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三桂先为什么突然转变投降满清?真的是因为陈圆圆吗?其实不是

 人之意 2020-02-17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熊熊战火燃遍全国,明朝朱氏王朝的局面已是日落西山。1614年五月,崇祯皇帝在煤山吊死,李自成的农民军进驻北京城。朱明王朝宣告结束。但明朝的残余势力依然有一部分存在,驻扎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大军就是明朝北方的一支劲旅。

当大顺军进驻北京之后,李自成就命吴三桂的父亲(当时尚在北京)吴襄写信给宁远的吴三桂,要求其归顺。吴三桂接信后同意归降,并同意李自成起义军到山海关接防。在此之前,东北的满清军队也曾想招抚吴三桂,多尔衮命明朝降将洪承畴,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兄吴三风,表弟祖可法等人写信劝降,被吴三桂拒绝。

那么,吴三桂真的归顺了起义军吗?

没有。

就在吴三柱答应起义军接防后一个月,吴三桂就剃发降清,引清军入关,镇压了农民起义军。

吴三桂为何突然来了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

一种看法是:吴三桂降清是因为农民军拘禁了他的父母与爱妾陈圆圆。

所以清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中有

“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之句,将吴三柱的突然转变、解说为完全由于一个爱妾陈圆圆。

吴三桂与他的爱妾陈圆阈感情甚好,这也许是真的,吴三桂是个孝子,为父母考虑,可能也不假。可他投降满清贵族,“置父鼎俎之旁”而不顾,他不怕在他投降清军后,他的父母以及爱妾被起义军杀死?这倒是颇令人疑虑的。

何况刘宗敏是李自成的忠实战友,《绥寇纪略》记他曾在危难中杀妻相从,则为了大顺的国事前途,断不至于为一女子而开罪吴三桂。

另一种看法:认为吴三桂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降清的。

吴三桂久镇边疆,拥有不少田产,俨然一方藩镇,这是他一切益的根本。当北京势危,崇祯调他入关勤王时,他迟迟不行。当他率军到达丰润时,北京已落入大顺政权手中,他只好又返回山海关。形势的变化使他两面受敌,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必然要倒向一边,所以他的投降具有必然性。

但他为什么不倒向大顺政权而倒向清朝呢?

也许他认为清廷方面“封以以土,晋为藩王”的条件更诱感人,也许他看到了农民军不长久的命运利满清的强盛,也未可知。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吴三桂降清是他的本质所决定的。

大顺方面的一些均田、限田的政策,裁抑大户兼并,减缓当权者剥削的变革,在当时必然被逃亡的统治阶级所歪曲夸大,作为地方统治当权者代表的吳三桂,听到这类消息,其当权者本能会驱使他对农民政权抱畏惧,猜忌,仇恨的感情,所以他宁可要一个满清贵族的政权,也不要革命的农民政权。

上述三种说法哪一种更确切,或者三者是否兼而有之,耐人寻味,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