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这首绝美的田园词,身处田野之乐,放不下的尘世忧患

 伟天英 2020-02-17

这一年的冬天,一心力主抗金的辛弃疾遭朝廷主和派弹劾而被罢官,其实本在开春的时候,他已有了归隐之心,便在带湖(江西上饶城外)修建新居庄园以作归隐所用。淳熙八年(1181年)冬天,新居落成,已无官职在身的辛弃疾回到带湖新居归隐,自此开始了漫长的闲居生活,期间写下了一首别于自己雄伟豪放风格为长的江南田园词,清丽素净,甚为别致。

《鹧鸪天·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这首绝美的田园词,身处田野之乐,放不下的尘世忧患

词题中“代人赋”即代人所作,开篇写道田间小路边的桑树那柔软的枝条上已生出嫩芽,东边邻家的蚕已孵出小蚕。这是江南农家春天最富有生命力和生活气息的象征了,桑树发了嫩芽,蚕种孵出小蚕,一派生机。

平缓的山坡上春草已生,小黄牛哞哞在叫,夕阳照着尚有寒意的树林,几只晚归的乌鸦在林中栖息。这是继描写完眼前的农家之景后稍远镜头的景致,相同的是皆描绘出了春天农家田园意满希望和收获的意味,一切都是崭新的新生命,嫩桑、新蚕、春草、幼牛,它们的富有生机不仅象征生机清朗的田园风光,更象征着普通农家新一年的收获。

辛弃疾这首绝美的田园词,身处田野之乐,放不下的尘世忧患

平冈细草鸣黄犊

最后待一天的劳动结束,斜阳洒照在早春还未有绿叶的树林中,乌鸦归林,由此可以想到农人们自然也要回家休息了,炊烟升起,饭香飘溢,白日的勃勃生机归于了静谧的夜晚中。

在下阕,词人由近景将镜头推向了远景,远远近近的山,横斜交错的路,随着那山和路的方向远望而去,看到青布的酒招飘扬着,那是卖酒的店家。这首词写景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方向鲜明,由近渐渐至远的谐和写意中,一幅鲜活生动的乡间风光图出现在眼前。

辛弃疾这首绝美的田园词,身处田野之乐,放不下的尘世忧患

“青旗沽酒有人家”表面来看是全词写景中唯一一处具体写人的情味,其实在整首词的田园风光中,却处处有因人的关系才有的自然情境。桑叶蚕种,细草幼牛,都是由人的辛勤劳作才能出现的结果。虽未写人,但处处有淳朴的人情之味,加之远处的酒旗飘扬,卖酒的人家坐落在远处的乡间路边,远离城市喧嚣又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读之就觉得恬淡畅然。

身处乡间生活的辛弃疾望着远远近近的自然美景,想起了繁华城市中的艳丽盛景:那桃花李花虽也繁盛华美,但却经不得雨打风吹,这乡间溪边遍是的荠菜花才是真正的春天啊。词的最后一句城市繁华和自然田园的繁盛的花做了比较,辛弃疾坚定的偏向田园之间,其中不仅是心向山水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了投身家国的理想情怀。

辛弃疾这首绝美的田园词,身处田野之乐,放不下的尘世忧患

“城中桃李愁风雨”正是国土陷于敌手、江山残缺的残酷现实,”城中桃李“只不过是苟安一派麻痹自己的一时繁华,金兵临下,山河失色,满目疮痍,华丽的花儿也自是无法幸免。说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解读呢,这是“辛”词的特点了,凡是有风雨吹打繁花,其中深意则是金兵进逼南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历史现实。

辛弃疾豪放激昂的爱国词自然是在整个诗词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然而若是读过辛弃疾的田园词,会发现也是名篇佳作频出的,其中“辛词”田园词的特点就是和农家生活紧紧联系的,而非遁于俗世之外的寄情山水。辛弃疾总会将农家乡间的景致生活通过恬淡淳朴的笔触写出,这也正是因为他一生忧国忧民的大义情怀所决定。

在辛弃疾清新雅致又富有生机的田园词中,总有着言不尽的忧伤失望,失望中又有期待,这是词之深意,也是他心中对家国、对君王、对朝堂的失望和期望。“词之言长”,既是如此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