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洲蝗灾可能影响什么?

 水手辛巴德83 2020-02-17

摘要


■本次非洲蝗灾始于东非,波及范围广(覆盖东非、西亚、南亚等10多个国家),受灾国家损失较大(目前有超过28万公顷农田受损)。蝗灾2019年1月初始于东非,目前已渡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据FAO预测,今年2月至3月中旬,红海两岸和非洲之角的气候和雨水条件仍然对蝗群繁殖有利。如果不加以遏制,蝗虫数量可能在6月份达到500倍之多。特别是巴基斯坦蝗灾扩散暴发成灾概率较大,可能造成粮食减产30%~50%,并对南亚印度等国构成威胁。

■本次蝗灾会蔓延至中国吗?通常气温40℃左右是沙漠蝗迁移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相对湿度需要达到60%~70%。因此,沙漠蝗一旦入境后将面临不适宜的自然环境,进一步繁殖扩散的威胁较小。此外,考虑到我国边境地区存在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两大自然屏障,虫群越过高海拔寒冷地区难度极高。

■本次蝗灾可能影响什么?由于非洲地区主要农作物产量占全球比重较低,三大主粮都以净进口为主,即使大规模减产,对于全球农产品市场的边际影响较为有限。但是如果本次蝗灾在巴基斯坦和印度持续发酵,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和经济作物供给产生一定冲击。对于我国而言,三大主粮都以自给自足为主,库销比处于高位,受国际粮价上涨影响有限。相比之下,我国对棉花进口存在一定依赖,特别是对印巴两国棉花进口量超过了总进口额的四分之一。如果蝗灾蔓延导致印巴棉花减产,可能会对全球棉花价格产生冲击,进而有可能影响到下游纺服等相关工业产业链。此外,如果蝗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印度作为糖、天然橡胶的生产消费大国,相关商品价格可能也会受到影响。不过考虑到非洲蝗灾对农作物价格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经济作物而非三大主粮,如果未来油价不出现大幅上涨,由蝗灾直接导致我国出现大规模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风险提示:蝗灾持续升级,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正文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预警称[1],从2020年初开始,全球沙漠蝗灾情有恶化趋势,目前蝗灾在东非持续肆虐,并已蔓延至亚洲,或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农村生计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那么,蝗灾是如何产生的?本次蝗灾影响有多大?我国会出现大规模蝗灾吗?未来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

1非洲蝗灾现状如何?

在世界农业史上,蝗灾频繁发生,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据FAO介绍,本次引发非洲蝗灾的是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其飞行能力强、食量大(目标食物包括粮食作物和植被),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每天可随气流飞行达150公里,可跨红海、波斯湾迁飞,可以看作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通常,一平方公里范围内能容纳8000万只成年蝗虫的蝗群,一天的食物消耗量与3.5万人的食物消耗量相当。

沙漠蝗通常只出现在非洲半干旱和干旱的沙漠地区,相关区域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面积大约1600万平方公里,包括约30个国家。现有科学研究表明,沙漠蝗形成灾害的原因很可能源于天气从干旱到丰沛的过程,即当沙漠迎来异常的降雨后,休眠的植物骤然生长,以此为生的蝗虫也随之大量繁殖。

在2018年,台风梅库努(2018年5月)和鲁班(2018年10月)意外地袭击了红海两岸的沙漠地带,充沛的降雨创造了成灾条件。到2019年1月初,蝗灾迹象开始显现,当月沙漠蝗群从阿拉伯半岛的苏丹和厄立特里亚飞越红海,2月到达也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3月到达巴基斯坦西南部,6月到达中北部,对上述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积累了较高的虫源。另外,受雨量充沛和季风时间长等因素影响,上述地区的气候和雨水条件仍然对蝗群繁殖有利,目前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多国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FAO对蝗灾影响的评级标准基于两层体系:一是预警监测等级,包括冷静(Clam)、警惕(Caution)、威胁(Threat)、危险(Danger);二是预警后得不到控制,引发严重灾害,包括爆发(OUTBREAK)、高潮(UPSURGE)、瘟疫(PLAGUE)三个等级。目前索马里已经处于高潮(UPSURGE)状态,其他受影响国家处于威胁(Threat)状态。

本次非洲蝗灾波及范围广(覆盖东非、西亚、南亚等10多个国家),影响程度大(目前超过28万公顷农田受损),未来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据FAO预测[2],今年2月至3月中旬,红海两岸和非洲之角的气候和雨水条件仍然对蝗群繁殖有利。如果不加以遏制,蝗虫数量可能在6月份达到500倍之多。从非洲情况看,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肯尼亚蝗群的迁移、产卵、孵化和聚集,将对南苏丹和乌干达构成威胁,并向苏丹、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内陆移动,导致东非各地的农民面临粮食短缺。从西南亚情况看,沙漠蝗将在伊朗南部孵化并形成蝗群迁移危害,巴基斯坦蝗灾扩散暴发成灾概率较大,可能造成粮食减产30%~50%,并对南亚印度等国构成威胁。

2本次蝗灾会蔓延至中国吗?

据统计,我国蝗虫常年发生面积2.8亿亩次左右,其中飞蝗常年发生3000万亩次左右,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发生7000万亩次左右,草原蝗虫发生1.8亿亩次左右。从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范围都不大,主要发生在过去的黄泛区和草原区,并未造成大范围减产绝产。这主要归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明显不断。

据农业部介绍[3],本次沙漠蝗灾情在我国大范围扩散的可能性较低。虽然有专家推测在云南和西藏自治区的聂拉木有沙漠蝗分布,但从史料看我国从未发生过沙漠蝗灾情。通常,气温40℃左右是沙漠蝗迁移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且相对湿度需要达到60%~70%。因此,由于沙漠蝗一旦入境后将面临不适宜的自然环境,进一步繁殖扩散的威胁较小。

此外,考虑到我国边境地区存在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两大自然屏障,虫群越过高海拔寒冷地区难度极高。不过,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边境毗邻尼泊尔和缅甸,在季风作用下可能有少量蝗虫迁入我国,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3本次蝗灾可能影响什么?

根据FAO的历史统计,蝗灾的出现并不罕见。整个20世纪,共有6次蝗虫灾情发展成为瘟疫,分别出现在1912-1919、1926-1934、1940-1948、1949-1963、1967-1969、1986-1989,其中最长一次持续13年,受灾面积约2900万平方公里,延伸到58个国家。进入21世纪之后,仅2003-2005年达到瘟疫(PLAGUE)等级。

从2003-2005年非洲蝗灾看,其主要爆发在非洲西部和中北部,当蝗灾扩散至红海沿岸后,仅小范围影响到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国家。复盘来看,2003-2005年,全球三大主粮(玉米、小麦和稻谷)产量稳定增长,并未出现大量减产,价格走势保持稳定。根本原因在于,基于自然条件、耕作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非洲三大主粮作物产量占全球比重较低,基本都属于净进口国。根据2018年FAO统计,非洲玉米产量占比最高,约占全球的7%,而小麦和稻谷占比都不足4%,即使出现大规模减产,对于全球粮食的供给冲击较为有限。此外,非洲棉花、糖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占全球比重也不高,尽管2004/05年出现明显减产,但是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小。

当前除索马里蝗灾处于高潮阶段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最多处于威胁(Threat)预警状态,整体形势仍然可控。基于上文分析,非洲地区主要农作物产量占全球比重较低,三大主粮都以净进口为主,即使大规模减产,对于全球农产品市场的边际影响较为有限。

不过,如果本次蝗灾在巴基斯坦和印度持续发酵,可能产生较大冲击,需要保持密切关注。粮食方面,印度和巴基斯坦均为生产大国,2018年两国谷物产量合计占到全球的2.6%,出口量分别达到全球出口额的7.7%和2.3%,在全球粮食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作物方面,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棉花的主要产区,两国棉花产量合计占到全球的5.7%,出口额分别达到15.2%和6.6%。此外,印度作为糖、天然橡胶的生产消费大国,如果蝗灾持续升级,相关商品价格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对我国而言,三大主粮都以自给自足为主,进口量相对国内产量极少,同时库存充足,库销比处于高位,因此即使印巴粮食减产导致全球粮价有所上涨,对于国内粮食供应和价格的冲击相对有限。相比之下,我国棉花产量相对不足,对于进口存在一定依赖(2018年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26.5%),特别是对印巴两国棉花进口量超过了全部进口金额的四分之一(印度占16.2%,巴基斯坦占9.6%)。如果蝗灾蔓延导致印巴棉花减产,可能会对我国棉花进口产生较大冲击,进而有可能影响到下游纺服等相关工业产业链。不过考虑到非洲蝗灾对农作物价格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经济作物而非三大主粮,如果未来油价不出现大幅上涨,由蝗灾直接导致我国出现大规模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1]资料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664133346306092&wfr=spider&for=p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