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时能跌完,看哪些信号?

 我来看书滴 2020-02-17

  老牛执业团队证书编号:

S1080617060010、S1080617060011、S1080617060002

(免责声明:本文资讯及行情数据分析均来自于wind资讯/同花顺等市场信息,仅作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老牛操盘】

这里专业揭秘机构操盘信息,每天深入解析大盘,精准捕捉股市热点板块,对上市公司进行纵深透析,让个股价值无处可藏!机会不等人,每晚8点,准时开启股市财富盛宴!老牛操盘(公众号ID:ljgd58)!

老牛:何时能跌完,看哪些信号 From 老牛操盘 05:43

今天是咱们中国农历鼠年首个交易日,结果应该是在多数人意料之中,受疫情影响,A股是全线大跌,沪指更是直接失守2800点。唯一有一定看点的是,在市场大跌的同时,北上资金却大举逆市买入了180亿元。这里有部分是人民币再次回升的影响。最终,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7.72%报收于2746.61点;深成指跌8.45%报收于9779.67点;创业板指跌6.85%报收于1795.77点,总成交逾5000亿元。

虽然,市场这里部分医药还有相关器械也涨停,但是,整体的情绪是极差的。情绪这个东西是当前市场的关键。A股历史上,千股以上的跌停往往是系统性风险,记忆犹新的是2015年6、7月份和2016年1、2月份的两次市场集体大跌。当前A股上市公司数有3700多只,今天的跌停数就有3200多只,占全部A股数量超85%,而此前最多的一次是2015年6月26日,有超过2000只个股跌停,占当时A股总数的约73%。而今天的跌停公司家数无论数量还是占A股比例均创出历史新高。


现在大家纠结的一个问题是跌到哪里?明天有机会该卖还是继续拿着?而短期,买入,这个问题,个人觉得短期即使有这个超跌反弹,也不建议参与了。

统计了一下,2015年内以来,上证综指跌幅超过5%出现过20次,从次日及后5个交易日的涨跌幅来看,次日反弹概率较高,而后5个交易日,市场表现存在较大变数,多数情况还是下跌的偏多。

所以,如果明后有反弹,建议还是先做减仓。跌幅太快,到了支撑的,就等这个反弹出现再做减仓操作了。

整体策略上:

1、 大家不要慌,慌也没用。至少之前有利润的,这里减起来不心疼。能够减的,全部都是直接先减了出来。降低整体的仓位,直接跌停减不了,就等反弹减;

2、 从大势的角度看,目前肯定没跌完,大家也要明白救市在这样情绪和没有打利好的情况下都没用。必须得把情绪跌透了。所以不排除比较极端的情况,那么,有对冲工具的,空头的工具。可以利用。除了乙醇、黄金这样的品质。适当的做空下商品是可以对冲部分风险的;

3、 医药进不进?涨停的多说也是炒作,业绩利好的,有多少能够在这样的情况赚到钱?人血馒头也都不是谁敢吃的。目前说白了,也是炒作,做设备的企业,这里可能有点阶段性的利好,比如热感红外的,因为即使疫情结束,也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高需求的。而且固定设备这样的周期很长,是受益比较大的。然后疫苗这东西,你说赚钱,也都是难以判断。因为都是国家直接干预了,而且能够直接参与生产的企业也不多,体现不了太多账面的东西。双黄连那种东西,也辟谣了,靠这种手段也翻不了大浪。

最后就是关于市场拐点的问题,个人觉得3个方面:

一是取决于情绪,那么当下的情绪就是疫情。所以,直白点就是取决于疫情的控制。本身随着疫情的扩散,各地实施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这些对一季度的经济冲击已然形成。这也是实在的利空。所以,如果有利好,如数据上的人数减少,或者治疗药物、疫苗有突破,都是好事;

二是取决于政策,这是经济层面明显是有影响的了。如何来对冲这种冲击,可能需要宏观政策上发力。目前,看已经放了1.2万亿流动性,后面配合疫情可能会加快降准降息的速度了。毕竟这里到了,应对重大滑坡的阶段。刹车要踩好。若这些政策能够出现,市场的跌幅和跌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三是取决于估值。在一个恐慌性事件爆发的时候,情绪必然会引发巨大抛盘。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是看不到合理价格的。当前沪深300前向市盈率10.3x,前向市净率1.2x,略高于2019年年初时低点(8.6x和1.0x),但低于历史均值(12.7x和1.9x)。所以,指数上看,还是有空间的。但是,之前上升的行情,估值重点打在了科技股上。之前我们就说过,科技这块灶热的太快,也不方便未来的规划。所以,凉一凉也是好事。不然,哪来抄底核心科技的良机呢?

最后,无论是疫情还是投资,首先是生存下来,希望大家一切安好!
在看的点这里,签个到再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