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师系列专访二】李少白讲摄影(一)

 茂林修竹gjav9y 2020-02-17

【摄影师系列专访二】李少白讲摄影(一)

搜狐摄影部 12-06 18:08

李少白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角度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筑(群)的著名摄影家,出版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 《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等多本画册,视角独特,影响深远。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展出,并在法国、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

主持人:搜狐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搜狐摄影频道的摄影师访谈系列,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摄影大家李少白先生,让我们掌声有请他。首先请李少白先生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摄影历程。

手机管家关闭开机自启软件在哪里设置?
广告
图片

李少白:我的摄影追溯到最早是大学,那个时候我在北京邮电念书,那时候我家有一个相机,之前没有兴趣,大学时忽然想起来相机来了,我就把相机拿出来了,上街上用现在的话说抓拍。抓拍面非常窄,抓拍当时比较漂亮的美女。差不多一年时间,后来就中断了。1979年给我补了4600多块钱,相当于现在好几万呢,当时我为了重温自己摄影的刚开始的梦,花了430块钱,买了当时的理光5相机,拿着这个相机开始了。当时有两大问题在我面前摆着,一个是事业问题,一个是生活问题,我那个时候三十六七岁了,需要解决生活问题。生活问题用咱们俗话说就是找对象,当时我出来以后条件应该说在当时算优越的,第一我没结过婚,第二是老大学生,还是理工科大学生,三是有海外经历,又很传奇,所以介绍女朋友比较多。那个时候谈恋爱基本上逛公园,逛公园不能干走,就是照相,我理光5相机用上了。跟女孩照相过程中,我发现了我的天赋,我照过的女孩几乎每个人都很满意,正因为这样我萌生了干脆以后当一个职业的拍美女的摄影家的想法。我当时学的是无线电,在研究所搞软件。为了实现摄影这个想法,我就开始努力跑关系,走门子,终于到了杂志社当了摄影记者,这个杂志社已经不存在了,当时这个杂志叫做《中国桥杂志》,主要拍新闻。我没有拍美女的任务,只好在业余时间拍。80年代,我逐渐在美女行当中小有名气,当时出的挂历有相当多都是我拍的,包括巩俐在内的女孩我都拍过。

但这一切在1992年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呢?因为我一直在业余时间拍美女,而且比较有名气,但是遭来了很多人的看不上,甚至诽谤我,说竟拍不上台面的。我一怒之下,把题材换成了最有文化内涵题材,首选是故宫。我用了半年时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办了一个展览“神秘的紫禁城”,当时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会轰动,那个时候开始拍长城,现在又涉及到一些其他的题材。

主持人:您认为您的摄影风格是什么样的?

李少白:有一个现在已经去世摄影理论家叫狄兰沧他给我一个总结,后来也得到我和大家的认可:我是拿相机的诗人。我摄影基本上属于诗意摄影。

主持人:您对照片思想性和形式性的理解?

李少白:我记的有一个杂志曾经采访过我,采访的题目用了我一句话叫思想滚蛋。现在很多艺术,像摄影、绘画等都特别强调思想性,哪怕画的是一朵花,都要跟思想联系起来?——这些是我比较反感的。

摄影有多种功能,还包括专业性的摄影,航空摄影,地质摄影等等,这些摄影有它的实用功能。我觉得摄影最主要还是审美,是一个审美的注释,我所欣赏的和遵从的摄影的宗旨是用镜头发现美,表现美。这样的话,我觉得跟思想没有多大关系,哪怕你拍一个向日葵,这个向日葵的色彩、形状给你引起美感就足够了。

 主持人:您这么传奇摄影历程之中,是如何培养自己的摄影感觉的?

李少白:没有培养过,陆游小时候想学诗,他爹告诉他:工夫在诗外。尤其艺术门类的东西,在达到了一定高度以后能借助一些所谓的比如说山、水,还有一些比如说情节,来表现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一种看法。回答你提的问题,一个人是一个综合体,不要刻意去培养什么,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艺术成就的获得,尤其那些大艺术家基本上比较真实的,他自己是什么样,他就表现什么样。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对光线研究特别深刻,您无论走到哪一个环境当中,都能特别熟练的巧妙利用起拍摄环境当中的光线,但是我们很少看到您利用人为的人工光来营造拍摄的环境,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李少白:我觉得光对摄影来说是最根本的东西,光是摄影的生命。不仅是摄影的生命,还是整个世界的生命。如果太阳不亮了,地球就该毁灭了。我觉得所谓一切的美,最根本的,最基本的是因为光。一个人假如说他从事摄影,他想达到很高的水平,他必须有这个天赋,对光敏感,而且会利用光,我这个摄影中很少有人工光,也不一定。我也拍了一些室内的东西,室内的东西,当然就不是自然光了,就是人工光了,什么不光各种灯泡,包括荧光灯之类的,还是利用了人工光,但是我很少刻意的去布置人工光,这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不具备这个条件。比如这次,我非常想拥有一套人工光的设备,比如把美女拉到海滨,树林里去用人工光,我见过介绍非常大的强大的光源,能够跟日光相匹配,但是没有,没有就没有办法,只要适应自己的条件,不布置人工光,不布置人工光,有的时候是一种障碍,或者一种困难。但是戈德说过在现实中寻找自由,我没有条件布置人工光的条件,当然逼使我用现场光,现有光,这样的话当然给我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克服中是一种追求艺术的过程。

主持人:作为一个摄影师来说,怎样培养对光线的敏感,像您这样利用现场的光也可以拍摄出很好的效果?

李少白:一个是来自于天赋,第二个来自于修养,修养包括你的学识,第三来自于实践。我想无非这三方面,缺一不行,你没有天赋,到一定程度你就上不去,如果你有天赋,你不学习,你对这个光线不能从理论上了解,那也不行。你不实践不行,就像背一堆兵法就打仗完蛋。

主持人:好,我这儿还有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如果在逆光的情况下,也想要前景的层次,但是由于是远景,闪光灯无法做到前景的照明。怎样解决这种情况?

李少白: HDR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前景暗,背景亮,这个时候既要把背景的亮反映好,也要把前面的暗反映好,闪光灯打不到,在过去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是过去的话也能解决,可以拍几张胶片。比如我拍一张,前提你不能动,景也不能动,你拍一张正面光线照不着这一面,曝一张光,背景曝一张光,然后合起来,变分,然后在电脑去做。这里面就讲这个问题,包围曝光,你设置一个,然后高几级,降几级曝,有一个软件可以自动合成,我这种人利用这种软件,比我更高的高手可以用人工,用手动来合成效果更好。

主持人:我知道也是另外一个摄影大家——黄其昆老师说过您出去创作不挑时间,不挑地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摄影家所具备的本领。但事实上我们在进行实际的摄影创作时,时间的地点光线等等因素都是必然要考虑,而且往往是考虑在先的,您怎么平衡摄影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把握客观条件?

李少白:首先我要更正一下,我不可能不挑,我也希望北京的天别那么污染。刚刮完风或者下完雨,我也会特别积极上故宫、颐和园。天不如人愿,就跟一个人一样,在座的人几乎我敢说没有一个人对生活绝对满意的,总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在这儿,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怨天尤人,再一种人想法去克服,把坏事变好事,比如碰到不好的天气或者不好的光线,这个时候往往当你想办法克服以后,可能比好天气出片率还高一些,因为好天气大家都能出好片,坏天气你没有对手了或者对手很少了,这个时候你的努力很容易就获得成功。所以如果说是初学者的话,当然应该在好天气中磨炼,为什么呢?因为你容易学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对于任何艺术来说,你想学好的话得有兴趣,怎么样才有爱好呢?你得有成就感,你没有成就感就很难爱下去,比如照一张照片拿回家大家都说真棒真棒,你肯定想再照,如果你拿回家照片,包括你最亲的人都说什么呀,过两再拿再说,你说上三次就不再照了,所以人的成就感非常追求的。

回答大家的问题,的确是开始的时候最好去好的地方,容易出片的地方,有懂的人带领你,指引你,这个过程过了以后再往前进。如果这方面能跟我PK,我觉得你就应该好好地利用用你的思想,不要一味找好光线,好景物,这样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止步不前了。

主持人:我们知道胶片和数码所呈现的摄影效果是不同的,有的人偏爱用胶片,因为色彩的细腻与质感。在观赏您的作品中发现您使用的摄影器材从135胶片单反到中画幅数码都有,那么您在拍摄中怎么去挑选合适的器材?

李少白:今年中国摄影杂志举办过一次专家研讨会,请的都是数码方面或者胶片方面的最顶级的人物,包括黄其昆、钱伟长的儿子钱元凯等摄影大家。这次研讨会主要讨论胶片和数码到底谁更好,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对比,画质、色彩。同样的数量,同样内容的照片,一个数码拍的,一个胶片拍的,放到同样大的照片放到桌上,让当时参加的人来鉴别哪个是胶片拍的,哪个是数码拍的,结果出乎意料,是数码拍的别人都认为是胶片,基本都错了。你刚才说的那个,一种误区的,认为胶片比数码好,结果挑完以后好的都是数码的,然后后来就开始了理论性的研讨。

色彩来说,作为数码,尤其是用HDR整个扩大了宽容度,负片的宽容度远不如数码用的新的技术,比如说画质,就高端数码相机已经绝对超过了同样画幅的135的反转片,已经和它基本不相上下了,还有接片技术,画质大大超过胶片甚至超过4×5大座机,我个人觉得数码胶片之争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说他就喜欢座机,喜欢在暗房里摸索半天才把片子装上,到那儿以后架三脚架好几分钟,再调焦,放大镜再看,这无可厚非,这是一种爱好。但是要作为搞艺术创作来说,那我觉得用大座机的人绝对比不过我拿135相机的人,摄影不仅要反映出技术美,更主要反映人的智慧。人的智慧是什么?比如说伟大的画家画的画是他自己的智慧,他的财富,然后再画布上体现出来,摄影不是,摄影是两个人的智慧相加——摄影家和“上帝”,摄影家是跟上帝合作的。因为摄影家所面对的东西不管大自然,还是人类社会,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比人类的智慧高。2012年谁毁灭地球,上帝毁灭你,你造诺亚方舟也跑不了。摄影面对是大自然,面对是社会,这些东西,人的智慧不能完全掌握,有很多不可预见性,摄影家的本事是反应灵敏,比别人更快反应过来,听懂上帝说的话,上帝说的话你不是都懂,像大风暴谁都懂,地震谁都懂,但是有时候上帝说的话,只有艺术家听懂,艺术家要翻译给你。

主持人:在胶片时代我们有暗房,在数字时代我们有Photoshop这些高科技的摄影手段,现在很多摄影者都是前期拍的很差,但利用后期的数字技术也可以令照片达到满意的效果,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李少白:有了数码后期以后是一种幸事,多了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但是手段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有你自己的修养和天赋才能解决。刚才你说有些摄影师,他前期拍的差,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他不太注重前期,还有一种是前期目前摁快门的本事还差一点,后期进行弥补。

我觉得这个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个人认为前期是关键,后期是辅助,为什么呢?刚才我谈到摄影最大的魅力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跟上帝的合作,来自于不可变,来自于天成。后期来说跟画家一样,还是用的智慧调色。PS,把那个树去掉,把那个树装上,但是眼光高的人一看就知道,后期再大的高手也高不过吴冠中,你的设计能力、你对色彩各方面的把握的能力肯定不如吴冠中或者齐白石。但是像你的前期把自己融到大自然以后,能和上帝共舞,但是吴冠中就不行。

主持人:我们看您拍过很多建筑,以长城和故宫这些宏大的具有深远历史背景的人文建筑,您觉得建筑的性格是否决定了照片的性格?

李少白:作为初级的影友,肯定被它制约,肯定要拍故宫的色彩、气象万千、壮丽辉煌。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戈德说作为一个艺术家首先需要做大自然的奴隶,他要尊重大自然和自己面对的客观世界,要有敬畏之心,后面还有一句,他要做它的主人。故宫是很伟大的建筑,首先要有敬畏之心,要感受到人的智慧,感受到美。但是你不能只做奴隶,不做主人,这样的话,实际上你最多是一个复制者,你还得是一个艺术家,要把你加进去,这个故宫不是你的故宫,是李少白的故宫,是芒果(网友ID)的故宫,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艺术品一定是艺术家展现自己的性格。所以尼采有一句话,“伟大的风景是为渺小的艺术家预备的,平凡的风景是为伟大的艺术家预备的”我认为只说对了一半,伟大的风景是为渺小的艺术家预备的,这句话是对,渺小的艺术家只有去复制风景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平凡的风景一般人无能为力了,只有伟大的艺术家(有可能办到)。但是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真正的风景还得是伟大的风景。

主持人:我们在拍摄这些建筑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拍摄视角太单一的情况出现,比如游客拍旅游纪念照往往背景一样只是换了不一样的人,那么怎么去打破习惯性的构图或思维呢?

李少白:我经常提到一句话,如果将来李少白有格言的话,第一个叫做“好的风景,好的照片不是拍出来,是走出来的”我一直强调这个观点,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好照片不是拍出来,是走出来。首先第一个解决你的问题,为什么会千篇一律。一般人用一个概念出发,比如说到了黄山,到了天安门前面,肯定要找一个公认的地方去拍,拍出来能够符合大家的审美。这个最佳视点同时也是最坏的视点,因为大家都一样。作为艺术最怕重复,所以要改变视点,视点改变整个画面结构发生变化,这是其一。

其二,要跟上帝合谋。在移动视点过程中,上帝不是什么事都不告诉你,他只嘉奖勤奋的人,嘉奖那些能听信他的人。在移动视点过程中上帝会给你展示更多的东西,你不移,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不会告诉你的,这是其二。

其三,更重点一点,任何艺术、文学的佳作是出自灵感,而不是深思熟虑。灵感是特别神秘,高级精神活动,至今为止没有人把灵感研究透。灵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出现,但是作为艺术家想作为摄影家来说想拍出好照片,需要灵感去掌握它。但是有办法让你让灵感容易出现,能不能出现另外一回事。有时候你这么做比较容易,你那么做就不容易,你在家里呆着就难,人走动,眼光前面的东西都动,外界一动,人的内心就动,棋动,人心就动,这一动,可能在某个时刻就碰撞了。我本人就有这种经历,看到一个风景毫无办法,剩下一个办法就是走。走着走着,可能就出现灵感了,这是事先想不到的。灵感也是来自于平时的努力,积累,在一个恰当的时候一下子点燃,你刚才问的是艺术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问题,你要首先比较具体的是移动视点,另一个思想要活。不要有框框,要所谓的多路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