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陵的八万株柏树诉说着什么(三)

 三远堂 2020-02-17

/张越

祭祖的情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祖,中华炎黄;具茨巍巍,溱洧泱泱。轩辕之丘,天降轩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源就是炎黄时代,其根就是炎黄文化。所以,炎黄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祖文化

对于轩辕一词,人们定然也不会感到陌生,轩辕即黄帝,姓姬,居于轩辕之丘 ,故名曰轩辕 。《史记·索隐》转引《帝王世纪》载: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为姓,居轩辕之丘,故以为名,又以为号

黄帝陵笼罩着千年的神秘,柏木挺拔,灵丘俨然,留下了人类始祖黄帝活动的有关的遗迹。置身在这5000年文明史的发源地,静静地伫立,静静地沉思,不觉穿越千年 。

轩辕庙碑廊

黄帝陵区现存碑刻120多方,历代赞颂、研究黄帝的文章更汗牛充栋,多不胜数。

从宋李昉《黄帝庙碑序》可知,唐代宗大历中因陵置庙于城北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移建于今址。……明太祖洪武四年,进一步考定黄帝陵确在陕西黄陵桥山,大兴百神之祀,在特遣专官祭奠之时,对黄帝陵进行了维修(见明刘仕《黄帝庙除免税粮记》,石碑见存黄帝庙碑廊)。

黄帝庙除免税粮记碑

明代以后,清代、民国、共和国都将黄陵桥山的黄帝陵奉为正统,官方祭祀都在此举行。

自汉至唐,国家统一日久,通过规范对先代帝王的祭祀制度来强化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就显得非常必要。唐代宗大历五年,鄜坊节度使臧希让上言:坊州有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得到了代宗的批准,从此,隶属于坊州的陕西桥山黄陵便成了皇家致祭的对象,正式进入了朝廷的礼制系统。

明宣德元年致祭碑

《明宣德元年致祭碑》刻立于明宣德元年(1426)。

碑文记载明宣宗朱瞻基因继承皇位,祈求黄帝保佑大明江山,派遣应城伯孙杰于宣德元年二月十一日祭祀轩辕黄帝事。

现保存于黄帝陵轩辕庙碑廊。

碑阳

细品历史厚重,思绪飘飞,暗叹不已。这里风水极好,感应极佳!老祖慈悲是想让后世子孙有个祭祀感格的地方,以保佑后代子孙吉祥长久!

黄帝陵祭祀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帝陵前的祭祀香火,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从未间断过。几千年过去了,华夏族群繁衍生息,生存地域早于突破原来先祖筚路蓝缕的黄河流域,可黄帝一直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是炎黄子孙的根脉和心魂。

遂兴之所至,不禁吟道:

高 陟 桥 山 上 ,关 河 万 里 长 。

沮 流 声 浩 浩 ,相 干 色 苍 苍 。

红 日 竿 头 进 ,青 虚 足 下 藏 。

轩 辕 龙 驭 古 ,百 代 景 冠 裳 。

——登桥山·范仲淹

三月三、拜轩辕,从古至今,每年清明节,都有不少海内外同胞前往祭拜。它凝聚着全球华人的寻根情结,承载着中原这片古老土地的厚重与沧桑!

历代碑石

远眺三月的桥山古柏葱郁、沮水环绕,置身于此,柏香四溢,满目青翠,使人油然而生一种虔诚、庄严的情怀。

黄帝陵选址深得天时、地利之妙要,足显祖先的大智慧。黄帝陵园整体形格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古朴肃穆。

1991年,陕西省政府成立整修黄帝陵办公室,专门负责黄帝陵整修工程。随后实施一期工程,完成的项目有入口广场、印池、轩辕桥、桥北广场、龙尾道、庙前广场、轩辕庙门、陵区道路、棂星门、陵道、神道和绿化工程等22项;二期工程包括祭祀大院(殿)、古柏防火续建、功德坛及大环境治理等项目。祭祀大院建成后,已经多次举办国家级祭祀活动。

在祭祖的同时,也使人联想的另个问题,试问在祭祖的人群中,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前的祖宗是谁?

这就是"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开创者,他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先河,在铸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上起了奠基作用。

黄帝像一手指向天空,一手置以胸前,显出黄帝的古朴神韵和一指定乾坤”的神秘与传奇。

据说远古时期,天地混沌一片,如同巨卵,黄帝很是惆怅,长叹而说“茫茫宇宙,浑体圆形,没有昼夜,没有阴阳,春秋不能确定,我也没有名号。自今开始我将宇宙一分为二,作为阴阳,离分为四,作为四季。”说完以后,手向天空一指,一道巨光从空中划过,混沌之气慢慢分开,阴气下凝为地,阳气上升为天。天地形成、草木萌生,花开花落,大地一片生机。从此,“破卵分天地,一指定乾坤”,成为人们歌颂黄帝功德的一种神话方式。也是对黄帝开天辟地,带领人们建立不朽功绩的历史文化沉淀。

天圆地方轩辕殿,

气势恢宏居中央。

盘龙幡旗两边列,

九鼎钟鼓震八方。

几百面黄色盘龙图案的幡旗整齐地排列在蔚为壮观的祭祀广场两边,微风吹过,哗声四起,旗杆上的铁环叩响铁旗杆,发出清脆悠远的叮当声,使人联想起逐鹿之战浩浩荡荡的阵势与雄壮的气派。

自古以来人们对黄帝的推崇就是充分肯定了黄帝时代在中华文明开创史上的地位。

在海内外亿万华夏儿女的心目中,黄帝陵是圣陵、神陵、魂陵,占有无比崇高而又神圣的地位。

祭祀大院

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院(殿)工程是为适应新时代的祭祀要求而建设的一组纪念建筑,其设计特点可概括为山水形胜、一脉相承、天圆地方、大象无形。

为了创造出宏伟、庄严、古朴的氛围,突出胜地感;建筑格局上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风格上与祖国建筑传统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新时代气息。

祭祀大院(殿)命名为轩辕殿,由36根圆形石柱围合成40米×40米的方形空间,柱间无墙、上覆巨型覆斗屋顶;轩辕殿的时代性不仅体现在其手法简练、符合现代审美情趣,同时还有与其高度的技术含量而增强了工程的现代感。在石材尺度和肌理的处理上,使轩辕殿更加古朴、沉稳、大气磅礴,具有浓郁的“胜地感”

该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建国六十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以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

三出阙

“阙”是中国古代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阙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天子用三出阙。

祭祀广场钟台是长约7米,高约1米的花岗岩石造台,石台上建有田字框架结构的方管铜制钟架,方架上饰有古龙凤为图腾的图案。高大厚重的青铜钟有两条尾部相连的龙纹为钟钮吊挂在铜架之上,以两条二方连续纹样的古龙图案为钟耳。钟身为浅浮雕黄帝功德图,正中铸有“龙魂”二字。

平时到黄帝陵也可以看到很多民众在此祭拜黄帝、撞钟祈求保平安、发大财!

2016年2月25日

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

面向全球正式发布

黄帝陵标识

黄帝陵标识创意新颖,寓意深刻,色彩质朴,庄重独特,极具唯一性与识别性,诠释了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

以毛泽东主席委托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和“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主视觉,表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突显了黄帝陵的崇高伟大。

1937年,时值民族存亡之秋,正值抗日战争高潮,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委派官员,共同于45日前来陕西省黄陵县致祭中华民族元祖——轩辕黄帝,这对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唤起四万万民众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卫我主权,拯救危难的中华民族,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因而被载入了史册。

建国领袖毛泽东就挥笔写下了祭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所以,无论政治如何演变,同是炎黄子孙的祖宗都是无法更迭的,正如庙中的那株黄帝手植柏,五千年来,依然耸立。

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祭黄帝文

  毛泽东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19373

毛泽东于19374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


释文:

我们显赫功高的始祖,

你最先建立了华夏民族。

你的子孙繁衍生息香火绵绵,

山岳巍峨黄河浩荡向前。

你聪明睿智的光芒,

朗照着祖国万里疆土。

你建立了丰功伟业,

你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东方。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其间也经历了磨难与挫折。

几千年就这么过去了,

强悍的邻国却无视道德。

台湾失守南韩被宰割。

东北与华北之地, 

汉奸为何层出不穷!

以土地敬奉敌人,

敌人的欲望岂能满足?

敌人手持皮鞭和绳索,

我们沦为奴隶受其凌辱。

我们光荣的祖先啊,

曾是闻名世界的英雄。

黄帝激战蚩尤于涿鹿,

而天下得以和平与安宁。

我们是黄帝的后裔,

岂能不具有他传下来的勇武?

我中华堂堂大国,

难道任她沦亡不成?

我毛泽东等人虽不才,

但已浑身武装就要奋起。

我们行万里坷坎征途,

去为祖国效劳尽忠。

我辈年年苦苦奋斗,

历尽了艰险与曲折。

若不消灭日寇,

那个人的小家又有什么用?

如今各党各界,

都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无论军人与百姓,

无论穷人与富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为拯救祖国的一剂良药。

我四万万同胞,

将同心协力坚决抵抗。

中华行民主共和制,

并进行内政改革。

亿万民众一条心,

出战就必获全胜。

收复沦陷的祖国山河,

捍卫我国家主权。

这就是我们的壮志,

我们宣誓永不忘记。

从此整顿军事武装,

并告之各位祖先。

你们可以督察我们的行为,

因伟大祖先的天地可以作证。

请祖先享用供品!

毛主席19373月写了这篇韵文体的祭文,以祭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轩辕黄帝。并以此明志:誓死保卫祖国江山,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直到还我河山,卫我国权,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毛主席这篇祭文写得古朴厚实,语言庄重有力,中华历史功底深厚,仅开篇前八句就写出了轩辕始祖建立华夏民族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写出了黄帝的子孙后代繁衍生息,延绵不绝的浩大经过。

整篇祭文的层次结构极为分明,读来令人肃穆奋然。全篇昭告明志,一切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念,万里崎岖,为国效命的情怀溢于言表。同时,呼吁各党各界,求同存异,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使赫赫始祖之伟业,如凤凰之再生。此番告祭情怀,不独远超国民党的祭文,亦为历代祭文之拔萃者。

寻根祭祖黄帝陵已成为凝聚中华儿女心灵的精神家园。黄帝陵在国人心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号,代表着认祖归宗的情感!

进入恢弘的轩辕庙祭拜黄帝是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参观全国最大的柏树群那同样也是一件乐事,对黄帝亲手种植的柏树进行祈福同样也是必做的功课,黄帝陵是万千中国人永远的精神归宿。

香火缭绕的黄帝陵

祈福台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一句话,言简意赅,

准确概括出了黄陵祭祀的意义和实质。

因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国人的心里定然都是有寻根情结的,这个根找到头了,自然会找到黄帝身上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情结称之为家国情怀,家国一体,方才是国人的立身之本。

炎黄在今天已成为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团结奋斗的一个象征。题写过炎黄子孙的邓小平,便是从这个角度来阐发和运用这四个字的含义的。

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每年一次的拜祖大典突出的效果之一就是让中原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地方在那一时刻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全球华人的心齐聚黄帝故里这个心灵家园。

拜谒轩辕黄帝陵祭祀大殿

201744日上午950分,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黄帝陵轩辕殿祭祀广场,共同祭奠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栗娜、陕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徐杰、台湾中视主持人侯乃榕、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将主持典礼直播

陕西省省长胡和平恭读祭文

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

吾祖赫赫,伟业煌煌。

广施仁德,福民农桑;

肇启文明,光被遐荒。

丁酉清明,礼乐馨香,

四海华夏昆裔,聚首桥山之阳,

共祭轩辕初祖,祈愿九州隆昌!

抚今追昔,思绪浩茫。

六中全会开神州新局,

核心指引汇磅礴力量。

严肃纲纪扬清风正气,

反腐倡廉应民心所望。

十三五规划高点起步,

二十国峰会合作共赢。

改革深化兮树四梁八柱,

民生改善兮佑万众安康。

经济增长兮助国力繁盛,

文化自信兮铸时代华章。

神舟天宫太空比翼,

蛟龙海斗碧波潜航。

庆祝建党兮春秋九五,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追缅长征兮奏凯八秩,

理想信念,永放光芒。

聚力追赶超越,

撸起袖子加油干;

践行五个扎实,低调务实不张扬。

壮哉三秦兮大风雄唱,

上下同欲兮盛举共襄。

喜迎十九大,待今朝之奋翼;

阔步小康路,看明日之辉煌!

嗟我初祖,万世景仰,

功高日月,名垂天壤。

追先贤往圣恢弘之大业,

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想。

大礼斯毕,伏惟尚飨!

敬献花篮

乐舞告祭

在怀念始祖恩德、凝聚华人血脉、祝愿华夏昌盛的乐舞告祭后大典礼成。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号称天下第一陵,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11月,陕西省启动黄帝陵祭典活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 。2014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据《列子·黄帝》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文章里说到了梦,所谓中国梦,其实就是黄老道学思想体系中的大同梦、富强梦、幸福梦、和平梦。黄帝梦入的华胥古国,该处百姓听任自然,安宁祥和,幸福而充实,实乃天下大治的盛世景象。

我 仰 望 着 来 自 远 古 的 图 腾

记 载 着 华 夏 那 千 年 的 英 魄

漫 漫 的 长 河 流 域

孕 育 出 了 黑 发 黑 眼 的 子 孙

导读:

今年5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纲要》制定出台,提出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今年816日下发的《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中提出,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到2020年,文化旅游投资总额达到3100亿元,进一步提升华夏之根、红色之都、黄河之魂、丝路起点、宗教胜地、科教基地等陕西特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9月23日,黄帝文化研究系列丛书首发式举行。

黄帝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由黄陵县轩辕黄帝文化研究会整理编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包括《当代咏颂黄帝陵诗词选》、《古代咏颂黄帝陵诗词选》、《黄帝文化研究论文选编》和《黄陵旅游讲解词解说词选编》,是黄陵县多年来黄帝文化研究的一次集中展示。

《古代咏颂黄帝陵诗词选》是黄陵县轩辕黄帝文化研究会经过两年辛勤耕耘,收集整理的一本诗词汇编。全书分为赫赫始祖、谒陵感悟、祖庙漫步、圣地怀古4个主题,分别辑录了从先秦时期到清代的文艺名家和历史名人祭祖抒怀所留下的诗作80余篇,其中多以黄帝、黄帝陵、轩辕庙、黄陵八景、轩辕手植柏为题材,或歌颂黄帝功德,或期盼祖国统一,或表达对祖先的赞颂之情。



编辑|整理:三远堂

三远堂原创精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