月牙儿》:浅谈主人公母女俩堕落的必然性,以及引发的思考

《月牙儿》是老舍创作的中篇小说,脱胎于长篇小说《大明湖》。当年《大明湖》在即将发表时不幸被战火焚毁,数年后老舍将其精华部分重新整理,并于1935年在《国闻周报》连载,这便是《月牙儿》。

小说主要讲述了旧社会底层的母女二人先后被迫堕落为娼的故事,以简单的人物关系、凝练简洁的内容、抒情的笔触展示了一个女性对于命运强加于她的不公从开始的惊恐、困惑、抗拒到最终屈服的全过程。

第一次读这篇小说时我念初中,读完最大的感想是对主人公母女的失望以及对那个社会的不解。失望在于任何一个女性都应该自尊自爱,而不是堕落为娼。不解在于偌大的一个社会怎么就给不了这对母女一丁点的活路?

老舍《月牙儿》:浅谈主人公母女俩堕落的必然性,以及引发的思考

再读小说时,心中没了对主人公母女的失望,只有挥之不去的悲恸与同情,久久未能平复。心中也没了不解,在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左右,这是旧社会的残忍之处。

在小说的结尾,“我”说道:“狱里是个好地方,它使人坚信人类的没有起色。”这不禁令人想到:人应该心怀希望,这没有错。但倘若这个社会不曾给人希望时,那么希望在何处?反观身处现今社会的我们,又是何等的幸运?

01:妈妈为了“我”向命运屈服

“我”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和“我”在哭,哭得很恸。

在旧时代,一个失去男人的家庭想要生存是艰难的。

老舍《月牙儿》:浅谈主人公母女俩堕落的必然性,以及引发的思考

失去丈夫后,妈妈在竭尽全力地养活这个家,养活自己的女儿。在丈夫的坟前哭,可能是为将来自己没了依靠而落泪,更多的可能则是为将来女儿没了依靠而感到悲戚。她心里明白,在这个社会自己一个妇人给不了女儿依靠和未来。

为了养活这个家,妈妈做了哪些努力?

  • 当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物什

“我”在八岁时就学会了当东西,以换取生活所需的开销。而这个原本就穷苦的家庭,在失去顶梁柱之后,又还有多少值当的东西?

春天刚到,她们就脱下棉衣拿去当了。现在“我”只能拿着一面镜子来到当铺,然而当铺没有收这面在她们看来有价值的镜子。再三思索之后,妈妈把头上的银簪递给了“我”。这是她出嫁时娘家人给的一件首饰,之前拔下来过几回,都没肯下定决心。而这一次肯拿去当,不是因为舍得,而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 整天给别人洗衣裳、臭袜子

在家里当无可当之后,为了生计妈妈开始帮别人洗衣裳,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在哼哧哼哧地洗。洗完那些硬牛皮似的臭袜子,她就吃不下饭,人变瘦了,手也起了层鳞。

老舍《月牙儿》:浅谈主人公母女俩堕落的必然性,以及引发的思考

做这种事无疑很辛苦,但这并不代表这份辛苦能获得回报,她还是赚不来使母女俩生存下去的基本用度。为此,她常常把衣裳堆到一边,就这么静静地愣着,她知道要想想别的办法。

  • 给“我”找了一个新爸

旧社会,底层女性依附男人才能生存下去。

在这个大背景下,妈妈要想养活孩子,重新找一个男人是相对较好的选择。

事实上,妈妈再嫁之后生活确实好了很多。妈妈的脸开始变得红润,身体不再消瘦,手上那层鳞也慢慢掉净。而“我”的被子比以前厚实暖和,不用去当当,甚至能去上学。

  • 堕落为娼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我”小学毕业那年,新爸不辞而别,“我”不得不又开始了当当。

原本“我”以为妈妈也要回到从前洗臭袜子的日子,但她并没有这个打算,而是悉心打扮。她没有因为新爸的离开而落泪,反倒满脸笑意。这并不是幸福、开心的笑,而是选择屈服命运的无奈笑容,这笑容是悲凉,是命运折磨下的沧桑。

从那天起,“我”经常能看到她在门口站着,虽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也无可奈何。

老舍《月牙儿》:浅谈主人公母女俩堕落的必然性,以及引发的思考

妈妈从一个普通的妇女堕落为娼,这条路并不是她想要走的,而是有一双叫命运的手在背后强迫着她前进。不这么走,母女俩就得饿死,她别无选择。

这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男人们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本身的悲哀。

02:为了活下去,“我”走上了妈妈的老路

妈妈堕落为娼后依旧对“我”很好,常常郑重地说:念书!念书!不识字的她认为读书是女儿摆脱宿命的唯一办法,至少她心里是这么期待着的,就像现在的父母期待儿女成才一样。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从学校毕业的女学生已经有好几个做了别人的姨太太,做了暗门子。在“我”看来读书是没用的,所以心里开始怀疑妈妈,即使饿着肚子也要把点心钱存着。就怕万一妈妈叫“我”做暗娼时,手里有钱可以跑。

对妈妈来说,把女儿拉扯大已经不易,从这方面讲她不算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但这个社会终究给不了女儿未来,她也不能照顾女儿一辈子。最近她即使往脸上擦了很多粉,也会露出不少皱纹,这样下去再过两年就是白叫人要也没人要了。这种情况下,她得为女儿打算,为自己打算。

老舍《月牙儿》:浅谈主人公母女俩堕落的必然性,以及引发的思考

所以妈妈给了“我”两个选择,一是像她一样去伺候男人,赚钱养家;二是娘儿俩各走各的,她跟着馒头铺掌柜的走。从这点看妈妈的心是狠的,但钱更狠。

“我”选择了后者,向校长谋了份差事,而妈妈则摸黑走了。事实上,母女俩谁也不想离开谁,但这个社会叫她们没得选择,就如小说中所言:

“我们娘儿俩就像两个没人管的狗,为我们的嘴,我们得受着一切的苦处,好像我们身上没有别的,只有一张嘴。为了这张嘴,我们得把其余一切的东西都卖了。我不恨妈妈了,我明白了。不是妈妈的毛病,也不是不该长那张嘴,是粮食的毛病,凭什么没有我们的吃食呢?”

与妈妈分别后不久,学校换校长了,“我”没了营生,要想别的主意。虽然第一个念头是去找妈妈,但却不能这么做,因为母女间隔着一层用穷作成的障碍。于是决定出去找事,足足走了两天却只带着尘土和眼泪回来。

无奈之下,“我”只好去找胖校长,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胖校长的侄子。两人很快发生了发生了关系,青年开始养着她。

这是“我”第一次依附男人,从某方面讲也是“我”第一次“卖”给了一个男人,毕竟双方存在某种意义上的“交易”。

老舍《月牙儿》:浅谈主人公母女俩堕落的必然性,以及引发的思考

“我早知道,我没希望;一点云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将来是黑暗。”

果不其然,很快青年的妻子就找上门来,请求“我”放过她的丈夫。也许是可怜对方,也许是出于对青年的憎恨,又或者是出于对自己的厌恶,“我”毫不犹豫地离开了青年,没带走任何他给的东西。

为了生存,“我”成了小饭馆的第二号女招待。但女招待这份工作不好做,要懂得诱惑男顾客,好让他们多给酒钱。始终恪守这底线的“我”没能干长久,很快又离开了。

然而,在之后的一个多月“我”并没有找到工作。有一天,“我”又遇到青年的妻子,从对方的口中得知青年又弄了别人。这件事让“我”幡然醒悟,不想专卖给一个男人了,决定玩玩,要“浪漫”地挣饭吃。

在命运之手的推动下,“我”终究还是走上妈妈的老路,开始出卖身体。而这个时候“我”才真正觉得“教育”有用,因为可以更好地跟嫖客讲条件。在旧社会,底层的女性即使接受了教育也未必能跳出命运的枷锁,这是一种病态的“传承”。

03:命运是一场轮回:在旧社会的大环境下,无数个“我”在轮回

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雨果

表面上看,妈妈和“我”堕落的最直接理由是饥饿。深入去剖析会发现,其根源在于当时那个社会,它未曾给母女俩一丁点活路,即使她们曾努力过、抗拒过。这是不公的社会和黑暗的现实造就的必然结果。

老舍《月牙儿》:浅谈主人公母女俩堕落的必然性,以及引发的思考

文中母女再相遇时,妈妈已经老得不像样儿,她又一次被人抛弃,而此时“我”已经成了暗娼。妈妈养“我”时得那样,现在轮到“我”养她了,也得那样。这是宿命的轮回,是对那个时代莫大的讽刺,叫人看不到希望。

妈妈已经饿怕了,即使“我”生了病也不会说出先休息几天的话,只是出去买药。但从另一方面看,她还是心疼“我”的,会给“我”做饭、会问“我”身上怎么样,会像妈妈看睡着的小孩那样偷看“我”。

虽然想照应女儿,但她得听着看着别人蹂躏自己的女儿。作为一个母亲她不心疼吗?不,她是心疼的,但那又如何呢,谁叫这个世界不给她们希望。她的眼睛已失去年轻时的光泽,只有在看到钱时还能发点光,因为只有钱才能让她们活下去。

生活在前进。它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有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命毁掉。——特罗耶波尔斯基

暗娼是一个把十年当一年活的行业,仅两三年时间,“我”的皮肤开始变得粗糙、嘴唇老是焦的、眼睛老灰渌渌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客人们渐渐变少。妈妈看出了这点,开始劝“我”嫁人,将来也能有口饭吃,她也可以弄一笔养老金。

现在“我”是妈妈的希望,是年老的她赖以活下去的动力。但是,“我”该嫁给谁呢?“我”的希望在哪里?

正在“我”思考这些的时候,巡警把“我”抓了去,原因是新官上任,要扫清暗门子,而那些正式的妓女因为纳捐反而受到保护。进来监狱后,“我”就不想再出去,因为外面的世界并不比里面好。

小说最后没交代妈妈在干什么,但我们不难猜测,失去了希望的她是活不下去的,这是她唯一的结局。而“我”的结局也是如此。

事实上,在旧社会的大环境下,不仅仅是“我”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还有无数个“我”,这些底层的小人物亦无法摆脱,只能在被迫中历经一轮又一轮的宿命轮回。

自从爸爸去世后,母女二人便一步一步走向堕落的深渊。她们曾心怀希望,却被残酷的现实狠狠地给了一耳光,或许在某个地方存在着希望,但与她们无关。从这方面讲,她们堕落为娼是必然的,是她们所能想到的活下去的最后手段。

她们的身影虽然卑微,但灵魂却不污浊。相反,当时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吸食民脂民膏的权贵们,在他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是腐朽的灵魂,散发着金钱与权力的臭味,是人性极致的恶。

对比当下,我想即使在现今社会的某个角落依然隐藏着不能直视的阴暗,但光明已经照亮大部分土地,这个世界值得我们期待。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社会,在这里有所希望、有所期待,这正是需要我们珍惜的地方。

或许,这也是《月牙儿》这部小说能给我们的警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