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中最可怕的风险:人民的虚伪

 pldgain 2020-02-17

摘要:“政客的虚伪众所周知,人民的虚伪不分上下。”——塔列朗谈法国人民在爱国口号下的不断背叛


如果法国人民宣称他们自愿为国捐躯,在我看来,这仅仅代表我有了用皮鞭驱使他们应征的理由。
——拿破仑波拿巴谈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一战爆发时,欧洲各国民众纷纷鼓动国家参战的原因,不是因为民众多么爱国,也不是因为民众多么勇敢,而是民众认为战争只是军队之间的事情,持续时间也很短,不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生命和利益,更不会逼迫他们走向战场(1914年,德国民众向开赴战场的军队献花)——这是一种不付出的美德
四年后的1918年11月,德国人民因物价暴涨而发动叛乱,声称“让爱国见鬼去吧”,要求德国军队向英法乞求和平
总是有人在网上高呼战争,甚至说出很多激烈口号,标榜自我牺牲,这些霸气十足的话常常激起民众的无数喝彩。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些不过是一种假象,一种政治欺骗性极强的虚幻假象和可怕风险。
1914年,德国人曾经高呼“战争万岁”,要求德皇对俄国、法国宣战,德皇威廉二世也算是顺应了民意,把德国带向了战争;同样是1914年,俄国老百姓和奥匈帝国的老百姓都进行了精彩的好战演出,让两国皇帝以为民心可用,于是投入了战争的冒险;1940年6月,意大利报纸不停地展现自己战争的勇气,使得墨索里尼误认为意大利人民是一个时时刻刻准备投入大规模战争的民族。
然而,欧洲的君主和意大利的领袖,显然不了解自己的人民。实际上,人民之所以会如此激烈地推崇战争,并非因为他们真的勇敢好战,而是因为他们认为战争是政府和军队的责任,与自己无关,他们并不需要为此付出代价——特别是很大的代价。
可惜,这显然是一种虚幻的错觉。自1914年一战以后,随着运输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政府对民众的管理体系愈来愈完善,大国战争已经不仅仅是军队较量了,还包括了民众的牺牲。大国间的现代战争不仅仅需要调拨军队的士兵和政府的财政,还需要榨取民众的财富和物力,才能形成最大的战争力量,才有机会在战争中取得先机甚至胜利——战争持续的越久,战争对民众财富的榨取程度就越惊人。
'随着民族主义理念和动员机制的完善的深入,战争已不再单单是军队的事,它直接涉及到参战国每个人的调拨……战争的本质已变成一个民族潜力的展现'(鲁登道夫《总体战》)
冻结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管制交通和言论,通货膨胀和强制认债征集军费都是最稀松平常的战争举措。而企业的大规模破产,失业潮的蔓延,物价的暴涨,民众财富的萎缩,在战争中都是不可避免的。
一次大战中,德国工薪阶层的财富损失了十分之九,俄国工薪阶层家产也不足战前的七分之一;抗日战争中,法币贬值了2000倍,大多数有产阶级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
实际上,在大国战争中,民众为战争付出的牺牲,绝不可能仅仅是一张战狼电影票,而是一座房产或者一份工作。
“如果爱国需要加税,那么爱国者将屈指可数。”——阿道夫希特勒《第二本书》
令人遗憾的是,一旦民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战争激情也就到此为止了。在1917年3月,曾经要求沙皇参战的俄国老百姓,因为面包涨价而把沙皇政权掀翻在地;1918年11月,曾经要求德皇宣战的德国民众,走上街头解散了政府,要求德军投降西方;同样,1943年7月,墨索里尼因为战争引发的粮价暴涨也被他的国民所抛弃。
那么,怎样的民众才能适应大国战争,并在战争中做出持之以恒的牺牲呢?
从现代大国间战争的历史经验来看,唯有仇恨的力量才能达到这一效果。那些能够投入战争中的民众,必然是心中怀有对敌国刻骨仇恨的人群,只有仇恨才能转移他们在战争中因财富损失而必然滋生的不满,使这种不满牢牢锁定在敌国身上,这种转移不但加强了战争动员的道德基础,还能够消解民众对政府的潜在威胁。
“伟大的革命可以没有上帝,但不能没有魔鬼。”——希特勒《第二本书》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向德国民众疯狂灌输对犹太人的仇恨,并将德国的战争描述为对犹太人的复仇;日本宣传机构将英美列强打造成无恶不作、杀戮日本人的魔鬼。这些知识分子眼里看似愚昧不堪的阴谋论宣传,实际上透露出高深的政治算计。即“战争并非理性的产物,非仇恨不能维持”,只有仇恨才能让参战的民众和士兵,在战争带给自己的痛苦中构建出敌人的罪恶,并由此滋生强烈的战意。
反之,若没有对敌人的仇恨,这些战争带来的痛苦,就会变成对自己政府的仇恨和不满,并由此引发真正的灾难——而大革命家列宁之所以看到俄国士兵不断与德军在前线联谊,就知道临时政府命不久矣,即是基于对仇恨政治的理解。
所以,除了特殊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